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五月三校联考九年级化学试题本试卷共六大题30小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6页,答题卡2页;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2.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B~11 O~16 Na~23Mg~24 S~32 Cl~35.5 Ca~40 Zn~65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1分,共18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糯米酿酒B.水果榨汁C.雪糕融化D.海水晒盐2.将少量下列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A.花生油B.面粉C.蔗糖D.胡椒粉3.火山灰是细微的火山碎屑物,它含有硫、钙、硅等成分。
这里所说的“成分”是指A.元素B.原子C.分子D.单质4.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真丝围巾B.纯棉袜子C.不锈钢锅D.橡胶轮胎5.下列做法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要求不相符合的是A.合理使用农药B.研发可降解塑料C.大力使用化石燃料D.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6.红油小面是宜昌特色小吃,小面里的下列辅料中富含维生素的是A.猪油B.鸡蛋C.牛肉D.白菜7.科学施用化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
下列属于氮肥的是A. K2CO3B. Ca(H2PO4)2C. NH4HCO3D. K2SO48.C3N4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硬度比金刚石还大,可用作切割工具。
在C3N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氮元素的化合价是A.-4 B.-3 C.-1 D.+39.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目的的是A B C DA.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B.量取35mL液体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D.测定溶液的pH10.硼氢化钠(NaBH4)是一种安全车载氢源。
有关硼氢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A.含2个氢分子B.只含一种非金属元素C.钠、硼、氢的质量比为1:1:4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53%11.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
结合右图分析,关于这四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B.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g12.下列涉及学科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B.根据转化观:硫酸钠和氢氧化钠可相互转化C.根据结构观:氦原子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D.根据守恒观:10mL质量分数为40%的硫酸,加10mL水后质量分数变为20% 13.下面是小丽同学进行化学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C.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D.将羊毛线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闻到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1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 B C DA.一定温度下向某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B.加热一定质量的KClO3与MnO2固体混合物制O2C.向一定量且等质量的锌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D.向某温度时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不断加入KNO3固体15.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等杂质,应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氯化钡、碳酸钠、盐酸等物质,实验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操作步骤也可以是①③②④⑤⑥B.操作⑥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C.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氯化钡和碳酸钠溶液的添加顺序可以颠倒D.操作⑤得到的沉淀中共有四种物质16.如图中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通过一步反应直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物质只能是氧化物B.甲、乙、丙、丁的物质类别不可能依次为氧化物、碱、单质、盐C.丙物质只能是碳酸盐D.乙、丁之间可以有双向转化关系,且乙、丁分别和稀盐酸反应能够生成同一种物质17.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一般是8个电子,则最外电子层是8个电子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B.X、Y、Z为不同类别化合物,X、Y可分别与Z溶液反应生成不同的气体,则Z一定属于盐类物质 C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与稀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18.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
以下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家庭小实验B .物质分类 ①用酒精浸泡捣烂的紫罗兰制酸碱指示剂②用柠檬酸、白糖和小苏打等自制汽水③用碎鸡蛋壳和食盐水制取二氧化碳①常见干燥剂——浓硫酸、生石灰 ②常见碳单质——金刚石、石墨 ③常见合金——不锈钢、生铁 C .能量变化D .灭火方法 ①只有燃烧才放出热量②化学反应都是放出热量的③人类利用的能量只能通过化学反应获得 ①油锅起火盖上锅盖——隔绝空气 ②吹灭燃着的蜡烛——降低蜡烛着火点 ③森林失火开辟隔离带——隔绝可燃物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1分,其余每空0.5分,共6分)19.(1.5分)用化学符号表示:⑴5个氮原子 ;⑵3个二氧化硫分子 ;⑶通过观察过氧化氢的化学式,则过氧化钙的化学式为 。
20.(3分)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和事实。
⑴灯泡中用红磷作脱氧剂: ;⑵生活中用天然气作燃料: ;⑶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
