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物流设施与规划

现代物流设施与规划

1.美国学者J.A.White将自动化技术在物流中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①人工物流②机械化物流③自动化物流④集成自动化物流⑤智能自动化物流2.最具典型的现代化物流设备有几种①自动化立体仓库②自动引导运输车③自动上下料机器3现代生产物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现代化的物流设备②计算机管理③系统化和集成化4.精益生产和准时制“精益生产”以简化为手段,以人为中心,以尽善尽美和精益求精为最终目的。

准时制(JIT):是指在追求有计划地消除一切浪费和坚持不断改进质量和生产率的基础上,达到卓越制造的哲理。

5.JIT的主要内容如下:⑴减少在制品、等待、制造与采购的周期时间、批量、转送时间、车间面积。

⑵全员生产维护。

⑶供应商开发与认证项目。

⑷经常送货到厂。

⑸重点工艺过程。

⑹成组技术。

⑺单元制造。

⑻全员参与。

⑼工作地储存。

⑽高水平作业计划。

⑾零缺陷。

⑿从源头保证质量。

⒀柔性制造。

⒁零件料单最小化。

⒂加强内部管理。

⒃生产线平衡。

⒄百分之百按作业计划完成。

6.精益生产的定义: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并能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包括市场供销在内的生产的各方面最好的结果。

7.精益生产的特点①拉动式准时化生产②全面的质量管理③团队工作法④并行工程1.托盘的分类:①平托盘、②柱式托盘、③箱式托盘、④轮式托盘2.平托盘的分类⑴按承托货物台面分类:①单面型、②单面使用型、③双面使用型、④翼型。

⑵按叉车插入方式分类:①单向叉入型、②双向叉入型、③四向叉入型。

⑶按材料分类:①木制平托盘②钢制平托盘③塑料制平托盘④胶板制平托盘3.集装箱的结构特点。

主要特点是有8个角件,依靠这8个结构尺寸和定位尺寸都很精确而又十分简单的角件,可以完成集装箱的装卸、栓固、堆码、支承等作业。

4.集装箱的分类⑴普通集装箱①通用集装箱②专用集装箱⑵特种集装箱①通风集装箱②保温集装箱③框架集装箱5.目前使用较多的卸车设备①螺旋卸车机②链斗式卸车机③翻车机6.螺旋卸车机有几种结构形式①桥式②门式③单臂式7.螺旋卸车机系统有几种布置形式①受料带在铁路线底下②受料带在铁路线两侧8.翻车机的分类①转子式②侧倾式,此外还有少量端倾式及复合式9.翻车机的卸车线有几种布置形式:①贯通式②折返式10.叉车的种类有哪些⑴按构造不同:正面式、侧面式、转叉式叉车。

⑵按所用动力不同:内燃式、蓄电池式、无动力叉车。

11.物流设备主要包含.物料搬运设备和仓储设备。

物料搬运设备又可以分为集装单元化设备、搬运装卸机以及输送机。

12.集装单元化设备是指组成单元载荷的设备和容器。

主要有集装箱、托盘、集装袋、散装罐等。

这些工具的主要作用是将零杂货物组合成单元货物,并以这些工具为承托物,以单元货物为整体进行物流作业。

13.柱式托盘的分类:按柱子固定与否分为柱式和可卸柱式两种。

14.柱式托盘的主要作用:①防止托盘上所置货物在运输、装卸等过程中发生榻垛②利用柱子支撑重量,可以将托盘上部货物悬空载堆,而不担心压坏下部托盘上的货物。

15.集装箱专业码头的装卸工艺方式常见的有五种:①底盘车方式②跨运车方式③叉车方式④轮胎式龙门起重机方式⑤轨道门式起重机方式16.跨车系统的优缺点:跨车既可以水平运输,又可以完成4-5层的堆垛作业,当工作量增加而机械装备不足时,可以随时调入调出跨车,重新调整。

