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遗传学-周玉亮
两对基因的互作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互补 作用,累加作用,重叠作用,上位作用,抑制作 用。
21:39
30
(1)互补作用(complementary effect) 两对独立遗传基因: 纯合显性或杂合显性:一种性状 一对显性或两对都是隐性:另一性状
无色色素 C
原
无色的中 P
间产物
香紫豌色豆素花色
21:39
自由组合定律(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
21:39
2
3.1 分离定律
●性状(character): 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 生理特性。 ●单位性状(unit character):把植株所表现的性 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对象,这样区分开来 的性状称为单位性状。 ●相对性状(contrasting character):同一单位 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 。
21:39
21
(2) 显隐性与环境的关系 ● 相对基因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彼此直接抑制或促进的
关系,而是分别控制各自所决定的代谢过程(某个酶), 从而控制性状的发育。
21:39
22
●显性性状的表现也受到生物体内、外环境条件 的影响
举例:金鱼草花色的遗传 红花品种×象牙色品种 ↓ F1
在低温、强光下为红色,红色为显性; 在高温、遮光下为象牙色,象牙色为显性。
21:39
10
○显性基因(dominant gene):指基因型处于杂合状
态时,能够表现其表型效应的基因;
○隐性基因(recessive gene):指基因型处于杂合
状态时,不能表现其表型效应的基因。
○纯合基因型(homozygous genotype)和纯合体
(homozygote):纯合基因型是指同一基因座上有两
在同源多倍体中,一个基因座位可同时 存在复等位基因的多个成员。
21:39
26
(1)人类ABO血型遗传
21:39
27
内容回顾
1.减数分裂前期I五个时期的特点:联会、交换
2.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稳定、变异
3.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实质
3.显隐性关系扩展:
完全显性和不完全显性; 共显性; 镶嵌显性; 显隐性受环境的影响。 4.复等位基因
21:39
32
(3)重叠作用(duplicate effect)
两对或多对独立基因对表现型能产生相同影 响,重叠作用也称重复作用(重叠但不累加)。
荠菜蒴果形状
21:39
33
(4) 上位作用(epistasis) 上位作用:基因相互作用中,一对基因的表现取决于另一对非 等位基因的基因型,也就是说某对等位基因的表现受到另一对 非等位基因的影响。
21:39
3
Mendel一共试验8年(1856-1864),对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 进行研究。
21:391.1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 P:表示亲本(parent) ●♀:表示母本(female parent) ●♂:表示父本(male parent) ●×:表示杂交,在母本上授上外来的花粉 ● Fn (filial generation): 表示杂种后代 ● :自交,指同一植株上的自花授粉或同株上的异
21:39
7
3.1.2 分离现象的解释
(1)分离定律的实质
分离规律是指控制一对性状的一对等位 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发生分离,比例相 等,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产生这 种现象的原因是控制一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 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1:39
8
21:39
9
(2)孟德尔遗传分析的相关名词
○基因(gene):位于染色体上,具有特定核苷酸 序列的DNA片段,是存储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 ○基因座(locus):基因在染色体上所处的位置。 ○基因型(genotype):指个体或细胞的基因组合, 是生物的内在遗传组成; ○表现型(phenotype):指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 它是基因型在外界环境作用下的具体表现。
提出了分离定律。他进一步研究了两对和两对以 上相对性状组合在一起的遗传关系,又提出了自 由组合定律,也称为独立分配定律。
21:39
12
3.2.1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孟德尔从上述7对相对性状中,选择具有两对相
对性状差异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研究它们组合 在一起时的遗传规律。
21:39
13
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白色色素 色素
