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七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2分)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一杯冰水的温度约为﹣10℃B.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60gC.一名中学生的体积约为1m3D.一只铅笔的长度约为1800mm2.(2分)用未甩过的两支体温计测量同一个人的体温,两支体温计的测量结果分别是38.5℃和39.2℃,则此人的体温一定是()A.38.5℃B.39.2℃C.不超过38.5℃D.在38.5℃和39.2℃之间3.(2分)将一根细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的相对的两边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来,框架上便会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甲所示,用烧热的针刺破线的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如图乙所示.下列选项中的实验,其原理与上述实验一致的是()A.铅柱粘合B.气体扩散C.酒精与水混合D.红墨水分散到水中4.(2分)将水倒入盛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烧杯中,发现水在“沸腾”,水中产生大量气泡;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气”,下列对水中气泡内气体和水面上的“白气”的解释中,合理的是()A.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B.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白气”是二氧化碳液化而成的小水滴C.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D.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白气”是二氧化碳液化而成的小液滴5.(2分)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酒精和水;在相同的环境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甲容器中的酒精消失了,乙容器中的水减少了许多.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A.酒精和水都会蒸发B.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C.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D.以上结论都能得出6.(2分)在北方的冬季,汽车驾驶员常把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作为汽车冷却系统的冷却液.这是因为这种冷却液具有()A.较低的凝固点B.较高的熔点C.较低的沸点D.更容易蒸发7.(2分)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B.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不随温度、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C.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ρ铜>ρ铝),铜块的体积大D.体积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ρ铜>ρ铝),铜块的质量大8.(2分)小乐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某液态物质放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假设每分钟物质向外放出的热量相等,且忽略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物质的固体属于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60℃C.该物质的凝固过程持续了25分钟D.该物质液态时的比热容大于固态时的比热容二、填空题9.(2分)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测得该物体的长度为cm.10.(4分)水银温度计是利用水银的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的℃.用水银作测温液态,是因为水银的比热容小,①当温度变化相同时,比其它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选填“多”或“少”),对被测物体的温度影响小;②当吸收相同热量时,比其它物质的温度改变量(选填“大”或“小”),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明显,易于观察.11.(3分)为了测得一根细铁丝的直径,小乐首先将细铁丝紧密缠绕在粗细均匀的铅笔杆上,然后需要测得,即可计算得出细铁丝的直径.若在上述操作中,每圈细铁丝间存在空隙,则所得细铁丝直径与真实值相比,会(选填“偏大”“偏小”或“相同”).12.(4分)“滴水成冰”常用来形容天气十分寒冷.冰的密度为0.9×103kg/m3,其表示的科学含义是,若一滴水完全凝固成冰后的体积是0.06cm3,则这滴水的质量为mg.13.(4分)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时锅里的水温度.碗中的水.(同时沸腾/稍后也沸腾了/不会沸腾)三、解答题14.(8分)为了比较“水和沙吸热本领的大小”,小乐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和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并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如图所示.(1)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大小”的方法:方法一:让水和沙子都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的高低;方法二:.(2)若选用方法一进行实验,可通过来控制水和沙都吸收相同的热量;方法一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加热时间(min)012345水20℃22℃24℃26℃28℃30℃沙20℃22℃25℃30℃36℃42℃从中可得出结论:质量相同水和沙吸收相同的热量,沙升高的温度更高,沙的吸热本领比水(选填“大”或“小”)一些.(3)从实验中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温度变化情况与(2)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15.(10分)小乐需要测出一块褐煤的密度,于是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步骤:(1)测褐煤的质量:A.将天平放在水平面上,游码调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左侧位置.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直至天平横梁平衡;B.用天平测量褐煤质量,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内砝码及游码情况如图①所示,记录褐煤质量m=g.