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版高考语文 第四部分 专题一 小说阅读 分析环境描写

2018版高考语文 第四部分 专题一 小说阅读 分析环境描写

分析环境描写(时间:45分钟 分值:40分)一、(2017·江苏江都中学高三期中考前热身)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20分)熟 藕汪曾祺刘小红长得很好看,大眼睛,很聪明,一街的人都喜欢她。

这里已经是东街的街尾,店铺和人家都少了。

比较大的店是一家酱园,坐北朝南。

酱菜里有一种麒麟菜,即百花菜,不贵,包在荷叶里。

麒麟菜是脆的,半透明,不很咸,白嘴就可以吃。

孩子买了,一边走,一边吃,到了家已经吃得差不多了。

酱园对面是周麻子的果子摊。

隔壁是杨家香店。

杨家香店的斜对面,隔着两家人家,是周家南货店,亦称杂货店。

这家卖的东西真杂。

老板一天说不了几句话,跟人很少来往,见人很少打招呼,有点不近人情。

他生活节省,每天青菜豆腐汤。

有客人来,不敬烟,不上点心,连茶叶都不买一包,只是白开水一杯。

因此有人从《百家姓》上摘了四个字,作为他的外号:“白水窦章”。

白水窦章除了做生意,写帐,没有什么别的事。

不看戏,不听说书,不打牌,一天只是用一副骨牌“打通关”,打累了,走到门口闲着。

看来往行人,看狗,看碾坊里放青回来的骡马,看乡下人赶到湖西歇伏的水牛,看对面店铺里买东西的顾客。

周家南货店对面是一家绒线店,是刘小红家开的。

绒线店卖丝线、花边、绦子,还有一种上了浆的纱条,叫做“鳝鱼骨子”,是捆扎东西用的。

绒线店卖这些东西不用尺量,而是在柜台边刻出一些道道,用手拉长了这些东西在刻出的道道上比一比。

刘老板夫妇就这么一个女儿,娇惯得不行,要什么给什么,给她的零花钱也很宽松。

刘小红从小爱吃零嘴,这条街上的零食她都吃遍了。

她最爱吃的是熟藕。

正对刘家绒线店是一个土地祠。

土地祠厢房住着王老,卖熟藕。

王老无儿无女,孤身一人,一辈子卖熟藕。

全城只有他一个人卖熟藕。

煮熟藕很费时间,一锅藕得用微火煮七八个小时,这样才煮得透,吃起来满口藕香。

王老夜里煮藕,白天卖,睡得很少。

他煮藕的锅灶就安在刘家绒线店门外右侧。

小红很爱吃王老的熟藕,几乎每天上学都要买一节,一边走,一边吃。

小红十一岁上得了一次伤寒,吃了很多药都不见效。

她在床上躺了二十多天,街坊们都来看过她。

她吃不下东西。

王老到南货店买了蜜枣、金橘饼、山楂糕给送来,她都不吃,摇头。

躺了二十多天,小脸都瘦尖了,妈妈非常心疼。

一天,她忽然叫妈:“妈!我饿了,想吃东西。

”妈赶紧问:“想吃什么?给你下一碗饺面?”小红摇头。

“冲一碗焦屑?”小红摇头。

“熬一碗稀粥,就麒麟菜?”小红摇头。

“那你想吃什么?”“熟藕。

”那还不好办!小红妈拿了一个大碗去找王老,王老说:“熟藕?吃得!她的病好了!”王老挑了两节煮得透透的粗藕给小红送去。

小红几口就吃了一节,妈忙说:“慢点!慢点!不要吃得那么急!”小红吃了热藕,躺下来,睡着了。

出了一身透汗,觉得浑身轻松。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小红二十了,出嫁了。

婆家姓翟,也是开绒线店的。

翟家绒线店开在北市口。

北市口是个热闹地方,翟家生意很好。

丈夫原是小红的小学同学,还做了两年同桌,对小红也很好。