具有投资少、装卸速度快、堆场利用率高的优点。

其缺点是跨车结构比较复杂,维修工作量大,因装卸成本高。

17.门式起重机系统的优缺点:优点是轮胎式龙门起重机跨距大、堆层高、堆场面积利用率高,轮胎龙门起重机可以从一个轨道线转到另一个轨道线工作,机动性强。

其缺点是需要水平运输拖车作业。

辊子输送机可以沿水平或较小的倾斜角输送具有平直底部的成件物品,如板、棒、管、型材、托盘、箱类容器以及具有平底或直棱的各种工件。

1. 现代辊子输送机的特点有哪些?答:现代辊子输送机除了具有结构简单、运转可靠、维护方便、经济、节能等传统特点外,其突出的优点是与生产工艺过程有良好的相容性与配套性,以及功能的多样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布置灵活,容易分段和连接。

②功能多样。

③便于和工艺设备衔接配套。

④物品输送平稳,停靠精确。

2.辊子输送机有那哪些常用的传动方式?链传动、带传动和电动滚筒传动3.辊子输送机的分类:⑴按输送方式分类:无动力式;动力式:①链传动、②带传动、③齿轮传动;积放式:①限力式、②触点控制式⑵按辊子形状分类:①圆柱形、②圆锥形、③轮形⑶按辊子支承方式分类:①定轴式、②转轴式⑷按布置方向分类:①直线段、②弧线段4.圆柱形、圆锥形、轮形辊子输送机均可用作辊子输送机的圆弧段。

为什么以圆锥形辊子输送机和轮形多辊输送机效果最佳?可以避免物品在圆弧上运行时产生滑动和错位,保持正常的运行方位。

采用圆柱形辊子输送机作为圆弧段则比较经济。

为改善物品错位和滑动,可以采用双列布置。

5.链式输送机的特征链式输送机的主要功能元件是输送链,其特征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①输送物品的多样性②苛刻输送环境的适应性③输送物品流向的任意性④工作时具有运载准确和稳定性⑤寿命长、效率高6.四类主要的链式输送机是:①悬挂链式输送机②承托式链式输送机③刮板式链式输送机④链式提升机7简述悬挂输送机的分类及特点悬挂输送机可分为牵引式和推式两大类⑴牵引式悬挂输送机①通用悬挂输送机。

②轻型悬挂输送机。

⑵推式悬挂输送机①通用积放式悬挂输送机。

②轻型积放式悬挂输送机。

8.小车的分类:按承载能力及用途分为①链支承小车②链负载小车③链重在小车9.链式输送机主要组成部分⑴原动机原动机是输送机的动力来源,一般都采用交流电动机⑵驱动装置又称为驱动站。

通常驱动装置要实现的功能有:①降低速度②机械调速③安全保护⑶线体链式输送机的线体是直接实现输送功能的关键部件。

它主要有输送链条、附件、链轮、头轴、尾轴、轨道、支架等部分组成。

⑷张紧装置张紧装置用来拉紧尾轴,其作用在于:①保持输送链条在一定的张紧状态下运行,消除因链条松弛使链式输送机运行时出现跳动、振动和异常噪声等现象。

②当输送链条因磨损而伸长时,通过张紧装置补偿,保持链条的预紧度。

张紧装置有重锤张紧与弹簧张紧两种方法,张紧装置应安装于链式输送机线路中张力最小的部位。

⑸电控装置电控装置对单台链式输送机来说,其主要功能是控制驱动装置,使链条按要求的规律运行。

10.驱动装置的分类:按结构形式分为:①角驱动②直线驱动直线驱动与角驱动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驱动链轮的直径小,因此在同等的牵引力和速度时,其转矩值、传动比及各机构的尺寸都可减小,并且能安装在输送机的任一水平直线段上,提高了寿命,便于维修。