21.根据右图中晶体A 和B 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⑴t 1℃时,两物质中溶解度较大的是;⑵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⑶P 点表示在t 2℃时,100g 水中B 的不饱和溶液,若要将其恰好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采取的措施可以为: (任举一点,用数据说明)。
三、说明题(本题共3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1分,其余每空0.5分,共9分)22.(3分)“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
可乐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实验1中,实验探究的目的是 。
⑵实验2中,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得的结论是 。
⑶实验3中,通过观察到现象分析,可以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
⑷实验4中,试管②中加入的蒸馏水要事先煮沸,其目的是。
对照实验(填试管编号),可知铁锈蚀的条件之一为水.通过分析发现,若实验探究的单一问题或条件个数为n个,则需要设计对比的有效实验个数为个。
23.(1.5分)“见微知著,见著知微”是化学思维方法。
⑴A常用于切割金属。
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能生成C和D。
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该反应中B与C的粒子个数比为;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是。
⑵氢气是工业上合成氨的一种重要化工原料。
氢气与氮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气(NH3)的微观反应过程可表示如下:(“○”表示氢原子,“●”表示氮原子)则合成氨反应过程的正确顺序是(填数字序号)。
24.(4.5分)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气体,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⑴实验室可以用A装置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可以用B或C作发生装置,C与B相比,其优点是。
⑶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化钠和水,实验室通常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它。
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可以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组合是;为了防止硫化氢气体污染空气,可将尾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写出吸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⑷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中CO2、CO、H2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①通过赤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不变;②通过灼热的CuO时,固体变成红色;③通过白色粉末CuSO4时,粉末变成蓝色晶体;④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则原无色气体中一定含有。
四、分析题(本题共2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1分,其余每空0.5分,共7分)25.(3.5分)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
⑴小强将两根铁丝分别伸入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观察到两根铁丝上均有固体附着,由此得出的金属活动性关系是。
小丽认为选择一种金属和两种盐溶液也可以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小丽所选物质的化学式为。
⑵下图是利用部分生锈的生铁屑生产硫酸亚铁的流程:①实验室中完成操作A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
②在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除了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和Fe2(SO4)3+Fe=3FeSO4外,还有。
③滤液中肯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⑶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Fe、FeO、CuO、C中一种或几种。
为了探究其成分,小强同学按照下图所示流程进行了实验。
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溶液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Fe;B.若步骤Ⅱ中无明显现象,则固体乙中最多只能有四种物质;C.若步骤Ⅱ中有红色固体析出,则固体乙中一定无CuO;D.固体乙呈红色,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Fe和CuO。
26.(3.5分)硫酸钙转化为K2SO4和CaCl2•6H2O的工艺流程如下:⑴吸收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⑵沉淀的主要物质为(填化学式).⑶蒸氨过程中涉及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⑷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了NH3外,还有(填化学式)。
五、探究题(本题共1小题。
化学方程式每个1分,其余每空0.5分,共6分)27.(6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碱的性质。
实验一观察固体表面 实验二 向两块固体表面滴加稀硫酸 实验三 振荡3个塑料瓶 ⑴由实验一、二可知,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 ,因此要密封保存。
上述实验中有气泡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⑵实验三中观察到3个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 ,对比A 与C 实验现象,可证明 。
⑶同学们设计如下两种方案鉴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两种饱和溶液。
实验一 实验二 分析微热(不考虑水分蒸发) 两种方案中均观察到A 试管内出现白色浑浊,则A 中溶液为 ;方案二的设计原理是 。
⑷小强发现化工厂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小强想对其成分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该固体中含有哪些物质?【查阅资料】①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完全转化为产品。
②工业上制取NaOH 的反应原理是:2NaCl+2H 2O −−→−通电2NaOH+H 2↑+Cl 2↑,然后蒸发溶剂获得NaOH 固体。
【提出猜想】小强认为固体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钠。
猜想的理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