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蒙西至中华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土建工程MHTJ-19标段邓州西站人行地下通道施工方案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蒙华铁路MHTJ-19标项目部第二工区二0一六年十二月1、编制依据及范围1.1编制依据(1)新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土建工程MHTJ-19标段设计文件;(2)《新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土建工程MHTJ-19标段施工调查报告》;(3)《蒙西华中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煤运通道项目建设管理规定(修订)》(4)《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6)《铁路混凝土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7)《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008(8)《(路基砂变更)变更设计会勘记录--路变记录[2016年]05号》(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1.2编制范围编制范围为新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土建工程MHTJ-19标段邓州西站DK964+972人行地下通道施工。
二、工程概况1、该人行地下通道位于新建蒙西至中华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土建工程MHTJ-19标段邓州西站DK964+972处,地道面积515.74平方米,长22.6延米,洞身尺寸6.2m(净宽)X3.3m(净高),出入口宽4.5m(净宽)。
基本站台及二站台出入口均设置单侧楼梯出入口。
地道结构安全等级:一级构件主钢筋保护层厚度:均为50mm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50kpa混凝土:地道结构采用C35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不小于P8钢筋:主钢筋采用HRB400钢筋,构造钢筋采用HPB300钢筋主要工程数量表三、施工方案主要施工工序图1、施工准备:(1)现场准备:1)组织人员到现场安设安全防护警示标志。
2)布置好临时场地,作为设备、材料堆放场地。
3)搭设好临时施工用水、用电线路。
4)施工临时排水槽,集水井。
(2)施工技术准备:1)校核测量仪器,与业主、监理进行桩位交接,并对全线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复核,并根据需要对桩位加密。
2)计算外运土方量,联系弃土地点,组织人员、设备进场。
3)对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进行交底。
4)对所用钢筋、水泥、砂石进行抽样送检,并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试配,提供施工配合比。
2、施工方法(一)施工测量:1、测量组织:(1)工区成立专门测量施工组,测量组测试后绘制测量成果,交监理工程师审核,确保测量准确无误。
(2)测量放样用进口全站仪,由经验丰富、测量工程师担任,测量按国家有关规范进行,在施工中对测量控制点定期检查,确保测量控制点在施工及验收期内的准确、无误。
(3)施工中,根据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格式,作好各种施工测量原始记录和工程放样原始记录,及时交监理工程师复核,监理工程师对记录数据有怀疑时,测量人员无条件进行复测。
2、测量控制:(1)平面控制测量:施工前,以精度指标较高的全站仪对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和控制桩位置进行同精度复核校准,并精确定出基坑位置、地道中线、起止桩号位置。
同时根据施工需要布置施工平面控制网。
(2)高程控制测量:以精密水准仪和钢水准尺对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和控制桩进行同精度复测并测设施工控制高程点。
(3)测量方法:按照测量规范要求进行,测量技术人员利用地面测量控制点采用坐标法对施工项目的平面位置进行施工放样,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测三角高程和闭合水准进行高程放样。
具体:据建设方提供的通道的坐标控制点及道路中线,采用全站仪进行定位,将地道中心线和四角起止桩号及各出口车道起止桩号和中线位置桩号定出,并将各点标记于路两边不被破坏位置,用砼浇好固定,以保证其使用中的准确性。
(二)基坑开挖:本地道工程为浅埋式地道,位于DK964+972里程处,与原地面高程基本一致。
根据现场情况,采用明挖法开挖。
为使基坑开挖在无水情况下进行,在基坑周围设置临时环向排水沟,在通道出口附近位置设一个1*1m的集水井,深1.2m,基坑内积水和雨水经临时排水沟流入集水井,再用水泵抽至地面排水沟。
基坑开挖工序图基坑开挖方法:(1)避免雨季基坑开挖,保证基坑不被雨水侵蚀。
(2)工程开工令下达后,立即组织施工准备和围护结构的施工。
沿基坑中部向端头开挖,然后再向边侧展开工作面开挖。
(3)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当开挖至设计底标高以上30cm 时,采用人工清底;开挖时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结构受力情况。
(4)基坑开挖达设计标高,如其持力层承载力达不到要求,采用砂夹碎石换填。
回填前先清理基坑,在分层回填压实。
(5)地道主体完工后,分别作好外墙防水层及沉降缝处理,铺待结构砼到设计强度,达到回填要求后,对地道边墙外侧按规范要求分层、分段进行回填夯实。
