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

湘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

精品资料欢迎阅读湘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精品文档【小雅为你整理的精品文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下载。

】内容如下 - 九年级音乐(下)教案湘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泥土的歌§1.1 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主备人:审核人:学科组审核:教导处审核:【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视听结合法学习,能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演唱山歌《山歌好比春江水》。

2.过程与方法目标:要以自己参加劳动而获得丰收的喜悦心情来演唱曲调和歌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广西方言“哎”等衬词在歌曲中的运用,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了解山歌的几种演唱形式。

对歌曲进行创编成旋律悠长,节奏自由的形式。

【教学重点】1.能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注意广西地方方言与语气的味道,掌握山歌的风格。

【教学难点】1.切分节奏和附点音符时值的把握。

2.音乐创编活动。

【课前训练】1.发声练习:3/4531|531‖lulululalala2.发声练习:4/45432|1———‖mimami3.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人们一边劳动一边唱歌,心情是怎样的呢?(高兴的)对,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我们的手创造出来的。

下次的劳动课,我们可要积极的劳动,因为劳动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美好!二、新课1.初听、发声练习。

初听《山歌好比春江水》旋律(伴奏)。

生随老师律动。

师:那这些动作都是跟什么有关系啊?抽生答。

师:跟农村劳动有关系。

虽然现在是冬天了,但是春天和现在不一样,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春天的农村,好不好?师一边讲解,一边粘贴一些图片(太阳、牧童、牛儿、花朵、青草)同学们看一看,多美啊!其实小牧童啊一边走一边唱着歌儿呢!你们听听是什么歌儿?2.跟琴学唱歌曲。

(1)跟节奏再念一遍歌词,想想小牧童都做了什么?这样容易记住歌词。

(2)跟老师的琴声轻声哼唱歌曲。

提出要求:背挺直,脸上带着笑容。

同学们的歌声让老师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3)师教唱一遍,生再齐唱一遍。

(4)对唱。

师生对唱,男女生对唱。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唱了《山歌好比春江水》,并且创造性的表演了歌曲。

同时,咱们在一起充分的感受到了有广西民歌风味的山歌韵味儿,其实在我们中国大家庭中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民歌,而且都很有特色,以后有机会老师再跟小朋友们一起来学学祖国各地的民歌!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了。

【教学心得】第一单元泥土的歌§1.2 歌曲《只有山歌敬亲人》主备人:审核人:学科组审核:教导处审核:【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快乐的情境游戏中学会歌曲《只有山歌敬亲人》,体验壮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准确地为歌曲打节奏和用打击乐器伴奏,主动与他人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用愉快的心情演唱《只有山歌敬亲人》,感受并表现 3/4 拍和 2/4 拍的节奏变化。

【教学重点】能够用愉快的心情演唱《只有山歌敬亲人》,感受并表现 3/4 拍和2/4 拍的节奏变化。

【教学难点】能准确地用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

【课前训练】1.发声练习:3/4531|531‖lulululalala2.发声练习:4/45432|1——‖mimami3.歌曲《只有山歌敬亲人》。

4.电子琴、歌谱、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一、做游戏师生问好的节奏游戏1.3/4×××|×××‖师:各位同学们,你们上午好。

3/4××|×××‖生:上午好上午好!2.2/4××|××|×—|×—‖师:我来你们来学习。

2/4××|××|×—|×—‖生:我们学习快快又乐乐。

二、走进壮乡观看桂林山水风景。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棒!为了鼓励大家,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民歌,请你们仔细听,一会来谈谈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播放音乐《只有山歌敬亲人》)生:(老师引导,学生谈感受。

)师:这么美的歌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中的壮族很有名的民歌,名字叫做《只有山歌敬亲人》,壮族的小朋友们生活在广西桂林,那里不仅歌美,风景也很美,有句话叫做“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描绘桂林美丽的景色的。

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看一看那里的山青水秀,听一听那里动人的歌声。

三、山美师:听,山里传来什么声音?(山图)1.放二拍子部分。

2.再听一遍。

师:看谁的反应最快,耳朵最灵敏,能把这山歌模唱出来?3.出示歌词,连音线唱法教学。

按节奏念一念,加上“连音线”念一念。

师:看了这乐句的节奏型,你们感到熟悉吗?生:好像跟“师生问好”游戏中的节奏一样。

师:这位同学你可真棒!现在就请同学们把我们刚刚练习的节奏再来念一遍。

生:师:好,我们在把歌词替换进去练习。

(学生练习掌握)4.唱一唱。

(回声游戏)师:同学们知道回声吗?生: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感受一下回声。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要求声音嘹亮,有山歌的味道)5.男女同学各唱一遍。

师:你们学的真快,那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是男同学的声音好听,还是女同学的声音优美?四、乐美1. 师:说说歌曲是几拍子的?是2/4 、3/4 ?还是有其它特殊的情况呢?(出示歌谱)教师边唱边拍节奏。

分析一下,哪里是四三拍,哪里是四二拍。

2.先全曲模唱,填词完整演唱。

3、教师出示打击乐器:碰铃、双响筒、三角铁。

师:请你们按照歌谱上的打击乐器图示来为歌曲伴奏。

五、人更美领唱、合唱《只有山歌敬亲人》,体会壮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广西柳州《刘三姐》剧本创作小组编曲。

