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中药制剂分析
适用于具挥发性的可随水蒸气蒸 出的组分的测定
麻黄碱、槟榔碱、丹皮酚、挥发油
6、 超声提取法 利用超声波的助溶作用进行提取 超声波振荡器(超声波清洗器) 简便 省时 提取率高
原理 超声波在液体中以疏密相间的形式
向物体辐射,出现“空化”现象(气泡 的 形成、产生及破裂现象),形成超过
7、 超临界流体萃取 (SFE法)
第十四章
中药制剂分析
第十四章 内容
1、了解中药制剂的分类及中药制剂 分析的特点
2、熟悉中药制剂分析的一般程序 3、掌握中药制剂常用的定量分析方
法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 中药制剂是根据药典、制剂
规范和其它规定的处方,将中药 的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 格,可以直接用于防病、治病的 药品。
注意:中药制剂必须是以中医 药基础理论和用药原则为指导 制成的单方或复方制剂。中药 的成方制剂又称为中成药。
(1)萃取溶剂的选择 正丁醇 —— 用于皂苷类 醋酸乙酯 —— 用于黄酮类 氯仿 —— 用于生物碱类 乙醚、石油醚 —— 用于挥发油
(2)水相pH的选择 酸性成分—— 比其pKa低1~2个pH单位
碱性成分—— 比其pKa高1~2个pH单位
(3)仪器和提取次数
鉴别——1次
分液漏斗
含量测定—— 3 ~ 4次
周皮
6.9
2.60
韧皮
46.6
3.04
木质部 46.5
0.31
3. 各种有效成分在中药中含量 相差悬殊
五倍子 槐米 长春花 美登木
鞣质(>70%) 芦丁(>20%) 长春新碱(百万分之一) 美登木碱(千万分之一)
4. 成分复杂,而且大多数中药的 有效成分尚不十分清楚。
中药药效的发挥是多种成分 协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应从整体 上来控制中药的质量。
5. 同一成分在不同药材中的药理 作用不同
有效← →无效 鞣质 地榆(止血) 其他(无药效)
6. 制剂工艺不同,有效成分的量 也不同
例 三黄泻心汤干浸膏
有效成分与浓缩干燥方法的关系(%)
成分
常压 减压 逆浸透 浓缩 浓缩 喷雾
大黄酸葡萄糖苷 41.1 51.6 96.8
小檗碱
34.5 37.5 94.5
是一种综合的、量化的色谱鉴别手 段。
色谱指纹图谱在中药质量评价中 能够尽可能多地反应中药的全貌。 不需要清楚每一个组分的化学结 构;不需要对每一个组分都进行 定量;只要求不同批号的同一种 药品的指纹图谱保持一致。
3. 指纹图谱的应用
味莲
雅雅莲莲 云大诃子 绒毛诃子
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二十六种)
丸剂 胶剂 膏药 颗粒剂 滴眼剂
散剂 合剂 露剂 糖浆剂 软膏剂
片剂 酒剂 茶剂 滴丸剂 注射剂
锭剂 酊剂 搽剂 胶囊剂 滴鼻剂
栓剂 巴布膏剂
橡胶膏剂
气雾剂喷雾剂
煎膏剂(膏滋)
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一)液体制剂 用药材提取物制备的液体制剂
合剂、糖浆剂、酒剂、茶剂、酊剂 滴鼻剂、滴眼剂、露剂、搽剂等
黄连碱
6.3 12.0 93.7
黄岑苷
77.4 77.6 98.5
7. 剂型繁多,辅料干扰大
丸、散、片、锭、合、酒、酊、 膏、露、茶、栓、颗粒、糖浆等
蜡丸 蜜丸 糊剂 曲剂 胶剂
蜂蜡 蜂蜜 糯米粉、黄米粉 发酵 豆油、黄酒、冰糖
针对不同的剂型,采用相应的 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后测定
二、 中药制剂的分类
选择原则 1、应选有专属性的特征进行鉴别 2、多来源的药材应选择共有的特征进行
鉴别
安宫牛黄丸
1、水牛角浓缩粉 2、麝香 3、珍珠 4、朱砂 5、雄黄 6、黄连 7、栀子 8、郁金 9、黄芩
(二)化学鉴别 抗干扰能力差 组 分 试 剂 显色、↓、↑、荧光
例 二妙丸中苍术的鉴别
样 乙 品 醚 醚 层 K M 4 褪 nO
二、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
1. 中药市场混乱 同物异名 同名异物
贯众 (30多种,鳞毛蕨科、蹄盖蕨科、 紫萁科、乌毛蕨科)
同物异名现象严重:
重楼为百合科Paris polyphylla Smith. 的根茎又名 七叶一枝花、蚤休、草河车。
拳参为蓼科Polygonum bistra L.的根茎又名草河车。
样品置有机溶剂中加热回流的提 取方法
加快溶出速度,省时 特点 适宜受热稳定的药物
适宜较难溶出的组分
仪器 普通回流装置
通过更换溶剂,使提取更完全
4、 连续回流提取法
样品置有机溶剂中加热,蒸发 的溶剂经冷凝流回样品管的提取方 法
节省溶剂,提高提取效率 特点 适宜受热稳定的药物
费时
仪器 索氏提取器
5、 水蒸气蒸馏法
5、 胶囊剂 硬胶囊剂 软胶囊剂 肠溶胶囊剂
检查项目
水分 装量差异 崩解时限 微生物限度
第二节 中药制剂分析的一般程序
取样
提取
纯化
鉴别
检查
含量测定
一、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一)提取方法 1、 萃取法
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 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使物质从一种 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将测定 组分提取出来的方法
2. 中药材质量的不稳定性 生长环境、采收季节及部位差异
GAP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麻黄 东北→西北(-)麻黄碱含量↑
(+)麻黄碱含量↓
丹参酮 11、12月份含量最高 薄荷脑 秋季叶变黄时含量最高
益母草 水苏碱 营养期含量最高 益母草碱 营养期含量最低
不同部位人参皂苷的含量
重量比(%) 总皂苷含量(%)
人参须根 人参主根
纹不 图同 谱产
地 高 良 姜 的 气 相 指
指纹图谱研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在药效学指导下进行研究,保证指 纹图谱反映的化学成分包括中药材 中有效部位所含的绝大部分成分或 有效成分的全部。
2、样品的预处理过程及测定方法应简 便、经济、易行,且专属性、准确 度与重现性好。
(四)中药鉴别新技术-中药指 纹图谱
1. 定义:
2.
