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上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摘要:所谓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以教师为指导,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互助活动,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和任务,而采用的一种学习方式。
关键词:合作学习;分组;规则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以教师为指导,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互助活动,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和任务而采用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种方式可发扬学生的民主,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既增强自信心,又增加了自我表现和动手实践的机会,为学生搭建了一个生生动手、生生讨论、师生互动的平台,从而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也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时效”的现象,主要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教学中选择小组合作的时机不当
过于容易,学生都知道的一些基本知识,不宜用小组讨论,而太难的一些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让学生交流讨论,会使教学中出现少数人回答,多数人沉默,要么是大家齐声吹竽的局面,表面上热闹,而实际上是白白浪费了时间,达不到合作学习的实际效果。
二、合作分组不可选
目前课堂上存在的分组,常见的是按照学生的高矮的座位或男女
生搭配组成的四人或六人来分组的,还有让学生自己选择分组,这种分组方式,表面上有利于小组活动的方便,但是由于人员搭配的不合理,使在同一组的学生有可能在知识、态度、操作、动手能力上没有拉开层次距离,从而达不到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师要尽量做到每个小组的水平接近,每个小组都有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的不同水平,有助他们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这样,能力高的学生得到了提高,能力一般的学生得到了锻炼,能力差的学生得到了帮助,从而使分组更合理。
三、规则不明
由于规则的不明,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教师提一个问题后学生立即讨论,教室中马上会出现一片热烈地讨论场面,但这只是表面的“假热闹”而实则是乱而无序,在分组合作学习中,需要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小组内成员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要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事做,学习态度好,认真的,可让其干一些相关数据的记录工作,而语言流利的,口才表达好的,可让其负责总结工作,耐心细致的可让其干一些实验操作的细活,总之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成为习惯。
四、评价时间不足,评价不全面
在学生分组合作时,教师提出问题后,未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的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发言补充更正和讨
论的时间和空间,让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智慧得到尽情的发挥,而在以小组的汇报交流中评价往往不全面。
如,小组代表站起来一般都是说“我认为……”“我感觉……”而并不是代表本组的意见,班级在进行分组后小组所形成的共识在小组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很难达成共识,引发争论。
而此时发言学生的见解很难起到核心引导作用,最终需要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认识进行评判,分析正误,并加以点评。
五、自由放任,缺乏监控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应该与教师的参与指导是分不开的。
教师不能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做一个甩手掌柜,把自己抛在一边,游走在各组间,而应全程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必要时要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指导和引导,善于控制合作学习的过程,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缺乏监控,既要防止“冷场”,又要控制场面过热,以确保活而不乱。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有效。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精河县八家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