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复习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说文解字》中说:“宗,尊祖庙也。
”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A.宗教信仰B.财产制度C.血缘关系D.地域联系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追尊秦庄襄王,并通过营建极庙、陵墓、刻碑等措施反复强调其“始皇”的身份,将自己置于“帝者之祖”的位置。
其主要目的是( )A.恢复周朝的宗法制度B.强化政权的合法性C.消除前朝的政治影响D.开创新的皇帝制度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
”汉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B.颁布“推恩令”C.设立刺史巡行郡县D.分封同姓诸侯国4.明制,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
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
按照规定,皇帝仅仅批写几本,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
以往,太监读书识字是被严令禁止的。
明宣宗不仅改了这个规矩,而且在他的鼓励下,宫里还成立了专门的太监学堂。
明宣宗这一做法在当时最可能是为了()A.提高官员素质B.牵制内阁权力C.减少决策失误D.完善办事程序5.近年来,福建和台湾两岸的中华儿女定期进行祭拜“妈祖”的大型民间活动。
“妈祖”文化现象与宗法制有密切联系,在宗法制中,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 ( )A.家族等级关系B.政治隶属关系C.家族血缘关系D.既有家族血缘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6.(明)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卷八中讲了一个宦官对权势变化的亲身体会。
嘉靖年间的一位宦官说:“我辈在顺门上久,见时事几复矣。
昔日张先生(内阁大学士中的首辅张璁)进朝,我们多要打个躬。
后至夏先生(首辅夏言),我们只平着眼看望。
今严先生(首辅严嵩)与我们拱拱手,方始进去。
”这则材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B.内阁首辅在朝臣中的权威逐渐下降C.明朝的礼仪制度日益规范D.明朝宦官权势膨胀7.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还有不少学者认为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
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 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8.《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表明()A.秦始皇统一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B.郡县制为秦始皇传位服务C.“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D.封建帝王以天下为一人的私产最终确立9.1402年,刚从自己的侄子手里夺过皇位的明成祖,为了巩固权力,做出了两个重大决定:一是把首都迁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北京,二是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
其中“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的影响是()A.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B.进一步加强了皇权C.进一步削弱了相权D.使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10.历史人物传记《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中记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弘瞻是乾隆帝最小的弟弟,有一天到皇太后宫中请安,在皇太后座旁膝席跪坐,该处正好是皇帝平日跪坐之地。
结果弘瞻被革去亲王,降为贝勒,解除一切官职,永远停用,32岁抑郁而终。
这则故事反映的本质是( ) A.宫廷内部的森严等级B.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C.乾隆皇帝的冷酷无情D.宫廷斗争的血腥残酷11.“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摘自《全球通史》),这些官员不可以()A.指挥所辖区域的军队B.征收辖区内的赋税C.管理辖区行政事务D.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12.周代“当时人便称宗族为“家”,意为与“国”相对立的团体,因而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家国一体有利于维系统治B.家国异体实情具有离心力C.宗族观念根植于民众心里D.贵族政治不利于中央集权13.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14.因处理军务而产生,进而辅佐皇帝全面处理政务的机构是( )A.内阁B.军机处C.礼部D.尚书省15.“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16.在2005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6.30∶100。
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
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的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A.宗法制B.科举制C.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D.郡县制17.顾炎武论及某一制度时,认为其最大的弊端是“尽天下之权,而收之在上”。
该制度是( )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世官制18.《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讨伐)之。
”这段材料反映了()A.西周初年的分封制B.春秋时期的分封制C.战国时期的分封制D.西周末年的分封制19.《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20.《吕氏春秋》中有“楚人”的称呼,而《史记》中则多见“阳城人”“陇西人”等称呼,造成《史记》这一变化的制度性因素是()A.宗法制B.郡县制C.皇帝制D.分封制二、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材料二据元史记载,元代开始确定了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的制度,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
行省在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
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
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和调动军队,并要定期觐见皇帝及述职。
材料三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材料四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
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审定,有不留数字者。
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
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
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1)据材料一,指出在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部门官员的意见?(2)联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当时中央还采取了哪些监督措施?(3)材料三中提到的大量奏章送达皇宫的原因是什么?明永乐帝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4)结合四则材料,简述我国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分别是什么?22.清人龚自珍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要增长智慧,提高修养,认识社会,学习历史是非常重要的。
请回答以下问题:(1)2015年6月25日,《西安晚报》报道,陕西省高考文科状元是来自西工大附中、考取658分的孙轶群;理科状元是来自铁一中、考取729分的霍柳蓉。
材料中“状元”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的什么选官制度?截止至1905年被废除,这种制度共使用了1 300多年,它同时受到统治者和百姓欢迎的原因是什么?(2)2012年12月18日,人民网报道,中共中央决定:胡春华同志兼任广东省委书记。
这种地方领导人由中央任命的做法早在秦朝已经相当成熟了。
请问:①它来源于秦朝的什么制度?②为加强中央集权,汉、宋两代分别采取过什么措施,并简要评价其影响。
③你认为,在一个民富国强的现代国家,其中央与地方关系应该具备什么特征?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史记·秦始皇本纪》里记录了秦统一六国后群臣进行的一场宫廷辩论: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
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了解了这场辩论的经过,请你想一想:(1)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他采取“求其宁息”的措施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朱熹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
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 ——《朱子语类》请回答:(1)五代十国战乱不已的教训是什么?(2)北宋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变藩镇割据、君弱臣强的局面的?(3)你如何评价这些措施?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下面是根据这一资料设计的示意图材料二下图是大宗、小宗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西周在分封对象上有什么突出特点?列举出几个这样的封国。
(2)材料二反映出西周的宗法制有哪些特点?(3)你认为后世统治者能否仿效西周的宗法分封制治国?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宗,尊祖庙也”体现的是家族内部的血缘关系,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血缘亲情关系,而不是宗教信仰、财产制度和地域联系。
2.【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追尊秦庄襄王,并通过营建极庙、陵墓、刻碑等措施反复强调其‘始皇’的身份,将自己置于‘帝者之祖’的位置”不难得知,秦始皇一方面是在强调自己的世系,另一方面又在彰显其开创性,这都是在强化新生秦帝国的合法性,故B项正确。
3.【答案】B【解析】汉初采用郡国并行制,导致了“七国之乱”。
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时期,颁布了“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