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季雨季(音乐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湘版初中音乐教案 |毕业抒怀:1. 青年团员之歌2. 毕业歌3. 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4. 难忘今宵5.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一.目的要求1.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珍惜时间,为什么要勤奋学习,让学生意识到珍惜时间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2.结合初三毕业班学习的特点,将爱国主义化为爱学习的具体行动中,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
二.主要方法:谈话法、表演法。
三.会前准备:1.两岸位主持做好组织准备工作。
2.一位同学准备诗歌朗诵。
3.一位同学准备惜时故事。
4.准备有奖游戏(拼诗句)。
5.两位同学准备发言稿。
6.四位男生准备表演小品。
7.准备独唱自编曲《抓住时间的手》。
8.班主任小结。
9.准备歌曲《明天会更好》。
四.班会过程:(1)引言: 主持人自我介绍,致欢迎词,明确班会主题(多用时间来瞻前,来实干;少用时间来顾后,去空想)。
(2)xxx同学朗诵诗歌《做学习的主人》,使同学明白只有做时间的主人,才能做学习的主人;也只有做时间的主人,才能更好地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主持人点拔:我们只有把握今天,把握好现在,才会无悔于我们的黄金时代。
(3)x x x同学讲爱因斯坦珍惜时间的故事,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得到启示向伟大的科学家学习,争取在中考取得好成绩。
(4)游戏:(10分钟男女二人三足拼诗句)主持人明确游戏规则,奖励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同学,罚没完成任务的同学唱歌。
主持人点拨;即使是一分一秒,未能把握好,也会失去大好良机,让同学们切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
(5)由谈珍惜时间过渡到初三面临的升学考试,接着是同学谈自己是如何把握时间学习,取得好成绩的心得。
(6)表扬成绩进步大的学生(5位,颁发奖品),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使学生学有榜样,增强自信心,以促进后阶段的学习。
(7) x x x 同学的发言,谈谈自己在月测中成绩进步快的体会。
(8)四位男同学表演小品,反映班中存在的浪费时间的不良现象(如:闲话、闲思、闲事),希望同学们引以为戒。
(9)x x x 同学独唱自编歌曲《抓住时间的手》。
主持人点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如果现在不努力,长大后我们还能做什么?(10)主持人:联系10月份爱国主义教育,让同学们认识到爱国应该从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考好每一次试,掌握好每天所学的知识抓起,用爱学习的具体行动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
(11)宣读惜时好学的《倡议书》。
(12)班主任小结(内容略)。
(13)全班合唱《明天会更好》,x x x 同学领唱,为同学们创造美好的明天鼓励。
管弦华章(音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湘版初中音乐教案 |民族交响之光:1. 红旗颂2. 母女夜话3. 御风万里第二单元管弦华章——民族交响之光一、内容说明初中阶段由一系列交响乐专题听赏的单元,这些单元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的序列,在由浅入深的同时,也把不同的风格流派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充满魅力的交响乐世界。
本单元,通过欣赏中国当代交响音乐,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听上视野,同时在具体的听赏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本单元的专题为《民族交响之光》,内容包括对《红旗颂》、《母女夜话》和《御风万里》者三部作品的听赏。
这些作品反映了中国当代交响音乐发展的轨迹,通过这些作品来引导学生从题材、体裁、旋律、运用的典型音调以及相关文化等诸多方面,感受着三部作品不同的音乐风格,并在熟悉主题、理解乐曲的基础上,体验其中蕴含的民族情感。
二、教学目标1、能专注地聆听本单元的交响乐,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听赏活动。
2、能用自己的语言对中国民族交响音乐的风格进行简单评述。
3、能记住《红旗颂》的主题。
4、在听赏某个乐取得全曲后,能感知其音乐的大致结构,并选用恰当的方式(如:字母、色块等)表示出来。
三、教学设计1、重点把握住“民族交响”这一主题,引导学生通过对教材作品的欣赏,领略中国当代交响音乐的魅力,体验其民族个性和蕴含的民族情感,以及各具特色的风格与韵味,扩大学生音乐视野,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2、根据学情,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听赏和参与”、“听赏与探究”和小博士提示“的各项听赏活动,对理解作品内涵,感受作品风格,揭示单元主题均有很好的引导性。
教师要理解每项活动背后的意义,在组织自己的教学时,充分灵活地加以利用。
教师还可根据学情,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更丰富多样的参与方式,达到鼓励学生积极听赏,主动探究音乐的目的。
四、重点与难点领略中国当代交响乐的大致风格。
五、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课前搜集纳西族相关文化资料。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播放《红旗颂》。
2、上课礼仪。
教师活动: 1、提问:课前乐曲由什么乐队演奏?启发学生回答曾听赏过的交响乐专题: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学生活动: 1、回答:(由交响乐队演奏) 2、与老师一起回顾。
教学说明: 1、回顾式导入,有利于启发学生从专题的角度去把握本节课。
2、简单设问,开启师生交流之门,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
二、赏析:(一)《红旗颂》教师活动:1、播放《红旗颂》全曲,随乐展示听赏时要思考的问题及参与活动的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参与:(1)引子:乐曲尾部低音乐器奏出了一句庄严的音调,你能听出来吗?(2)音乐主题1: A(第一遍时)请记住这个主题,体会它的情绪、情感。
B(第二遍时)请在心里跟着唱。