(2)测褐煤的体积:褐煤(不考虑褐煤吸水)放在水中会浮在水面上,若按如图方法及②③④所示顺序测褐煤的体积,步骤(选填“②”“③”“④”)是可以略去的,此时褐煤的体积V=cm3.(3)计算褐煤的密度:利用上述数据,通过ρ=计算,发现测得的褐煤密度偏小,其原因是.16.(8分)经过33天的在轨运行后,神州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分离并返回地球,返回舱高速进入大气层时,与大气剧烈摩擦,表面温度高达数千摄氏度;返回舱外层的烧蚀材料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的热,使舱内保持合适的温度.返回舱距地面10千米左右高度时启动开伞着陆,主伞面积约1200米2,如图所示,返回舱速度逐渐下降.当返回舱距地面1米时启动反推发动机实现软着陆.(1)返回舱外的烧蚀材料在高温条件下最不可能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汽化C.升华D.液化(2)小乐关注到返回舱的降落伞面积很大,于是提出了“降落伞在空中的滞留时间与降落伞的面积是否有关?”这一问题进行以下探究.步骤1: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塑料薄膜、细绳(塑料薄膜和细绳的质量忽略不计)以及回形针制作降落伞,如图所示;步骤2:将不同的降落伞顺次从教学楼4楼阳台静止释放;步骤3:测量和记录相关科学量.①在制作降落伞的过程中,应保持每一个降落伞的相同.②在步骤3中,需要测量和记录的科学量是.③影响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的因素还可能是(写出两项).2016-2017学年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七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2分)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一杯冰水的温度约为﹣10℃B.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60gC.一名中学生的体积约为1m3D.一只铅笔的长度约为1800mm【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解答】解:A、水的凝固点在0℃左右,冰水的温度不可能达到﹣10℃.故A 不符合实际;B、8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60g左右.故B符合实际;C、人体密度在1.0×103kg/m3左右,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体积在V===0.05m3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一只铅笔的长度与此差不多,在18cm=180m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点评】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2.(2分)用未甩过的两支体温计测量同一个人的体温,两支体温计的测量结果分别是38.5℃和39.2℃,则此人的体温一定是()A.38.5℃B.39.2℃C.不超过38.5℃D.在38.5℃和39.2℃之间【分析】体温计使用之前必须甩一下,并且甩到35℃以下,倘若不甩,由于体温计有特殊的结构,在玻璃泡的上方有个缩口,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水银柱只能上不能下,体温计只能准确测量比原来温度高的,低于原来温度的体温是无法测量的.【解答】解: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自己的体温高于体温计的示数,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自己的体温不高于体温计的示数,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原来的示数,所以该同学的体温应该低于或等于38.5℃,故C正确.故选C.【点评】由于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特殊结构﹣﹣缩口,使用之前一定要甩,并且甩到35℃以下,再使用时才能准确测量体温.3.(2分)将一根细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的相对的两边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来,框架上便会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甲所示,用烧热的针刺破线的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如图乙所示.下列选项中的实验,其原理与上述实验一致的是()A.铅柱粘合B.气体扩散C.酒精与水混合D.红墨水分散到水中【分析】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解答】解:用烧热的针刺破一侧肥皂膜,由于另一侧肥皂膜和棉线间分子有力的作用,故将棉线拉向另一侧,此现象说明了分子存在相互的引力.A、切削干净的两段铅柱可以粘合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A符合题意;B、气体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处于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C、酒精与水混合后的总体积要小于两者体积之和,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故C不符合题意;D、红墨水分散到水中,说明分子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间引力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4.(2分)将水倒入盛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烧杯中,发现水在“沸腾”,水中产生大量气泡;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气”,下列对水中气泡内气体和水面上的“白气”的解释中,合理的是()A.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B.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白气”是二氧化碳液化而成的小水滴C.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D.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白气”是二氧化碳液化而成的小液滴【分析】①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收热量;②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解答】解:将水倒入盛有干冰的烧杯中,干冰迅速升华,由固态变为气态,使水中产生大量气泡;同时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为小水滴,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故选C.【点评】此类题目中注意“白气”不是气体,而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水蒸气是肉眼看不到的.5.