道路勘测设计重点(计算除外)第一章绪论1.公路和城市道路的等级划分依据分别是什么?分级情况怎样?各级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公路等级选用时应考虑哪些主要因素?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各级公路是根据路线在公路网中的功能、规划交通量和交通组成、设计速度等因素确定的。
主要技术指标有:设计速度、车道数、路基宽度、停车视距、圆曲线半径一般值和最小值以及最大纵坡。
公路等级的选用应根据公路的功能和规划交通量,结合项目所在地区的综合运输体系、远景发展、路网规划,经论证后确定。
根据城市规模、规划交通量和地形等因素,除快速路外,各类道路划分分为Ⅰ、Ⅱ、Ⅲ级。
大城市应采用Ⅰ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Ⅲ级标准。
城市道路的主要技术指标有:设计速度、双向机动车车道数、机动车道宽度、分隔带设置、采用横断面形式等。
2.公路勘测设计为什么要分段进行设计?针对不同情况如何选用设计阶段?3.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有哪些?技术依据、自然条件、交通条件、道路网、道路建筑限界与道路用地4.城市道路路网结构有哪些基本类型?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5.城市道路红线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确定道路红线宽度、确定道路红线位置、确定交叉口形式、确定控制点坐标和标高6.划分公路用地和城市道路红线的意义是什么?怎样划定公路的用地范围?规划道路红线的目的在于全面规定各级道路、广场、交叉口等用地范围,便于道路设计、施工及两侧建筑物的安排布置,也是各项管线工程设计、施工和调整的主要依据。
一经确定,红线以外的用地就要按规划进行建设,各种管线也要按红线进行布设。
公路用地的意义?公路用地范围规定为:(1)新建高速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缘(无截水沟时为坡顶)以外不少于2m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一、二、三、四级公路上述边缘线以外不少于1m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有条件的路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少于3m,二级公路不少于2m.(2)在高填深挖路段,为保证路基的稳定,应根据计算确定用地范围(3)在风沙、雪害及特殊地质地带,应根据设置防护林、种植固沙植物、安装防沙或防雪栅栏以及设置反压护道等设施的需要确定用地范围(4)行道树应种植在排水沟或截水沟外侧的公路用地范围内,有时根据环保要求需要种植多行林带的路段,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用地范围。
(5)公路沿线立体交叉、平面交叉、服务设施、安全设施、交通管理设施、停车区、养护管理设施以及料场和苗圃等工程的用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地范围(6)改建公路可参考新建公路确定用地范围7.名次解释:设计车辆:指道路设计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的车辆设计速度: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规划(设计)交通量:指拟建道路到预测年限时所能达到的年平均交通量(辆/日)。
基本通行能力:是指在理想条件下,单位时间内一个车道或一条道路某一路段可以通过小客车的最大书,是计算各种通行能力的基础。
城市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分界控制线,红线之间的宽度即道路用地范围,称之为道路建筑红线宽度或路幅宽度。
第二章 汽车行驶性能1、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哪些阻力?影响阻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空气阻力RW 、道路阻力RR (滚动阻力Rf 、坡度阻力Ri )、惯性阻力RI 。
与空气密度、汽车与空气相对速度、推力与车轮总重之比、路面、速度、轮胎、道路纵坡度等因素有关。
2、 何为汽车的运动方程?汽车行驶的两个条件时什么?如何提高汽车的行驶效率?汽车运动方程: 行驶条件:必须具有足够的驱动力来克服各种行驶阻力 T ≥ R;充分条件是驱动力小于或等于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力 提高行驶效率:提高牵引力;减小阻力;增大摩阻系数3、 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包括哪些方面?为什么汽车在弯道上行驶会出现横向失稳?行驶在弯道内侧要比在外侧显得稳定?包括纵向稳定性和横向稳定性;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会产生离心力,其作用点在汽车的重心,方向水平背离圆心。
一定质量的汽车其离心力大小与行驶速度平方成正比,而与平曲线半径成反比,即gR GVF 2=(F ——离心力(N );R ——平曲线半径(m );V ——汽车行驶速度(m/s ))离心力对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的稳定性影响很大,它可能使汽车向外侧滑移或倾覆。
4、 试述汽车的制动过程,汽车的制动方程式制动过程:发现并采取制动——制动器起作用——持续制动——放松制动汽车制动时的运动方程式:0=++I R R R P 即 5、 名词解释:动力因数:D:表征某型汽车在海平面高程,满载情况下,每单位车重克服道路阻力和惯性阻力的性能第三章 平面设计1、 平面直线有哪些标准?直线的适用情况?为什么过长的直线不是好的路线?一般规定直线的最大长度(以公里计)不超过20V(V 为设计车速,以km/h 计);当设计速度≥60km/h ,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不小于设计速度的6倍为宜,反向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以不小于设计速度的两倍为宜。
在下述路段上可采用直线:路线完全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山间的宽阔河谷地带;城镇及其近郊道路,或以直线为主体规划的地区;长大桥梁、隧道等构造物路段;路线交叉点及其附近;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过长的直线易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倦,难以目测车间距离,于是产生尽快驶出直线的急躁情绪,一再加速以至超过规定车速许多,导致事故发生。
