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四年级上册17.长城

人教四年级上册17.长城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 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 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
建筑条件落后,用 双手完成 (血汗、智慧)
元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 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
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秦 始 皇 像
秦 始 皇
作者是怎样评价长城的?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 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奇迹”是什么意思?
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为什么说长城是“伟大的奇 迹”,或者说它不平凡在哪里?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 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 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 万三千多里。
和1.7吨,墙体填满泥土和 石块,用夯筑石;墙的上
面填三四层方砖封顶,用
糯米碜石灰粘接灌缝,城 墙三面风雨不透。
公元555年,北齐王朝修筑从居庸关到大同
一段约450千米的长城,就征调民工180万。
八达岭城墙高6——9米,最 高处达10米,墙体都用抗腐
蚀、抗风化、性能好、硬度
高的花岗岩包砌,石条最长 3.1米,重1.5和1.7吨,墙体 填满泥土和石块,用夯筑石; 墙的上面填三四层方砖封顶, 用糯米碜石灰粘接灌缝,城 墙三面风雨不透。
4、没到过金字塔就等于没到过 埃及,没到过长城等于没到过中 国。 ———法国前总统密特朗
5、长城是我所看到的最令人 震憾的古代建筑。 ——英国 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思考:为什么要修筑长城?
1、打仗方便 2、防御外敌入侵
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
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
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 以抵抗来自北方的样的城墙举世无双,这样的雄伟工程世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 界少有,这样的艰巨工程靠人力完成,历史罕见, 个伟大的奇迹。 这样的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绝无仅有 · · · · · · · 这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伟 大 的 奇 迹
气 魄 雄 伟
蜿蜒盘旋 长: 从东头—到西头, 一万三千多里 高大坚固
为什么说长城是“伟大的奇 迹”,或者说它不平凡在哪里?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 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 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 万三千多里。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 蜿蜒盘旋 。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 千多里。
嘉峪关
山海关
嘉 峪 关
山 海 关
17、长 城
长城简介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伟大 祖国的象征。两千一百多年前,秦始皇统 一中国后,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下令修筑 长城。现在我们看到的长城东起山海关, 西至嘉峪关,蜿蜒一万三千余里。
崇 隔 屯



堡 垒 慧
仗 魄

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 隔开 打仗
嘉峪关 城砖 屯兵
扶着
堡垒
智慧 气魄雄伟
1.此景是作者在何处(观察点)看到的? 2.作者分别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请在图上 标出来,并说说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高大坚固:
宽:五六匹马并行
垛子
大、重
方 形 城 台 暸 望 口
垛子
射口
两米多 高的垛 子 瞭望口
射口
方形城台
瞭 望 口
成排的垛子
射 口
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 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的方砖, 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近义词
坚固——牢固 陡峭——峻峭 瞭望——远望 智慧——才智 雄伟——雄壮 凝结——凝固 崇山峻岭——重峦叠嶂
反义词
陡峭——平坦 蜿蜒——笔直 崇山峻岭——一马平川
国际友人的评价:
1、设计者太伟大了, 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以色列前总统 拉宾)
2、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 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 奇迹。 ---美国 克林顿 3、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 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 长城!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
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多少”表示(无数)劳动人民为了修建长城付出了
(血汗和智慧) “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很不容易)。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
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智慧体现在哪里?
八达岭城墙高6——9 米,最高处达10米,墙体 都用抗腐蚀、抗风化、性 能好、硬度高的花岗岩包
砌,石条最长3.1米,重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