(2分)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酒精和水;在相同的环境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甲容器中的酒精消失了,乙容器中的水减少了许多.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A.酒精和水都会蒸发B.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C.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D.以上结论都能得出【分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以及液体的种类;据此分析.【解答】解:根据题中条件可知两种液体的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相同,而液体的种类和表面积不同,因此导致蒸发的快慢不同的因素是液体的种类和液态表面积的大小,所以该实验可以说明选项ABC,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6.(2分)在北方的冬季,汽车驾驶员常把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作为汽车冷却系统的冷却液.这是因为这种冷却液具有()A.较低的凝固点B.较高的熔点C.较低的沸点D.更容易蒸发【分析】晶体的熔点跟液体的种类、压强、杂质有关,在液体的种类和杂质一定时,压强越大,熔点越高.在液体的种类和压强一定时,有杂质时,晶体的熔点降低.同一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解答】解:因为酒精的凝固点远低于水的凝固点,酒精和水的一定比例的混合液的凝固点也远低于水的凝固点0℃,冷却液的凝固点降低了,才能防止低温时冷却液凝固膨胀损坏发动机;对于同种物质来讲,熔点与凝固点是相同的,因此凝固点降低,熔点也降低,故只有A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作冷却液应选用凝点较低的液体,能防止低温时冷却液凝固膨胀损坏发动机.7.(2分)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B.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不随温度、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C.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ρ铜>ρ铝),铜块的体积大D.体积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ρ铜>ρ铝),铜块的质量大【分析】A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C、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知道密度关系,利用V=判断哪个体积大;D、体积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知道密度关系,利用m=ρV判断哪个质量大.【解答】解:A、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温度相同时密度是定值,实际上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增大几倍,而比值,即单位体积的质量不改变,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故A错;B、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还与状态、温度有关,故B错;C、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ρ铜>ρ铝),由V=可知,铝块的体积大,故C 错;D、体积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ρ铜>ρ铝),由m=ρV可知铜块的质量大,故D 正确.故选D.【点评】在分析各物理量的正反比关系时,一定要结合物理规律及生活实际,切不可脱离现实而一味分析其数学关系.8.(2分)小乐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某液态物质放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假设每分钟物质向外放出的热量相等,且忽略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物质的固体属于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60℃C.该物质的凝固过程持续了25分钟D.该物质液态时的比热容大于固态时的比热容【分析】(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在图象上看,有一段水平的线段;(2)在晶体凝固图象中,水平的线段表示凝固过程;(3)相同质量的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比热容越大,温度升高的越慢.【解答】解:A、从图象上看,有一段水平的线段,表示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有一定的凝固点,是晶体;故A正确;B、该物质凝固时温度是60℃,即凝固点或熔点是60℃,故B正确;C、该物质的凝固过程用了20min﹣10min=10min,故C错误;D、整个放热过程中,由图象知,相同质量m的晶体在固态时放出相等的热量Q 时温度下降的快,在液态时放出相等的热量Q时温度下降的慢,由Q=mc△t知,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小于液态时的比热容,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学中的多个知识点,要求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特点,原理及应用做灵活运用.该题还考查了学生从凝固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二、填空题9.(2分)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B(选填“A”或“B”),测得该物体的长度为 3.40cm.【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读数时视线与物体末端所对刻度线相垂直,最终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读取物体长度时,视线要与物体末端所对刻度线相垂直,所以B 方法正确;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1.50cm对齐,右侧与4.9cm对齐,估读为4.9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4.90cm﹣1.50cm=3.40cm.故答案为:B;3.4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做题时关键要看清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要忘记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0.(4分)水银温度计是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的﹣8℃.用水银作测温液态,是因为水银的比热容小,①当温度变化相同时,比其它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少(选填“多”或“少”),对被测物体的温度影响小;②当吸收相同热量时,比其它物质的温度改变量大(选填“大”或“小”),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明显,易于观察.