北市口离东街不远,小红隔几天就回娘家看看,帮王老拆洗拆洗衣裳。

王老轻声问小红:“有了没有?”小红红着脸说:“有了。

”“一定是个白胖小子!”“托您的福。

”王老死了。

早上来买熟藕的看看,一锅煮熟藕,还是温热的,可是不见王老来做生意。

推开门看看,王老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断了气。

小红正在坐月子,来不了。

她叫丈夫到周家南货店买了一对“大八”,到杨家香店“请”了三股香,叫他在王老灵前点一点,叫他给王老磕三个头,算是替她磕的。

王老死了,全城再没有第二个人卖熟藕。

但是煮熟藕的香味是永远存在的。

(选自《长江文艺》)★1.(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开头用大量的篇幅介绍各家店铺,有什么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为小说中的人物提供生活背景,渲染了淳朴的具有乡土气息的社会环境。

②营造了一种平实温和的氛围,为揭示小说对敦厚纯朴民风的深情怀念和呼唤的主题做铺垫。

③以调侃的笔调写周家南货店的老板,与王老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王老的形象。

2.小说的结尾说“但是煮熟藕的香味是永远存在的”,请结合作品分析“香味”有哪些内涵。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熟藕的香味。

②美好甜蜜的生活。

③人与人之间美好真挚的情感。

④勤劳善良的品质。

⑤淳朴的民风。

3.小说的主人公是王老,但刻画刘小红的文字偏多,请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小说叙写小红得了伤寒,王老到南货店买了蜜枣、金橘饼、山楂糕给送来,小红最终因吃了熟藕得以好转,间接表现王老的的热心善良。

②作者描写小红帮王老洗拆衣服的细节,表现王老对小红有父母亲人般的关爱。

③作者记述王老与婚后小红的一段对话,从正面表现王老对小红有着父亲般的关爱。

④作者明写刘小红,暗写王老,使小说更有情趣。

⑤小说用更多笔墨描写小红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淳朴民风以及人情之美。

4.汪曾祺的小说颇有其师沈从文先生的遗风,具有一种散文化的风格,请结合文本分别从语言、情节、人物三方面分析这一特色。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语言淡雅、朴素、自然、洁净,却又韵味十足。

②情节结构从容舒缓、散漫随便,没有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

小说先以刘小红起头,却不接下去写刘小红,而是宕开一笔,写街上的各家店铺,然后才是刘小红家的绒线店,最后才写到卖熟藕的王老。

③在塑造人物方面,人物着色浅淡,绝少铅华,不作故意的褒贬和抑扬。

如作者以调侃的口气写到“白水窦章”,说他是有点不近人情的守财奴,但也绝非大奸大恶之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20分)石 榴[日]川端康成一夜寒风,石榴树的叶子全落光了。

