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暴发调查-张定梅
– 主要是针对疾病暴发的时间、地点、人群和疾 病的原因进行全面调查了解
– 制定有效防治措施 – 控制暴发、消除疫情。
什么叫“不明原因疾病”
• 不明原因疾病,是指短时间或者最初开始 调查处理时原因不明的疾病
–由于原因不明,诊断不清,往往以其主要症状 表现或者综合征,称为
• 不明原因发热 • 不明原因腹泻 • 不明原因肺炎 • 不明原因脑炎 • 不明原因肾炎等
• 只顾调查寻找暴露因子,而不采取措施,会招致公众误解, 甚至引起法律诉讼
•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中,采取措施并观察其效果,也是认识 疾病传染源、传播机制的重要内容
– 边调查 – 边分析 – 边采取措施 – 边修订措施 – 边效果评价
5.调查工作报告
• 交流公共卫生信息 • 调整公共卫生政策 • 评价成绩
– 分析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 调查方法、调查结果,以及关联强度、剂量—反应关系等指 标;
– 传染来源与相关因素调查结果的分析 – 描述标本的采集和检测结果 • 综合干预效应等进行病因分析和推断以确定病因 • 对该事件作出可能的结论判断,及排除其它的理由
结论的表达
• 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实验室检 测结果综合分析…….
描述流行病学
3.识别 统计病例数
获取信息
4.描述流行病学
鉴别组 医院
实验室 学校
识别信息 工作组
人口学信息 临床详细资料 危险因素
病例: -时间 -地区 -人
了解发病的初步情况
· 首例病人调查:发病时间,发病前后的活动情况
· 发病情况调查:登记每个病人的发病情况
· 标本收集、送验和保存:病人、接触者、可疑环境
–合理性、被调查中的事实所支持、能够解释 大多数的病例
• 现场的观察、开放的思维、请教相关领 域的专家
寻找病因的指南
• 宿主病因
• 先天的基因、染色体、性别差异 • 后天的年龄、发育、营养状态、体格、行为类型、心理特
征、获得性免疫、既往史
• 环境因素
• 生物的:病原体、感染动物、媒介昆虫、动植物 • 化学的:营养素、化学药品、微量元素、重金属 • 物理的:气象、地理、水质、大气污染、电离辐射、噪音、
– 确定暴露日期:
• 根据病例时间分布和潜伏期推定 • 有明确暴露时间的特殊病例确定
– 计算平均潜伏期:根据暴露日期和时间分布计 算平均潜伏期
7.实施控制措施
控制病原的来源 阻断传播
增加机体反应
8.交流经验预防复发 • 暴发控制的原则
– 贯穿调查始终 – 控制暴发、预防再次发
生、探讨病因
病原来源的控制 ➢ 移走污染源 ➢ 移走暴露人群 ➢ 消毒/灭菌 ➢ 隔离和/或治疗感染者
振动 • 社会的:社会/人口、经济、家庭、习惯、兴趣、教育文
化、医疗保健、职业、政治、宗教、风俗等
病原学假设思路
• 先常规 • 再少见 • 然后——新发
如何判断病原?
• 实际工作中,要确定一起突发事件的致病原:
– 从一定量的病人中分离到该种病原体 – 大多数病人感染发病后能产生针对该病原的抗体 – 用该病原作为病因能较好的解释该病的临床学、流行病学
比较假设与事实
1200
1000
800
人群
600
400
200
0
0-4 '5- '15- '45- '64+ 14 44 64
Age Group
病例
25
20
地 区15
10
时间
5
0 1 2 3 4 5 6 7 8 9 10
评估信息
病原?
来源?
传播?
6.检验特异的假设
分析流行病学研究
队列
病例-对照
• 根据初步假设,进一步收集资料进行分析, 结合实验室检查,以及现场流行病学观察 等验证假设
病原学病因与流行病学病因
• 都重要 • 但流行病学病因更重要。对于突发事件、不明原因疾
病流行,即使暂时不清楚其病原,弄清流行病学病因 也能有效控制
– 控制疾病发展 – 预防疾病再次发生 – 弄清不明原因疾病的病原需要时间
• 在清楚霍乱的病原体是霍乱弧菌前很久,已经知道病人粪 便污染水源、食物,可导致霍乱流行,已可以采取有效措 施控制该病
和再发
What?
Who? 3.暴发调查基本思路 When? Where?
描述流行病学
Why?
分析流行病学
How to react?
流行病学-实践
面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最需要的是及时准确的信息!
