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索动物亚门
1、脊索(notochord)
• 位置
• 起源:来自原肠背侧,为中胚层 ;
– 头索动物终生保留脊索——如文昌鱼;
– 尾索动物的脊索仅见于幼体—如海鞘;
– 高等种类脊索被脊柱(vertebral column)取代
–内有脊索细胞(泡状细胞):富含液泡,可以产生膨压。 –外有脊索鞘(notochordal sheath) :结缔组织,由脊索 细胞分泌产生的。分两层。
状,大多营固着生活。
海鞘
逆行变态:又称退化变态,指动物体经过变态,失
去了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
头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Cechalochordate)
脊索(向前延伸至背神经管前端)和背神经管纵贯全 身,并终生保留。咽鳃裂众多。 体呈鱼形,体节分明
头部不明显,称无头类(Acrania)。
• 脊索动物的次要特征
– 闭管式循环(尾索动物除外);
– 心脏位于消化管的腹位(头索动物除外)
– 肛后尾 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具有生命活性。
尾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Urochordata)
咽鳃裂发达,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在于幼
体的尾部,成体消失(脊索消失)或退化(背神经
管退化成神经节),体表被有被囊(tunic)。呈囊
哺乳纲
脊索动物起源的假说
脊索动物的祖先:类似尾索动物的幼体
(原始无头类脊索动物),一类经变态,成体
为固着生活(海鞘);另一类幼体不再变态,
自由运动(文昌鱼、有头类)。
大部分学者认可该假说。
脊索动物的演化:
旁支
(图示)
旁支
原始无头类(古生代早期;寒武纪,距今6亿年) 头索动物(文昌鱼) 原始有头类(脊椎动物的祖先,奥陶纪5亿年)
七鳃鳗
吸附性的 口吸盘
骨骼系统:
脊索背面的每1个体节出现2对极小的软骨
弧片,无任何支持作用,但代表雏形脊椎骨。
脊索发达,终生存在。
七鳃鳗
2、鱼纲(Pisces):皮肤被有鳞,鳃呼吸,出现上、下颌,
具成对附肢(胸鳍、腹鳍)
• 3、两栖纲(Amphibia):出现五趾型附肢。与其
他更高等脊椎动物共称为四足类。
主干
(海鞘)尾索动物
原始无颌类 甲胄鱼 (灭绝) 圆口纲 (现存)
原始有颌类(鱼类的祖先,志留纪,4.4亿年)
盾皮鱼、棘鱼(4亿年) 现代鱼类(泥盆纪,4亿年) 古代的总鳍鱼类
古两栖类(这是脊椎动物发展的重要阶段) 鸟类(1.8亿年 侏罗纪) 现代爬行类( 2.3亿年,三迭纪) 现代两栖类(石炭纪,3.5亿年)
双颞窝兽脚类 古爬行类 古代坚头类
合颞窝兽形类
哺乳类(三迭纪,2.2亿年)
小结
• 具有3大特征即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以及肛 后尾及其他次要特征。 • 在前寒武纪与棘皮动物可能有共同的祖先。 • 分为: –头索动物亚门 –尾索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课后作业
• 1.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 2.脊索动物门分为哪几个亚门? 各亚门和脊 椎动物各纲的主要特点?
生活方式:白天钻沙,仅露出头端(半埋于沙中),
有时也平卧海滩(左侧贴卧沙面),少活动;晚上活跃, 以硅藻为食。
循环系统
体前各器官
闭管式,无心脏
腹大A搏动,类似心脏,血液:无色,少量血细胞。
背大动脉根
(2条)
背大动脉
(1条)
肌节及体后各器官
肠系膜动脉
(数条)
前主静脉
(2条)
鳃动脉
尾静脉(Βιβλιοθήκη 、出鳃动脉)泡状细胞返回
• 脊索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体重的受力者;
–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器官;
–完成定向运动;
–使躯体运动肌肉获得附着点;
–使捕食、御敌更准确、迅速。
– 为动物向大型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2、背神经管(dorsal tubular nerve cord)
• 位置
神经板
• 起源:
外胚层 下陷卷 褶形成 • 功能:
• 4、爬行纲:胚胎发育中羊膜出现,与鸟类、哺乳类共
称为羊膜类。
• 5、鸟纲(Aves) :
体被羽毛(feather) ,恒温, 卵生。完全的双循环。
• 6、哺乳纲(Mammalia) :
身体被毛,恒温,胎生 (单孔类除外),哺乳 (具乳腺) ,完全的双 循环。
脊索动物的综合分类
类群 头部 上下颌 羊膜 体温 头索动物亚门 无头类 尾索动物亚门 圆口纲 无颌类 无羊膜类 变温动物 鱼纲 脊椎动 两栖纲 物亚门 爬行纲 有头类 有颌类 羊膜类 恒温动物 鸟纲
脊索动物门 1)尾索动物亚门 2)头索动物亚门 3)脊椎动物亚门
原索动物
圆口纲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第三章(10 )
脊索动物门
• 一、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二、脊索动物门的分类 三、脊索动物门的起源与演化
一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
无 脊 椎 动 物
脊 索 动 物
脊索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内部构造比较
中枢
• 分化
前段分化为脑(brain) 后段分化为脊髓(spinal cord)
3、咽鳃裂(pharyngeal gill slits)
• 位置:咽两侧成对的裂缝 • 来源:咽部外胚层内陷,内胚层外突,最后 打通形成裂孔,直接或间接与体外相通 • 咽鳃裂终生存在 • 只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形成咽囊
•
(数条)
肠 肠下静脉 后主静脉 肝盲囊 肝静脉
(2条)
腹大动脉
(1条)
静脉窦
总主静脉
(2条、横行)
文昌鱼循环路线图
脊椎动物亚门(Subphylum Vertebrata)
脊椎动物:有明显的头部和附肢,脊索被脊柱所取替,
也称有头类. 1、圆口纲(Cyclostomata):体呈鳗形,无颌,无成 对附肢,脊索终生存在,出现雏形脊椎骨,有头的 分化,5部脑,表皮细胞多层,有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