石榴树下残留着一圈泥土,叶子散落在它的周围。

纪美子打开挡雨板,看见石榴树变得光秃秃的,不由得大吃一惊。

落叶形成一个漂亮的圆圈,这也是不可思议的。

因为风把叶子吹落以后,叶子往往都散到各处。

树梢上结了好看的石榴。

“妈妈,石榴。

”纪美子呼喊母亲。

“真的……忘了。

”母亲只瞧了瞧,又回到厨房里去了。

从“忘了”这句话里,纪美子想起自己家中的寂寞。

生活在这里,连檐廊上的石榴也忘了。

那是仅仅半个月以前的事,表亲家的孩子来玩时,很快就注意到了石榴。

7岁的男孩莽莽撞撞地爬上了石榴树。

纪美子觉得他很生龙活虎,便站在廊道上说:“再往上爬,有大个的。

”“唔,有是有,我摘了它,就下不来啦。

”的确,两手拿着石榴是无法从树上下来的。

纪美子笑起来了。

孩子非常可爱。

孩子到来之前,这家人早已把石榴忘了。

而且,直到今早也不曾想起石榴。

孩子来时,石榴还藏在树叶丛里,今早却裸露在半空中。

这些石榴和被落叶围在圈中的泥土,都是冷冰冰的。

纪美子走出屋子,用竹竿摘取石榴。

石榴已经烂熟,被丰满的子儿胀裂了。

放在走廊上,一粒粒的子儿在阳光下闪烁着。

纪美子似乎觉得对不起石榴。

她上了二楼,麻利地做起针线活来。

约10点,传来了启吉的声音。

大概木门是敞着的,他突然绕到庭院,精神抖擞地说着话。

“纪美子,纪美子,阿启来了。

”母亲大声喊道。

纪美子慌忙把脱了线的针插在针线包上。

“纪美子也说过好多遍,她想在你出征之前见你一面。

不过,她又有点不好意思去找你,而你又总也不来。

呀,今天……”母亲说着要留启吉吃午饭,可是启吉似乎很忙。

“真不好办啊……这是我们家的石榴,尝尝吧。

”于是,母亲又呼喊纪美子。

纪美子下楼来了。

启吉望眼欲穿似的用目光相迎,纪美子吓得把脚缩了回去。

启吉忽然流露出温情脉脉的眼神,这时他“啊”的喊了一声,石榴掉落下来了。

两人面面相觑,微微一笑。

纪美子意识到彼此正相视而笑时,脸颊发热了。

启吉急忙从走廊上站了起来。

“纪美子,注意身体啊。

”“启吉,你更要……”纪美子话未说完,启吉已转过身去,背向纪美子,同母亲寒暄起来了。

启吉走出庭院以后,纪美子还望着庭院木门那边,目送了一会儿。

“阿启也是急性子。

多可惜啊,把这么好吃的石榴……”母亲说罢,把胸贴在走廊上,伸手把石榴捡了起来。

也许是刚才阿启的目光变得温柔的时候,他自己不由自主地想把石榴掰成两半,一不小心掉落在地上的吧。

石榴没掰开,露子儿的那面朝下掉在地上了。

母亲在厨房里把这个石榴洗净,走出来叫了声“纪美子”,便递给了她。

“我不要,太脏了。

”纪美子皱起眉头,后退了一步,脸颊火辣辣的。

她有点张皇失措,便老老实实地接了过来。

启吉好像咬过上半边的石榴子儿。

母亲在场,纪美子如果不吃,更显得不自然了,于是她若无其事地吃了一口。

石榴的酸味渗到牙齿里,仿佛还沁人心脾。

纪美子感到一种近似悲哀的喜悦。

母亲对纪美子向来是不关心的,她已经站起来了。

母亲经过梳妆台前,说:“哎哟哟,瞧这头发乱得不像样子。

以这副模样送阿启这个孩子,太不好意思了。

”她说罢就在那里坐下来了。

纪美子一声不响地听着梳子拢头的声音。

“你父亲死后,有一段时间……”母亲慢条斯理地说,“我害怕梳头……一梳起来,就不由得发愣。

有时忽然觉得你父亲依然等着我梳完头似的。

待我意识到时,不觉吓了一跳。

”纪美子想起,母亲经常吃父亲吃剩下的东西。

纪美子的心头涌上一股说不出的难受,那是一种催人落泪的幸福。

母亲只是觉得可惜而已。

刚才也许仅仅是因为可惜,才把石榴给了纪美子的吧。

或许是母亲过惯了这样的生活,习以为常,不知不觉间就流露出来了吧。

纪美子觉得自己发现了秘密,感到一阵喜悦,可面对母亲,又感到难为情了。

但是,启吉并不知道这些。

纪美子对这种分别方式似乎也感到满意了,她还觉得自己是永远等待着启吉的。

她偷偷地望了望母亲,阳光射在隔着梳妆台的纸拉门上。

对纪美子来说,她再也不敢去吃放在膝上的石榴了。

(有删改)★5.(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请简要分析小说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