【分析】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判断零上还是零下,可以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根据Q=cm△t知,当温度变化相同时,根据比热容的大小来判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多少;或吸收相同热量时,根据比热容的大小来判断温度改变量.【解答】解:(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越往下越大,是零下,示数为﹣8℃;(3)根据Q=cm△t知,当温度变化相同时,水银比热容较小,水银吸收(或放出)较少的热量,或当吸收相同热量时,水银比其它物质的温度改变量较大,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明显,易于观察.故答案为:热胀冷缩;﹣8;少;大.【点评】要知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会用比热容的特点和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去分析.11.(3分)为了测得一根细铁丝的直径,小乐首先将细铁丝紧密缠绕在粗细均匀的铅笔杆上,然后需要测得线圈的总长度,即可计算得出细铁丝的直径.若在上述操作中,每圈细铁丝间存在空隙,则所得细铁丝直径与真实值相比,会偏大(选填“偏大”“偏小”或“相同”).【分析】(1)测量线圈的宽度、数出缠绕的圈数,两者之比就是细铁丝的直径.(2)根据每圈细铁丝间存在空隙,使得测量线圈的宽度有偏差,得出结论.【解答】解:为了测量一根细铁丝的直径,首先将细铁丝紧密缠绕在粗细均匀的铅笔杆上,然后需要测得线圈的总长度,即可计算得出细铁丝的直径.若每圈细铁丝间存在空隙,测得的总长度会偏大,细铁丝直径大于真实值,即所得细铁丝直径与真实值相比会偏大.故答案为:线圈的总长度;偏大.【点评】此题提供的测量细铁丝直径的方法是累积法,在平时的测量中经常运用,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测量一张邮票的质量等.12.(4分)“滴水成冰”常用来形容天气十分寒冷.冰的密度为0.9×103kg/m3,其表示的科学含义是1m3冰的质量为0.9×103kg,若一滴水完全凝固成冰后的体积是0.06cm3,则这滴水的质量为54mg.【分析】(1)根据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回答物理意义;(2)已知冰的体积和密度,利用密度的变形公式求冰的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解答】解:(1)冰的密度为0.9×103kg/m3,表示1m3冰的质量为0.9×103kg,(2)由ρ=得冰的质量:m冰=ρ冰V冰=0.9×103kg/m3×0.06×10﹣6m3=0.054×10﹣3kg=0.054g=54mg.=54mg.水结冰,状态变化、质量不变,则m水=m冰故答案为:1m3冰的质量为0.9×103kg;54.【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换算,1kg=1000g,1g=1000mg,1cm3=10﹣6m3.13.(4分)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时锅里的水温度不变.碗中的水不会沸腾.(同时沸腾/稍后也沸腾了/不会沸腾)【分析】液体沸腾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但沸腾时温度不再改变,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锅里的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会沸腾,但温度不再改变,所以,碗内水的温度等于水的沸点,但碗内的水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故答案为:不变;不会沸腾.【点评】本题考查了沸腾和沸腾条件的应用,应用好水沸腾后温度不变是关键.三、解答题14.(8分)为了比较“水和沙吸热本领的大小”,小乐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和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并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如图所示.(1)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大小”的方法:方法一:让水和沙子都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的高低;方法二:使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的多少.(2)若选用方法一进行实验,可通过加热时间来控制水和沙都吸收相同的热量;方法一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加热时间(min)012345水20℃22℃24℃26℃28℃30℃沙20℃22℃25℃30℃36℃42℃从中可得出结论:质量相同水和沙吸收相同的热量,沙升高的温度更高,沙的吸热本领比水小(选填“大”或“小”)一些.(3)从实验中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温度变化情况与(2)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水能流动,受热形成对流,而沙子不能流动,会受热不均匀.【分析】(1)(2)我们使用相同的酒精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化法.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2种方法:①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强②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3)水可以流动,被加热时可以形成对流,沙子不可以流动,所以刚开始加热时,会发现水温升高更快.【解答】解:(1)方法二:使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的多少;(2)若选用方法一进行实验,可通过加热时间来控制水和沙都吸收相同的热量;质量相同水和沙吸收相同的热量,沙升高的温度更高,沙的吸热本领比水小一些;(3)由于水能够流动,导热性能比沙子的导热性能好,而沙子不能流动,受热不均匀,所以刚开始加热时,水升温快;故答案为:(1)使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的多少;(2)加热时间;(3)水能流动,受热形成对流,而沙子不能流动,会受热不均匀.【点评】本题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考查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应用和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及反常现象的分析,为热学中的重要实验.15.(10分)小乐需要测出一块褐煤的密度,于是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步骤:(1)测褐煤的质量:A.将天平放在水平面上,游码调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左侧位置.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右(选填“左”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