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小组合作”,打造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16-09-30T09:54:19.78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7月下作者:刘静
[导读] 作为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我们已经在课堂上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是高效课堂中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形式,小组讨论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高效课堂的核心问题,即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以小组方式经常开展一些讨论,不但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实践证明,合理有效的讨论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学生通过讨论、争辩、思索,掌握的知识会更深刻、更准确,对问题的思考会更全面,对结论的表达会更系统、条理。
关键词:课堂教学;优化;小组建设;评价方法;学习内容
作为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我们已经在课堂上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
这说明,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
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往往是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多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
几分钟后,教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
”“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
”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
”也有教师提出,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本来是不矛盾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很困难。
学习好的学生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只是相当于走了个形式。
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教师该怎么办?
这的确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
笔者认为要想解决这个难题,首先要澄清“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概念的实质。
小组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
小组学习的实质是在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一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
那么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呢?
一、组建“最佳”小组,挖掘“合作潜能”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体验成功,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合作学习中的每个组均为一个小集体。
合作学习就是通过这样一个个小集体发挥作用,完成探究任务。
因此,小组内部人员的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认真考察学生个性差异、能力特征,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爱好、成绩差异等因素做详细了解,进行异质分组后,在组内对每个组员还须进行合理的分工,角色的调配。
组长要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在自己完成好任务的前提下,组内不会的他应负责讲解。
同时他还应该检查组内成员的完成情况。
在小组学习中,他们一起朗读、背诵、预习、复习、互相提问、会话、复述课文、讲故事、研究并讨论疑难问题,还相互评改作业、举行小测验或自我测试等。
二、优化学习内容,激发“合作激情”
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也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教学要求适时而用,不可滥用。
合作学习是学习方式之一,但不是唯一的。
有的教学内容需要合作交流,有的教学内容不需要合作交流,只适合教师讲解、演示。
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现状进行选择是否该进行合作交流。
合作性的内容要难易适度,如果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不知如何下手,不但耽误时间,而且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如果合作要完成的问题过于简单,不加思索、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答案。
这样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
合作交流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讨论价值、有一定的思维含量。
问题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吃,千万不要过于简单。
否则,在没有合作价值的情况下,合作就是一种重复的劳动。
三、优化评价方法,注入“合作动力”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
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必然离不开评价,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质量并使教学不断改进和完善的重要环节。
因此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更好地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因此,必须建立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顺利发挥每个成员的最大潜力,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的辩证统一,就应该建立一种促进学生作出个人努力并且小组内成员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
这种良性制约机制主要是合理的评价机制。
在评价上,笔者实行小组评比与个人评比两者相结合的方式。
设置了“小组学习综合评价表”,同时注意对学生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相结合。
以周为小阶段,设置周冠军。
以月为中阶段,设置月冠军。
以学期为终阶段,设置学期冠军。
同时,笔者在班上评出“最佳学习小组”“最佳小组长”“最佳学习伙伴”“最快进步奖”“发言勇士”等。
这样,在学生稍有挫折时,可以给其设置一个新的起点,不间断的推动学生向前进步。
在具体操作上,应以每一节课学生的具体表现为基础。
首先,按照好、中、差给每组学生排好号,一号为组长。
上课时每组成员轮流为记分员,每完成一项任务,按照组号计分,如:是一号完成的,就记一分,是三号完成的,就记3分。
这样,为了小组荣誉,学习好、能力强的学生会以帮助其他学生为己任,其他学生也会为小组荣誉,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同时,在“兵教兵”的过程中,还定期评选“优秀小老师”“纠错能手”等。
这样,就在班级中形成了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
同时,笔者还注意了评价内容的“多角度”。
包括:作业完成,组内互助,课堂表现和学习成果评价等。
四、做好小组合作中的教师角色
有的教师认为,合作学习就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由合作,教师只是旁观者,只要在汇报时听听就可以了。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需要经过一个由易到难,由“扶”到“放”的过程,循序渐进。
学生的合作讨论自控能力存在欠缺,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既关注局部,又顾及全班;既把握讨论题的讨论进度,又把握讨论题的中心。
对讨论有困难无序或偏离主题的要及时进行适当有效的引导,但又要放手让学生大胆讨论。
课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小组合作活动,发现小组合作中出现教师期待的好的行为,要及时进行表扬,并向全班说明他们受到认可的原因,无形中使他们成了其他小组模仿的对象。
合作学习不只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充分照顾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学会表达,正确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挥,发挥潜能;有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竞争观、合作观;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增强集体凝聚力,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大力倡导“高效课堂”的今天,小组合作学习仍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合理、更高效,彻底解放学生学习力,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梅江迳口完小 34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