K
抑制 D
黄色锦葵
21:39
37
上位作用和抑制作用不同,抑制基因本身不 能决定性状,但显性上位基因除掩盖其他基因的 表现外,本身还能决定性状。
21:39
38
4.多因一效和一因多效
●多因一效 多个基因一起影响同一性状的表现 如玉米叶绿素的形成与50多对不同的基因有关。
21:39
39
●一因多效 一个基因影响多个性状的发育 如水稻的矮生性基因除控制矮化外,
第3章 孟德尔遗传学
3.1 分离定律 3.2 自由组合定律 3.3 孟德尔遗传分析的扩展
孟德尔遗传学的产生
时间:1865-2-8 地点:布隆-博物学会 人物:孟德尔 事件:在会议上宣读了《植物杂交实验》 内幕:1856-1864年间以豌豆为实验材料,采
用32个品种,种植了33500多株豌豆。
孟德尔定律: 它由分离定律(law of segregation)
●不完全显性 (incomplete dominance) F1表现双亲性状的中间型。
21:39
17
不完全显性:紫茉 莉花色遗传
21:39
18
不完全显性:金鱼 草花色遗传
21:39
19
●共显性(codominance):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 上出现,而不表现单一的中间型。
21:39
20
●镶嵌显性(mosaic dominance):杂合体在不同部位 同时表现双亲性状的现象 ,常形成镶嵌图式。
32
(3:1)5
2n
(3:1)n
基因型 纯合基 种类数 因型种
类数
3
2
9
4
27
8
81
16
243
32
3n
2n
杂合基 因型种 类数
1 5 19 65 211 3n-2n
21:39
16
3.3 孟德尔遗传分析的扩展
(1) 显隐性关系的扩展
●完全显性(complete dominance) F1所表现的性状和亲本之一完全一样。
还控制分蘖力(分蘖力加强)、增加叶绿素 含量和扩大栅栏细胞的直径等作用。
21:39
40
小结 孟德尔通过豌豆的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学的两大遗传 规律,即孟德尔遗传规律。 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本质。 显隐性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种表现形式。 生物群体中一个基因座普遍存在着复等位基因形式的现 象。 基因之间的互作方式主要有6种。 多因一效与一因多效。
21:39
28
(2)植物自交不亲和性遗传 自花授粉不结实,而株间授粉却能结实; 同一基因的花粉不能在具有同一基因的柱头上萌发。
21:39
29
3. 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基因互作(interaction of genes):不同对 基因间相互作用而决定新性状发育的现象。 互作基因(interacted gene):产生相互作用 的不同对基因。
○黄色子叶和圆粒种子是显性
○F2代有四种表现型:两种亲本组合,两种重新组合
21:39
四者比例接近9:3:3:1
14
3.2.2 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实质) 控制两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
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 体上的每对等位基因发生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基因则自由组合。
W
G
Y
白色色素
绿色色素
黄色色素
21:39
35
隐性上位(萝卜皮色的遗传,c为上位基因)
无色色素 C
原
红色中间 P
产物
紫色素
21:39
36
(5)抑制作用(inhibiting effect)
在两对独立基因中.其中一对显性基因,本身并 不控制性状的表现,但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 制作用,这对基因称显性抑制基因.
21:39
41
感谢下 载
21:39
15
3.2.4 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及统计分析
分离 基因 对数
1 2 3 4 5 n
F1形成的配 子种类数
2 4 6 8 10 2n
F2
F1自交产生 F2时的配子 组合数
完全显性 时的表现
种类数 分离比例
4 16 64 256 1024 4n
2
(3:1)1
4
(3:1)2
8
(3:1)3
16
(3:1)4
上位效应是基因间的“掩盖”作用。掩盖者称为上位基因,被 掩盖者称为下位基因。显性作用:等位基因间的掩盖;上位性 作用:非等位基因间的掩盖。
显性上位:一对基因的表现受到另一对基因中显性基因的影响。
隐性上位:一对基因的表现受到另一对基因中隐性基因的影响。
21:39
34
显性上位(南瓜果皮颜色遗传):W上位基因
31
(2)累加作用(additive effect) ✓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 ✓ 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示相似的性状 ✓ 两种基因均为隐性时又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南瓜果形:
A基因和B基因:果形向横向延伸; a基因和b基因:果形向纵向延伸。
1.aabb:长形; 2.A_bb\aaB_:球形; 3.A_B_: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