建立假设并验证假设
• 假设包括
–危险因素来源、传播的方式和载体、引起疾 病的特殊暴露因素、高危人群
• 假设特征
• 退伍军人病流行后1年多才确定军团菌是其病原 • 发现艾滋病病人后2年多才发现HIV是其病原
病因判断的标准
• 关联的时间顺序 • 关联的强度
– OR或RR
– 剂量-反应关系
• 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性 • 关联的可重复性 • 关联的合理性 • 终止效应 • 关联的“特异性”
❖关联的时间顺 序
❖关联的强度
❖关联的可重复 性
❖关联的合理性
❖终止效应
4.暴发调查八部曲
• 核实暴发和诊断 • 病例定义 • 核实并确定病例 • 描述性资料的收集 • 建立假设 • 开展专题研究,分析、检验并验证假设 • 执行控制措施 • 交流,包括暴发调查报告
侦察
常规监测 临床/实验室 公众 媒体
暴发?
1.诊断核实? 临床+实验室 病例之间联系?
– 分析预测该事件的可能发展趋势 • 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流行因素分析及措施 落实情况,事件的复杂程度
• 要点
– 既往背景资料分析 – 措施的难易、落实情况分析 – 分析多方面的情况
• 有利于控制的因素 • 不利于控制的因素 • 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 注意相对
(3)防制措施与效果评价
• 描述各种技术措施的落实过程情况,采取措施的时间、范 围和对象等
• 提出建议
– 对本起事件控制的建议 • 下一步工作建议,包括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建议和尚需解决问题 的对策与方法。
– 对类似事件、更大范围的建议 • 根据该起突发事件的病因调查和控制实践经验,提出防止类似 事件发生的建议。
格式
• 科研论文型:
– 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前言、材料与方 法、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
• 实际应用型
– 题目 – 前言 – 正文
• 卫生事件背景、处理的过程和结果、对今后的建议 及疫情预测
– 署名及时间
暴发调查处理三件事
听
汇报、病人、非病人
看
病情、环境、初步措施落实
说
初步判断、问题、建议
6.暴发调查原则
• 控制优先原则 • 实事求是原则 • 现场调查与实验室结合的原则
暴发调查处理
阻断传播
➢ 阻断环境源 ➢ 控制媒介传播 ➢ 促进个人卫生
增加机体反应
➢ 免疫易感者
➢ 药物预防
实验室检测的作用
在突发事件调查处理中 快速准确的实验室检测
参考 确诊 进一步分析
调查与处理-双管齐下
• 一开始就不仅要收集和分析资料,寻求科学的调查结果, 而且应采取公共卫生措施
• 采取的措施既不能影响调查结论,又要有助于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的控制
不唯上 不唯书 不尚经验
不怕说错话
谢谢大家
实习八 暴发调查
张定梅 医学统计与流行病学系
目的
• 熟悉暴发调查的基本方法、步骤 • 熟悉暴发调查资料源自分析方法 • 了解暴发调查报告的撰写
内容介绍
• 暴发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 实例讨论 • 暴发调查报告的撰写
一、暴发调查方法和步骤
• 1. 暴发调查:
– 对某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在较短时间内发生较 多同一种疾病所进行的调查
不明原因疾病
• 不明原因
–致病的病原体不明
• 病毒 • 细菌 • ……
–引起疾病发生、流行的因素不明
• 群体性、社会性、公众性 • 疾病或健康相关事件,也是社会事件
2.暴发调查的目的
• 证实报告病例的诊断 • 找出暴发的特异原因或病原 • 查明病因的来源、传播方式、传播途径 • 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特征 • 找出暴露与病因的高危人群,予以保护 • 针对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疾病蔓延
特点(合理性),可以解释大部分病例
• 分析检测结果:
– 综合 • 临床、流行病、检验
– 对照 – 比较
不明原因传染病病原检测思路
• 排除法 • 直接查找 • 常用的病原学检测方法
– 细菌涂片镜检 – 电镜直接观察病原形态、鉴定 – 病毒、细菌分离培养鉴定 – 抗原检测,如免疫荧光、PCR – 血清学抗体检测
• 选择过程性指标进行描述,如疫苗接种率、传染源的隔离 率等
• 防制措施实施后,应对其效果作出评价,反过来也是验证 调查分析是否正确
• 如果效果不佳或发生续发病例,应说明原因,需要修正的 控制措施
• 要分开描述已采取的防制措施和即将采取的防制措施
(4)存在问题及建议
• 存在问题
– 行政上 – 技术上 – 在已采取的措施方面
主要内容
• 结论 • 趋势 • 措施及效果评价 • 存在问题及建议
(1)关于结论
• 关心什么?
–什么疾病? –什么样的疾病? –怎么来,怎么走?
• 假设内容
–确定传染源——来源 –传播途径、媒介 –高危人群 –感染高危因素
结论及分析
• 综合临床信息、流行特点,提出病因或流行因素假设 • 验证假设
• 依据……
结论应审慎客观
• 波及范围? • 聚集性?暴发? • 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