其缺点是,结构比较复杂,由于要用辅助链轮和驱动链条而使造价稍高。

11.简述帕克原理停止器在输送机系统中起着调节线路车流作用,在总体上起着稳定物流的作用。

由于这种调节作用,在较长的储存区段,线路中移动着承载小车就一组一组地向前运行,形成积放小车一疏一密、一段走一段停的现象,积放式悬挂输送机线路中车流的这种现象称为“帕克现象”,运用这种观点来分析研究承载小车在输送机系统中运行规律的理论称为“帕克原理”12.悬挂输送机的主要部件①牵引链②小车③驱动装置④张紧装置⑤回转装置⑥轨道⑦安全装置⑧升降段1.当量物流量:是指物流运动过程中一定时间内按规定标准修正、折算的搬运和运输量。

当量物流量的计算公式为:f = q n2.搬运活性。

搬运活性是指物料的存放状态对搬运作业的方便(难易)程度。

3.物料搬运活性系数:是一种度量物料搬运难易程度的指标,是物流分析的又一重要参数。

4.工厂物流分析的技术工具有哪些?①物流路径图②操作表③相关分析图④物流过程表⑤从一至表5.在物流过程中的原则⑴两个最小原则:①经过距离最小②物流成本最小⑵两个避免原则:①避免迂回②避免十字交叉6.物料搬运系统分析(SHA)物料搬运的基本要素:物料、移动及方法。

7.SHA方法分析过程的四个阶段:①外部衔接,确定位置。

②总体搬运方案与总体区划设计。

③详细搬运方案与详细布置设计。

④实施、施工安装和生产运行。

8.SHA的原始数据SHA的原始数据仍是P、Q、R、S、T。

P是指系统物料的种类。

Q是指数量。

R 是指路线,包括工艺路线、生产流程、各工件的加工路线以及形成的物流路线。

S是指辅助生产与服务过程的部门。

T是指物料流动时间。

9.物料搬运系统的类型及适用情况⑴直接型路线系统适用于物流量大、距离短或距离中等。

⑵间接型路线系统①渠道型②中心型适用于物流量小、距离中等或较远时。

10.中心型物料搬运路线系统中心型物料搬运系统是指各种物料从起点移动到一个中心分拣处或分发地区,然后在运往终点。

物流量小而距离中等或较远时,这种形式是非常经济的。

11.物流流程分析包括物流路径图、物流流程图、相关分析图1.场址的选择的两个过程:①地区选择②地点选择2.场址选择的三个阶段:①确定选址目标阶段②地区选择阶段③地点选择阶段。

3.地区选址应考虑的基本因素①市场条件②资源条件③运输条件④社会条件4.盈方点平衡法着眼于通过确定产量的临界点来寻求成本最低的设施选址方案。

5.对非经济因素进行量化时,一般采用加权因素法。

6.因次分析法是将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按照相对重要程度统一起来。

7.地点选择应考虑的主要因素①地形地貌条件②地质条件③占地原则④施工条件⑤供排水条件8.选址的评价方法⑴成本因素评价法①盈方点平衡法②重心法③表上作业法(最小元素法)⑵综合因素评价法①加权因素法②因次分析法③层次分析法(AHP法)1.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组成⑴场址选择。

⑵设施设计:①布置设计②物料搬运系统设计③建筑设计④公用工程设计⑤信息系统设计2.工厂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扩大到了非工业设施,因此工厂设计一词被设施规划替代。

3.设施规划的原则①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作业,是提高企业生产率和降低消耗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②以流动的观点作为设施规划的出发点,并贯穿在规划设计的始终。

③运用系统的概念,用系统的方法求得系统的整体优化。

④重视人的因素,运用人机工程理论进行综合设计,并考虑环境的条件,包括空间的大小、通道配置、色彩、照明、温度、湿度、噪声等因素对人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的影响。

⑤设施规划设计是从宏观到微观,又从微观到宏观的反复迭代、并行设计的过程。

4.单项指标评价包括:经济比较评价、技术水平评价。

5.综合指标比较评价方法: 非经济因素的优缺点法、加权因素比较法。

6.设施规划的常规布局形式及适用于何种工况?①产品原则布置,适用于产品品种很少而生产数量又很大的生产模式。

②工艺原则布置,适用于单件生产及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

③固定原则布置,适用于特大型装备的制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