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探究与演练课件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探究与演练课件


[精要点拨] 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亦是高考命题的长效热点。 [演练2] 《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此段文字表明司马迁认为秦朝
统一的意义是(
)
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 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
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 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方法突破] 本题为史学常识题。历史事实的记载会因记 载者的立场不同或信息来源不同等因素影响而叙述表达 不同,历史事实的确认需要科学的考证。 解析 《续湘山野录》《涑水记闻》对于宋太宗的同一
(李世民 )与薛举大战于泾州 ”“ 太宗(李世民 ) 率众讨之 ”等
信息可知,唐军主帅为李世民,B项错误;结合材料中“大 战于泾州,我师败绩”等信息可知,唐军作战失败,C项正 确; “ 太宗有疾 ”只是题干表中的《新唐书 · 太宗本纪》有 记载,未见表中其他史籍的记载,证据孤单,不足以“被认 定”,D项错误。 答案 C
对接学考1~5题 学法1 史料考查秦疆域的拓展 【例1】 “使蒙恬渡河取斑阙、陶(阳)山、北假中,筑亭障 以逐戎人。”这一事件最有可能记载于下列哪部历史文
献(
)
A.《汉书· 武帝纪》 B.《春秋· 召公》 C.《战国策· 秦》 D.《史记· 秦始皇本纪》
[方法突破 ] 抓住史料关键信息,往往就能实现对问题的核
答案
B
对接选考33~34题 学法4 知识交叉考查明清政治 【例4】 (加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成祖朱棣事迹简表
天完善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借鉴意义,有利于进一步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惩治腐败,建立公平、清正、廉洁
的社会。
[演练3] 史学家徐中约曾说:“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可 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而有政 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 性。”该“制度”最有可能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皇帝制
解析
D.科举制
材料说明该制度具有弹性,有利于不同阶层的人们参
与政权,“世官制”“皇帝制”是世袭,察举制是推荐做官 的制度,选官权在地方官员,科举制是通过考试做官,更有 利于人们参与政权,故D项正确。 答案 D
视角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精要点拨]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 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通过对现存史 料的整理、辨析,去伪存真,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演练4] (加试题)(2017· 课标全国Ⅰ,26)下表
心突破。关键信息一“蒙恬”为秦朝名将;信息二“筑亭
障以逐戎人”指修长城阻匈奴。 解析 材料描述的是秦朝明将蒙恬北击匈奴的史实,据此
可知B、C项时间不符;《武帝纪》记述了汉武帝的文治武 功,A项错误。 答案 D
对接选考26题
学法2 考查史学常识——历史认识 【例 2 】 (2017· 课标全国 Ⅲ , 27) 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 ( 时
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使人民有了生产的安定环境,符合各族人民愿望 解析 答案 “ 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 指人民避免了战国时期的诸侯 D 战乱,有了安定的生活环境。故选D项。
视角三
主流思潮——公平公正
[精要点拨] 追求公平、公正是人类有史以来孜孜不倦的 追求,也是当前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公平、正义社 会的需求。从科举制等综合认识古代选官用人制度对今
)
②有效地防止官 ④采用非常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方法突破] 逐句对应史料信息是突破数字组合题的有效
方法。
解析 从材料“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 ”说明①正
确,从“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 ”说明③正确, 从“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 ”说பைடு நூலகம்④正确, ②错在监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记述 出处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 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 太宗本纪》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
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 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 《新唐书· 太宗本纪》 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行踪记载不同,说明B项正确。历史事实可以通过多种方
式呈现,历史叙述不是呈现历史事实的唯一方式,故A项 错误。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历史叙述不一定都是真 实的,因此多种历史叙述综合也不一定能真实反映历史 事实,故D项错误。
答案
B
对接选考27~28题 学法3 考查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例3】 (加试题)据《中国政治制度史》记载:“(明朝)设
[演练1] 下图反映了春运期间“农民工返乡过年”的情景,下
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注重亲人团聚密切相关的是( )
A.分封制 C.禅让制 解析
B.宗法制 D.世袭制
题干中“珍惜亲情”、“注重亲人团聚”反映了人们对
血缘亲情的重视,此观念显然是深受宗法制的影响。故 B 项符 合题意。 答案 B
视角二
主流历史意识——维护国家统一
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
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解析
本题考查史学、史实的统一。分析表格信息和提示可
知,唐武德元年的皇帝为唐高祖李渊,李世民是“秦王”, 当时尚未称帝,A项错误;根据《旧唐书》中记载的“秦王
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可以风闻 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明代的东厂、西厂、锦 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 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
奸罪,伺察密告。”该材料体现了明朝监察机构(
①对中央主要行政部门进行对口监察 员贪污腐败 手段监督官员 ③代表皇帝履行监察职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