(3)音乐主题2:这段旋律美不美?与前面相比,旋律有什么变化?(3)展开部:请跟着老师动一动,带领学生配合音乐,变换运用节奏型进行身势活动。
(4)再现部请小声随乐哼唱这一壮美旋律吧!2、启发讨论:组织学生回答听赏过程中思考的问题:(1)引子部分乐曲尾部的音调是什么歌曲的音调?(2)音乐主题2与前一段旋律相比有什么变化?引出新问题:旋律的风格怎样?3、作者、作品简介及小结:《红旗颂》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前这一时期我国交响乐“民族性”和“群众性”的音乐风格。
学生活动: 1、专注聆听。
2、随问题及提示进行思考和参与活动。
3、回答问题,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教学说明: 1、在初听全曲的同时,随乐进行思考与多种形式的参与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聆听时的专注和听赏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听赏作品得体验;也有利于学生较完整地把握乐曲整体风格。
2、讨论、小结听赏过程中思考的问题,引出旋律风格这一新问题进行讨论。
(二)《母女夜话》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进行纳西族相关文化资料的展示、交流。
2、简单介绍纳西族古乐与口弦音乐。
3、引导学生聆听第一部分,并思考:(1)乐曲描绘的情景是白天还是夜晚?(2)你能分辨出“母亲”的音乐与“女儿”的音乐吗?它们分别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4、简介作品。
5、引导学生完整听赏,播放全曲并提问:(1)“母亲”与“女儿”的对话共出现几次?每次情绪相同吗?(2)乐曲中有模仿纳西族口弦的声音,你听出来了吗? 6、小结:《母女夜话》体现了改革开放后这一时期,民族交响乐更加贴近生活,走入民间,并注重从民间土壤中吸取营养,逐渐形成充满强烈的民族民间色彩的音乐风格。
学生活动: 1、展示、交流各自搜集的纳西族相关文化资料。
2、聆听音乐。
3、思考、讨论与交流。
教学说明: 1、师生搜集与交流有关纳西族的资料,有利于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关系。
2、每一个问题均围绕乐曲情绪与风格展开。
3、以问题作引导,有利于学生用思考、交流的方式进行主动的探究性学习。
(三)《御风万里》教师活动: 1、承上导入:民族化的旋律是中国当代交响乐的一个重要特征。
2、引导听赏主题(1)提问:你能听辩出其中包含了几首民歌的音调?它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2)启发学生自主体验音乐的意境,并进行交流。
(3)组织学生进行民歌音调复合的体验。
3、引导听赏主题1。
提问:音乐风格与主题2有何不同? 4、小结:(1)简介作者作品。
《御风万里》体现了民族交响乐在新的历史时期既有民族风韵,又包含现代精神的音乐风格。
(2)课外活动:请学生回家听赏全曲,为下节课精听做准备。
学生活动: 1、聆听。
2、答问。
3、进行关于音乐意境的自由联想,并交流。
4、分组分别随琴视唱民歌旋律片断,并在教师指挥下进行民族音调复合体验。
5、与教师共同归纳《御风万里》的新风格。
教学说明: 1、对两个片断采取对比听赏的方法,有利于学生领略“新潮派”交响乐的新风格。
2、进行民族音调复合体验,对音乐进行局部深入的参与,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乐曲的理解。
3、课堂内的片断听赏,结合课外的全曲听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为下一课的精听做好铺垫。
三、小结:课后记:师生、生生共同体验、交流、探讨,梳理出中国当代交响乐的重要特点:用新的理念和现代作曲技法,加上民族的旋律语言,反映民族的内容,表达民族的情感。
舞剧音乐漫步(音乐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湘版初中音乐教案 |中国舞剧音乐:1.《红色娘子军》选曲2.《鱼美人》选曲3.《丝路花雨》选曲外国舞剧音乐:1. 《葛蓓莉娅》选曲2. 《天鹅湖》选曲3. 《春之祭》选曲一、教学目标:1、在欣赏舞剧的过程中,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舞剧的含义及舞剧音乐的特点。
2、通过欣赏舞剧《天鹅湖》的“场景音乐”和“西班牙舞曲”,能够辨别和感受乐曲的情绪和风格,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能哼唱出芭蕾舞剧《天鹅湖》的选曲“场景音乐”。
3、能运用比较的方法漫谈舞剧与歌剧在艺术形式上的主要特色及相同之处。
二、教学重点能够辨别和感受乐曲的情绪和风格,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能哼唱出芭蕾舞剧《天鹅湖》的选曲“场景音乐”。
三、教学难点1、通过欣赏舞剧,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舞剧的含义及舞剧音乐的特点。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漫谈舞剧与歌剧在艺术形式上的主要特色及相同之处四、课时数一课时五、教学用具多媒体、电子琴、响板六、课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5)学唱“场景音乐”主题a 教师示范演唱b学生跟随钢琴伴奏用“ 啊”哼唱音乐主题(2——3遍)c有感情地视谱演唱(有视谱能力学生视谱演唱,没有的还是用“啊”演唱)(6)随舞剧音乐(声音关小)哼唱天鹅主题,思考:舞剧最主要的表现手段是什么?是一种什么艺术?(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音乐中来)学生讨论(7)教师总结:舞剧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美术、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表现特定人物和一定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8)简介舞剧的起源和发展芭蕾的起源与发展:舞剧,在西方统称为“芭蕾”,芭蕾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形成于16世纪的法国,19世纪后,技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特制的舞鞋,用用脚趾尖端跳舞,因此,也有人称之为脚尖舞。
芭蕾经过400年左右的演化发展,已成为世界性的舞剧艺术形式(意大利——法国——世界各地)组织教学欣赏《天鹅湖》介绍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介绍舞剧《天鹅湖》欣赏第二幕《场景》欣赏第三幕《西班牙舞曲》总结舞剧音乐的特点让学生了解柴科夫斯基的生平、代表作品和音乐风格让学生了解故事剧情让学生能体验音乐情绪,并能准确视唱出这段旋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歌剧的概念准确把握歌曲情绪,并能找到响板的节奏型通过两段舞剧片段的欣赏,探讨舞剧音乐的作用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