中药材或中药制剂经适当
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
得到的能够标定该中药材或中药
制剂特性的共有峰的图谱
2. 色谱指纹图谱的基本属性
整体性 将指纹图谱作为一个整体 来分析和比较它的综合特征以达到 鉴别的目的。
模糊性 强调分析、比较指纹图谱 的相似性,而不是完全相同。
(4)酒剂和酊剂——先挥去乙醇 (5)防止和消除乳化
2、 冷浸法
样品置溶剂里,室温下浸泡一段 时间的提取方法 适用范围 适宜植物性粉末
不宜动物性粉末
适宜易溶出的组分 特点 适宜遇热不稳定的药物
费时(8 ~ 24小时)
亲脂性←
→ 亲水性
石油醚 苯 氯仿 乙醚 乙酸乙酯 丙酮 乙醇 甲醇 水
3、 回流提取法
(无植物组织与细胞,故无显微鉴别)
1、 合剂与口服液
合剂系指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 采用适宜方法提取,经浓缩制成的 内服液体制剂
(单剂量合剂也可称为“口服液”)
一般检查项目
pH 装量 相对密度 微生物限度
2、 酒剂与酊剂
酒剂 药材用蒸馏酒提取制成的澄清液
体制剂 酊剂 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
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
苍术酮 苍术炔
(三)色谱鉴别
TLC法——应用最多 (Rf、颜色、荧光)
GC法 ——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 的药物
HPLC法——常与含量测定同时进 行
阴、阳对照法
阳性对照 将要鉴别的药材按制剂 工艺处理,再按鉴别方 法提取的溶液
阴性对照
把制剂中要鉴别的药材 除去,用剩下的各味药 按制剂工艺处理,再按 鉴别方法提取的溶液
形剂、制备而成 丸剂、胶剂、颗粒剂、散剂、片剂、 胶囊剂、锭剂、胶剂、茶剂、栓剂
(有植物组织与细胞,可做显微鉴别)
1、丸剂 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
黏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球形或类球形制 剂,分为蜜丸、水丸、水蜜丸、糊丸、 浓缩丸、蜡丸、微丸等
水分、重量差异(按丸或重量) 检查项目 装量差异(按一次剂量分装的)
(6) CO2价格便宜,纯度高,容易 取得,且在生产过程中循环使用,从 而降低成本;
(7) 该技术易与其他仪器联用实现 自动化
(二)纯化方法
1、 萃取法 利用药物与杂质溶解性能
的不同进行分离 例 含生物 碱 HH 2 O 样 水 品 弃 层 生去 物碱盐
氨水
氯仿 游 离 生 物
2、 柱色谱法
溶散时限、微生物限度
水分规定
大蜜丸、小蜜丸、浓缩蜜丸 ≤15.0%
水蜜丸、浓缩水蜜丸
≤12.0%
水丸、糊丸、浓缩水丸 ≤9.0%
装量差异
每 瓶 装 袋 标 量示 限 % 装 量 高 量
低
溶散时限 6丸,照崩解时限检查法
重量差异
第一法(按丸服用)每次最高丸数或每 丸(>1.5g),10份
W 最高 次 丸 标 数 示 丸 最 重高 量 次 限 丸 % 量 数 高低
例
OO O OO
OO OO
OO × ××
阴 样阳 对 品对
例 大补阴丸 黄柏的TLC法鉴别
O
O
O
O
O
×××
样 对照 小 品 药材 檗
碱
薄层板的选择
硅胶G板(可加0.3% ~ 0.5% CMC-Na) —— 多用
氧化铝板 —— 常用于生物碱类药物 聚酰胺板 —— 常用于黄酮类及酚类
药物
纤维素板 —— 常用于氨基酸类药物
(1)保留测定组分在柱上,洗去杂 质,再用适当溶剂洗下组分
(2)保留杂质于柱上
常用固定相
硅胶 氧化铝 大孔吸附树脂
二、 鉴别试验 鉴定有临床疗效的已知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