2、 平曲线半径规定了哪些指标?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3、 缓和曲线的作用是什么?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超高横坡度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性美观4、 确定缓和曲线长度应考虑哪些因素?(1) 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旅客感觉舒适、超高渐变率适中、行驶时间不过短。
(2) 缓和曲线参数A 值(3) 缓和曲线的省略 IR W R R R R T ++==kG T ϕ≤0=++a G G g G δψϕ5、 平面线性组合有哪些?其线位图和曲率图如何绘制?几何要素计算,桩号计算,交点桩号计算 组合有:基本型、S 型、卵型、凸型、复合型、C 型(线位图和计算略)6、 名词解释:极限最小半径:指各级公路在采用允许最大超高和允许的横向摩阻系数情况下,能保证汽车安全行驶的最小半径。
一般最小半径:指各级公路在采用允许的超高和允许的横向摩阻系数时,能保证汽车以设计速度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小半径。
基本型曲线:当平曲线按直线—回旋线(A 1)-圆曲线—回旋线(A 2)—直线的顺序组合而成时,称为基本型凸形平曲线:两段同向缓和曲线之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向衔接的组合形式(圆曲线长度为零),称为凸型S 型曲线:两个反向圆曲线用两段反向回旋线连接的组合形式卵型曲线: 两同向的平曲线,按直线—缓和曲线(A 1)—圆曲线(R 1)—缓和曲线(A )—圆曲线(R 2)—缓和曲线(A 2)—直线的顺序组合而成的线形第四章 纵断面设计1、 公路《规范》中,路基设计标高是如何规定的?(1)新建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宜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二、三、四级公路宜采用路基边缘标高(设置超高、加宽前)。
(2)改建公路:宜按新建公路的规定执行,也可视具体情况而采用中央分隔带中线或行车道中线标高。
(3)城市道路:建成后的行车道中线路面标高或中央分隔带中线标高。
2、 纵坡和竖曲线(统称纵断面)的设计技术标准各有哪些?纵坡:最大坡度、高原纵坡折减、理想的最大纵坡和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坡长限制、缓和坡度、平均纵坡、合成坡度、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竖曲线:?3、 《标准》在制定竖曲线半径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缓和冲击、时间行程不过短、满足视距的要求4、 简述纵断面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1)拉坡前的准备工作 (2)标注控制点位置 (3)试坡(4)调整 (5)核对 (6)定坡5、 竖曲线几何要素及设计标高的计算(略)6、 名词解释:平均纵坡:(i p )是指在一定长度路段内,路线在纵向所克服的高差值与该路段的距离之比,用百分率(%)表示。
缓和纵坡(缓和坡段):在纵断面设计中,当陡坡的长度达到限制坡长时,应安排一段缓坡,用以恢复在陡坡上降低的速度,此纵坡称为缓和纵坡。
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1、 公路横断面的组成?整体式断面包括行车道、中间带、路肩以及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避险车道等部分。
不设分隔带的整体式断面(如二三四级公路)包括行车道、路肩以及错车道等部分。
城郊混合交通量大,实行快、慢车道分开的路段,其横断面组成可能还有人行道、自行车道等。
2、 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有哪些基本形式?单、双、三、四幅路(一、两、三、四块板)3、 行车道宽度包括哪两部分?汽车宽度、富余宽度4、 弯道为什么要加宽?《标准》规定加宽值考虑了哪些因素?设计时,如何确定加宽值和设置加宽?加宽缓和段内加宽值的过渡方式有哪些?各适用的条件是什么?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各轮迹半径不同,其中后内轮迹半径最小,且偏向曲线内侧,故曲线内侧应增加路面宽度,以确保曲线上行车的顺适与安全。
几何加宽、板型加宽四级公路和设计速度为30km/h的三级公路采用第I类加宽值;其余各级公路采用第3类加宽值。
对不经常通行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公路,可采用第2类加宽值。
对于R>250m 的圆曲线,由于其加宽值甚小,可以不加宽。
由三条以上车道构成的行车道,其加宽值应另行计算。
各级公路的路面加宽后,路基也应相应加宽。
四级公路路基采用6.5m以上宽度时,当路面加宽后剩余的路肩宽度不小于0.5m时,则路基可不予加宽;小于0.5m 时,则应加宽路基以保证路肩宽度不小于0.5m。
分道行驶公路,当圆曲线半径较小时,其内侧车道的加宽值应大于外侧车道的加宽值。
设计时应通过计算确定其差值。
比例过渡:适用于二、三、四级公路高次抛物线过渡: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回旋线过渡:高、一、二直线与圆弧相切过渡:四5、公路设置超高的方式有哪些?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有中间带公路的超高过渡、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6、名词解释:三幅路(三块板):中间为双向行驶的机动车车道,两侧为靠右侧行驶的非机动车车道。
机动车或非机动车车道之间用分隔带或分隔墩分隔行车视距:从汽车行驶轨迹线上的不同位置引出一系列视线,它们的弧长都等于视距S,与这些线相切的曲线(包络线)称为视距曲线计价土石方:?第六章选线1、公路选线的基本步骤是什么?路线方案选择: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间路线基本走向问题;路线带选择:在路线基本方向选定的基础上,按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选定出一些细部控制点,连接这些控制点,即构成路线带,也称路线布局;具体定线:定线就是根据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结合有关条件在有利的定线带内进行平、纵、横综合设计,具体定出道路中线的工作2、试根据平原区的地形、地物特征简述平原区的路线特征,并简要回答平原区选线的要点?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坡度平缓,除草原、戈壁之外,一般人烟稠密,农业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