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7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介绍
2017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介绍
位等始终是新教材追求的目标。
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全套教材6册,每册6单元,由不同的板块综合构成。
阅读与写作构成教材的主体。阅读着重培养阅读一般文章
的能力和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写作相对独立同时又与 阅读教学相互配合。 各单元相机安排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古诗 词诵读等内容,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阅读单元 读读写写——词语的学习和积累
◎这些词语主要是参照课标中的《字表(二)》,用专
门设计的软件筛选出来的,避免了以往教材的随意性; ◎所有词语是专门邀请国内知名硬笔书法家书写的,从 正楷到行楷,落实课标对书写方面的要求,增加审美的因素。
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名著导读 根据课标的要求,每册安排2部名著,旨在培养学 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和兴趣。所选名著以课程标准推荐 书目为主,并尽量与课内阅读课文配合。
《回忆鲁迅先生》
《窃读记》
配合单元重点或选 取文章的独到之处 进行指导,指向学
生的自主阅读、独
立阅读,并尽可能 向课外阅读和学生
的课外语文生活延
伸,增加阅读量, 培养阅读兴趣。
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一)阅读单元 读读写写——词语的学习和积累 新教材重视字词的积累,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汉字审美意识。
◎以词语形式体现,词语当中包含着要求掌握的生字;
பைடு நூலகம்
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3、以学生为本,突出“语文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
新教材特别注重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素养”理念,力
求站在更新的高度和更开阔的视野审视当前的语文教育。 语文素养体现到教材中,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也有整体素质方面的要求,有对学生未来必备品格与核心能 力的要求。因此,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文化品
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
语文学习
1
2
3
4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革命传统 教育
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法制教育
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
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2. 遵循课标要求,坚持课改方向,守正创新。 新教材努力遵循《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 尊重语文教育基本规律,合理有序地安排学习内容,切实 做到“守正”,抓住语文教学的根本。
内容、情感、主 题、写法、疑难
两个层次 练习,体现思 维的渐进性, 由课内到课外 延伸拓展,由 理解把握文本 到积累梳理语
积累、品味、拓展、 延伸,与文本以外 的内容建立起广泛 的联系
言材料、扩大 拓展学习资源, 举一反三,内 化为语文素养。
旁批随文设置, 内容丰富,形式 多样:或针对课 文的关键之处、 文笔精华以及写 作技法做精要点 评,或以问题的 形式呈现,启发 学生思考。 力避结论的直 接呈现,强调启 发性和引导性。
七下
泊秦淮/杜牧 贾生/李商隐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 五)/杨万里 约客/赵师秀
*朗读一:体 上 会语言之美 *品味精彩语 句 群星闪耀 *精读一:字 七 斟句酌 *把握人物特 下 征,理解人 物情感
*略读:确 *比较阅读 定阅读重点 *学习主要 *对内容和 描写方法 表达有自己 的心得
三、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一)阅读单元 两类课型:加大课型的区分力度。 现行教材:阅读提示+注释+研讨与练习。 新教材两种课型设置不同的助读系统,加大区分力度, 显示教学差异。
教读课文:预习、注释、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
写、补白。以便于学生把握重点,学习目的性更明确。
“预习”兼有助读和作 业双重功能,或激发学 生阅读兴趣,或调动阅 读期待,或与学生的经 验、以前所学进行勾连, 或提供必要的文本解读 需要的背景知识,或照 应单元重点提示必要的 阅读方法,或指出阅读 中需要思考的问题等, 目的在于引导、铺垫、 提高阅读兴趣等。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 七上
自主阅读推荐 林海音《城南旧事》
隔膜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沈从文《湘行散记》
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李汝珍《镜花缘》
骆驼祥子:圈点批注 七下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茅盾《林家铺子》 柳青《创业史》 阿西莫夫《基地》
J·K·罗琳《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名著导读/古诗词诵读
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一)阅读单元
第一单元 七 四时之景 第二单元 亲情之爱 *朗读二:体 会思想情感 *把握作者的 情感 祖国之恋 *精读二:学 做批注 *学习主要抒 情方式 第三单元 校园之美 *默读一: 一气呵成 *梳理文章 的主要内容 凡人小事 *精读三: 熟读精思 *掌握叙事 角度,分清 详略 第四单元 人生之舟 *默读二: 圈点勾画 *理清作者 的思路 修身正己 第五单元 生命之趣 *默读三: 摘录积累 *概括文章 的中心 哲理之思 第六单元 想象之翼 *默读四:快 速阅读 *理解联想和 想象 科幻探险 *浏览:提取 主要信息 *对内容和表 达有所思考 和质疑
课外古诗词诵读
每册安排2次课外古诗词诵读,每次4首。所选
诗词除课程标准推荐的诵读篇目外,另增加若干经典 名篇,要求学生能够熟读背诵,培育对传统文化及汉 语美感的体认,加强文化积累。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七上
峨眉山月歌/李白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秋词(其一)/刘禹锡 夜雨寄北/李商隐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其二)/陆游 潼关/谭嗣同 竹里馆/王维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逢入京使/岑参 晚春/韩愈
计之中,为学生的人格培养与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教材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的基本 思路,采用集中编排与分散渗透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 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逐步树
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终使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
语 文 绍
义 务 教 育 教 科 书
介
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1. 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有机融合,自然渗透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
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教材充 分发挥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将构建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革命传 统教育、建设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等融合在整套教材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