(三)地道主体结构工程施工1、地道主体结构工程概况本地道根据邓州西站地道设计图《蒙华三荆施(地道)07》,人行地道为现浇C35抗渗钢筋砼结构;共设置了4条沉降缝,分别设置在地道主体与转角,出入口台阶通道与转角处;顶板变形缝、边墙变形缝采用钢边橡胶止水带、单面自粘防水卷材、聚硫双组份密封膏等防水材料,保证其整体性好,结构受力合理,结构防水容易得到保证。
2、施工组织施工组织安排如下:(1)劳动力根据分段施工的程序选派公司优良通道施工专业施工队,分土方、钢筋、模板、砼等多个作业班组分别承担地道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以方便施工管理,采取流水作业方式,确保如期优质地完成地道主体结构施工。
(2)机械设备配备为确保如期优质地完成主体结构工程,拟投入数量充足、性能优良的施工机械设备,详见机械设备表。
(3)材料需要计划1)主体结构采用2#拌合站生产砼,车泵泵送。
2)材料由项目部统一采购。
3)水、电供应计划:采用柴油发电机发电。
3、主体结构施工程序基础持力层达设计要求后,及时施工底板垫层砼,以免持力层遭雨水浸蚀,影响地基承载能力,然后自下而上分层施工底板、侧墙和顶板。
各段内按钢筋绑扎、立模、砼浇注的顺序组织平行流水作业,以加快施工进度。
4、主体结构施工方法施工程序:地道砼分两次进行浇捣施工(底板一次,墙板和顶板一次),水平施工缝留设在底板上500mm,施工缝设(见下图)。
(1)底板施工程序及方法基坑开挖、换土处理验收合格后才可作垫层砼。
垫层砼摊铺根据预无埋设的标高控制桩控制面层高度,采用商品砼,砼搅拌车运输砼至工作面,经溜槽送入施工面,振捣器振捣密实。
垫层厚度及强度满足设计要求,面层无蜂窝、麻面。
在垫层砼达到操作强度后,及时按设计要求铺设防水层和6cm厚细石砼保护层。
底板砼按预先规划的分块用钢模立模,用钢筋架设置底板顶面标高控制桩,绑扎底板钢筋;同时,按设计要求施工底板的预埋件,施工缝、变形缝处,设置的止水带并固定牢靠,以确保振捣砼时不变形、不漏浆。
底板施工注意事项:分段开挖的基坑两侧面应保持放坡的稳定和支护牢固,并保证排水措施,底板(包括垫层)与支护结构的接触面有漏浆时必须进行堵漏处理,方能进行底板砼的施工。
工序:测量放线→灌注砼垫层→铺设防水层→砼保护层→绑扎钢筋→浇砼→养护→拆模(2)直墙及顶板施工程序及方法施工程序:测量放线→绑扎直墙钢筋→立直墙模→支撑满堂红架→铺设顶部木方模板→绑扎钢筋→浇砼→养护→敷设直墙及顶部外防水层→墙外侧及顶部回填→恢复路面。
1)钢筋施工钢筋由工程技术人员根据设计施工图开出钢筋下料单,注明钢筋型号、下料长度、加工形式、数量和使用部位、时间,在钢筋加工时按下料单和设计施工图放1:1的大样,照大样图进行切割、弯曲成型,由人工搬运至工作面绑扎。
钢筋施工应满足如下要求:A、钢筋应有材质保证书或试验报告单。
B、钢筋必须顺直,调直后表面伤痕及侵蚀不应使钢筋截面积减小。
C、严格遵守先检验后使用的原则。
D、钢筋绑扎时搭接长度为1.2La(La为30倍钢筋直径d),搭接焊时焊接长度,双面焊时按10d。
E、钢筋的类别和直径如需调换、替代时必须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并得到监理工程师认可。
F、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G、钢筋焊接加工a、钢筋焊接使用焊条、焊剂的牌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
b、焊接成型时,焊接处不得有水锈、油渍等;焊接后在焊接处不得有缺口、裂纹及较大金属焊瘤,钢筋端部扭曲、弯折应予以校直或切除。
c、钢筋闪光接触对焊接头处不得有裂隙。
d、钢筋闪光焊接机械性能与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e、钢筋电弧焊接头的机械性能与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钢筋成型与安装:A、所配置钢筋的级别、钢种、根数、直径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B、焊接成型后的网片或骨架必须稳定牢固,在安装及浇注砼时不得松动或变形。
C、绑扎或焊接接头与钢筋弯曲处相距不小于10倍主筋直径,也不宜位于最大弯矩处。
D、钢筋与模板间应设置足够数量及强度的砼垫导体,以确保钢筋保护层达到设计要求。
E、在绑扎双层钢筋网时,设置足够强度的钢筋撑脚,以保证钢筋网的定位准确。
F、钢筋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2)模板施工A、直墙模板施工为保证墙体成型平整、美观,直墙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内模支架采用架管加止水螺杆对拉。
直墙模板支架应有足够侧向稳定性和刚性,以防止局部发生“走模”或变形,φ500圆形柱采用定型钢模板,按桩身长度配置。
直墙施工的准备及注意事项:a、直墙与模板结构的接触应平整、洁净、无凸角或凹坑,平整度和基面符合设计要求。
b、墙面砼应做到无漏浆、渗浆点出现,为保证砼的施工质量及防水效果。
在立模之前应把施工缝面的砼凿毛并清洗干净,才允许浇筑砼。
c、立内模前对钢筋隐蔽工程须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并签证后才能进行立模施工。
B、顶板模板施工:顶板的支撑采用满堂支撑架,支架顶用钢管木方支撑,模板采用大块胶合板制成的定型清水模板。
钢筋绑架,楼板顶面标高控制桩,以确保顶板的标高和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施工分块长度按设计要求进行,为确保通道顶板底部平整,支撑顶部模板时按规范要求预设一定的拱度。
顶板是地下结构最容易出现裂缝部位,应严格按照设计规定而设置变形缝;做好顶面砼在终凝前后压实、收浆、抹光及养生工作。
必须在砼强度达以100%时才能拆模,顶板砼强度未达设计强度前不得停放材料等。
C、模板施工要点:a、模板应具有一定的刚度,支撑必须牢固、稳定,不得有松动、跑模、变形及下沉等现象。
施工时,顶板模板的支撑必须进行强度及刚度计算,并经监理工程师审批。
b、模板安装前,必须经过准确的测量放线,检查无误后才能立模安装。
c、模板保护层控制:现场预制50*50(长*宽),厚同保护层厚度,内预埋一根22#扎丝,绑扎在钢筋外侧或垫在钢筋底部,控制保护层厚度。
d、模板的拼缝平整严密,并采取措施填缝,不得漏浆,模内必须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