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立小组合作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建立小组合作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建立小组合作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14-10-20T14:03:19.467Z 来源:《素质教育》2014年7月总第157期供稿作者:李春杰
[导读] 基于对英语任务式教学认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从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以教学案为载体的任务驱动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探究
李春杰山东省博兴县第五中学256500
以教学案为载体的任务驱动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一种体现“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中心,以教学案为载体,以任务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具体体验来感悟和认知语言,来培养学生的英语素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本身,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

一、以教学案为载体的任务驱动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目标定位
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以实用主义的认识作为教育理论基础,提出了“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育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学习语言既不是背诵孤立的单词,也不是熟记脱离语境的句子,更不是记忆枯燥乏味的语法规则,而应当教会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把要求做的事情做好,词汇和语法都是为“做事情”并“完成任务”服务的,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在语言运用的活动中把词汇、语法和功能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以教学案为载体的任务驱动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背景
目前,Go for it 版英语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如职业、自我、家庭、学校、朋友、运动、爱好、伙食、数字和动物等系列话题,有利于教师把教学内容自然渗透到活动中,摆脱枯燥的重复训练,将学生引向生活的舞台,在较真实的语境中交流,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然而对我校这样一所以农村学生为主的县级中学来说,学生们除了英语课堂外,接触或使用英语的机会很少,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而且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发音不准确,语法不理解,单词、句型、课文读不来、背不出、记不牢等现象,更谈不上语言技能和语言运用了。

结合我校的上述实际情况, 我们英语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要改变上述现状,就必须拓展学用渠道,使学生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运用。

基于对英语任务式教学认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从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采用“以教学案为载体的任务驱动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从激发学生主体性而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打造高效课堂。

三、以教学案为载体的任务驱动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定义和特点
以教学案为载体的任务驱动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一种体现“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中心,以教学案为载体,以任务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具体体验来感悟和认知语言,来培养学生的英语素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本身,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

四、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对任务驱动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泛概化”倾向。

任务驱动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任务学习方式来进行。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依据恰当、合理的教学目标,整合适当的教学资源,按照提供情景、自主体验、相互交流、归纳迁移的程序,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

另外,学生进行任务学习时需要时间,但并不意味着课堂上只给学生留出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不管学生有无体验和感受,就都是任务教学。

教师应该积极观察、认真引导并善于捕捉最佳契机,推波助澜,引导学生来印证并提升自己的感悟和体验,成为学生最可靠的心理支持源。

2.只关注任务的结果,忽视学生的内心体验过程。

教学中片面追求任务活动的形式,缺乏对学生任务活动中的适时点拨和引导,急于让学生表达任务的结果,忽略了自主体验和内化体验两个重要环节。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技能,学会学习,促进正确价值取向的发展。

学生在行为体验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内化、升华的心理过程,才是任务学习的最高境界。

3.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追求任务的“趋同化”。

任务驱动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它与个体的自我意识紧密相联。

因此要避免课堂教学的“统一性”的现象,即:期望通过一次任务,学生便能达到教师的预期效果,或是用讲解等方式代替学生的亲历,以教师个人的体验、经验代替学生的体验,甚至强迫所有学生接受某一种认识,认同来自他人而自己尚未体验到的经验。

对学生的不同感受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去面对,切忌主观地将学生的体验感受引入自己的思维定式。

总之,以教学案为载体的任务驱动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方式多种多样,关键是教师要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创设恰当的任务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和认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