六、小结山歌是民歌的一种。

我国五十六个民族都有优美的民歌。

一首民歌就是一段民族发展的历史,一首民歌就是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

很小的时候听过这首歌,爸爸从前喜欢的歌,属于记忆里的歌。

今天能交教给下一代,有不一样的感受。

【教学心得】第一单元泥土的歌§1.3歌曲《阿里山的姑娘》主备人:审核人:学科组审核:教导处审核:【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快乐的情境游戏中学会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歌曲《阿里山的姑娘》,让学生了解台湾并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用愉快的心情演唱《阿里山的姑娘》,感受并表现 4/4 拍的节奏变化。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歌曲,让学生感受“高山族”民歌的风格,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中。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歌曲,让学生感受“高山族”民歌的风格,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中。

【课前训练】1.发声练习:3/4531|531‖lulululalala2.发声练习:4/45432|1———‖mimami3.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4.制作多媒体课件、电脑、大屏幕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 音乐问好 ) 。

师:“同学们,愉快的音乐四十分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你们想听吗?生:想。

师:那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歌曲《七子之歌——澳门》,师: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生:知道。

师:《七子之歌——澳门》是一首大家非常熟悉和喜爱的歌曲,歌曲抒发了浓郁的思乡之情和对祖国的眷恋。

那谁能告诉我歌中的“七子”都指哪些地方?生:澳、香港、台湾⋯⋯。

:同学知道的可真多,那么有哪呢?生:澳、香港、台湾、威海、广州湾、九和旅大七土母离散的孤儿。

:大在 100 万年以前,台湾和祖国大是在一起的,后来,由于台湾海峡一部分地壳下沉,被海水淹没,才使台湾同祖国大分离。

如今“七子”只有“台湾”尚未回,尽管如此,同学或多或少是台湾有所了解,那你都了解哪些呢?生:⋯⋯:大家心目中的台湾真的很美,下面就跟随老一起走台湾,去看一看那里的光。

“阿里山” 是台湾名山之一,它以奇特的林涛和云海人所称。

“高山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是最早居住在台湾的古老的民族,他有自己的言、文化和俗,不管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那舞姿美人,歌声清脆悦耳,今天我就来学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二、新教学::《阿里山的姑娘》首歌是台湾高山族民歌,又名《高山青》,歌曲旋律切流、略俏皮,表了阿里山的姑娘活、多情的性格。

大家听歌后,感如何?:那么首歌曲的音情又是怎的呢?15:那就我着美抒情、烈快的音情复听歌曲,整首歌曲分两部分,我先来听一下引子,在欣要着两个:1.段旋律的音情是怎的?2.听了段旋律你的感受如何?:我段旋律以美、抒展的歌声来唱,你是不是?生:是。

:愿意来一?:同学唱得非常好,掌声鼓励一下。

:引子四小旋律美、抒情,人陶醉,如果我用将音符起来,你看像什么?生:⋯⋯:引子美抒情使人陶醉,接下来旋律烈快,你听了想做什么?我看有的同学都坐不住了。

如果我用舞姿表出来也具特色,愿来?三、堂:同学,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唱着阿里山的山歌,共同期盼宝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抱,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早日聚。

到那,我手拉手,唱啊、跳啊,共同吧!【教学心得】第一元泥土的歌§1.4欣赏《龙船调》主备人:审核人:学科组审核:教导处审核:【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欣赏《龙船调》和课外三首不同的劳动号子,感受和了解劳动号子“一领众和” 、节奏统一、齐心协力富有地方特色的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来欣赏《龙船调》,让学生初步学会围绕音乐要素(节奏、情绪、音色、力度等)赏析音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欣赏《龙船调》感受歌曲朴素、粗狂豪迈的湖北民歌风味,感受歌曲表现的激烈的热闹的端午划龙船场景。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来欣赏《龙船调》,让学生初步学会围绕音乐要素(节奏、情绪、音色、力度等)赏析音乐。

【教学难点】用鼓声或歌声表现引子与结尾的节奏,唱出歌曲中两处齐唱的曲调。

17【课前训练】大鼓、多媒体课件、歌谱。

【教学过程】一、导入1.让学生说说端午的风俗,让学生了解端午习俗,从而切入课题“龙船”。

2.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短片《龙船调》,说说怎样才能把龙船划得好?3.让学生说说划龙船应该讲究什么?(动作统一、有力,大鼓起到统一节奏鼓舞士气的作用等)4.节奏练习。

(1)听音乐中的节奏,说说有什么特点?(有力、渐强表现由远及近的变化)(2)让学生结合动作学习节奏。

(3)用大鼓学习节奏类型。

(4)大鼓和学生动作结合,表现划龙船的情景。

(5)跟上音乐表演,自然过渡到欣赏全曲《龙船调》。

二、欣赏《龙船调》(一)整体欣赏1.初听全曲。

2.让学生说说对音乐的初步感受。

(引导学生从情绪、力度、音色、风格特点上去说)(二)学习“一领众和”1.从学生谈感受,引出“一领众和” 演唱形式,讲解“一领众和”的定义。

2.再次聆听音乐,感受“一领众和” 中领唱和齐唱的特点和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