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高考语文总复习——正确使用词语 课件(共42张)

2020届高考语文总复习——正确使用词语 课件(共42张)


③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是:无论从事 什么工作,一定是卓有成就的,一定 会成为________的人。 A.投降 分别 深孚众望 B.投诚 分别 深负众望 C.投降 分头 深负众望 D.投诚 分头 深孚众望
解析:选A。投降:停止对抗,向对方 屈服。投诚:(敌人、叛军等)归附。 “分别”与“分头”:同一个主体对 多个客体,只能用“分别”,不能用 “分头”。深孚众望:孚,使人信服。 在群众中享有威望,使大家信服。深负 众望:负,辜负。很辜负大家的期望。
良莠不齐 莠:狗尾草,比喻品质坏的人。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鱼目鱼浓混龙重珠混:杂(拿色鱼比彩眼喻、睛坏气冒人味充和、珍好烟珠人雾。混等比在)很喻一浓以起、假很乱重真,以次充好。一般形容物,不形容 人。
习题 反馈
• 判断成语使用正误并解释加点成语。 • 10.日常交往中,平等是人与人之间投桃报李、礼尚往
来的前提,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只会使人与人彼此疏 离、产生隔阂。 • 11.应广大读者的要求,他为那本很受欢迎的获奖小说 写了续篇,但遗憾的是续篇相形见绌,不能让人满意。 • 12.在我父亲的记忆里,那是一段极为特殊、不堪回首 的岁月,人事的变迁如白云苍狗,谁也无法预料。
投桃相报形李见:绌意思形是,他比送较给;我见桃:儿显,示我出以;李绌子,回不赠够他、.不比足喻,友和好另往一来事或物互相比赠较送, 东西显白。出云不苍足狗。,苍:灰白色。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比喻事物
往往取决于那两个不同的语素,要紧紧抓住这个特点去比较近义词的相 异之处。因为我们再反复积累,也不可能掌握住所有的近义词。 而此法则是我们对付陌生近义词或不太熟悉的近义词较好的法宝。
2.代入法检验。选好之后,可将所选词语代入原文,读一读,凭语
感觉得很通顺,基本上就正确了。但是在考场上,语感只是一个重要的辅 助手段。
• 8.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发扬光
大“五讲四美”活动的成果。
(不合语法)
习题反
馈 • 判断成语使用正误并解释加点成语。
• 1.吴羽先生知道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 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 也不能繁文缛节。
• 2.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 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 得湿润了一些。
•5.语意重复、搭配不当 •(54)他被敌人抓住后,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遍体鳞伤:满身的伤痕像鱼鳞一样密。形容伤 势很重。包含了“浑身”的意思,犯了语义重复 的毛病。“体无完肤”也是类似于此,可改为 “伤痕累累”。
•6.不懂语源而致误 •(60)失去的东西再好也是昨日黄花,你留不住也追不回。 •“昨日黄花”使用有误,成语中只有“明日黄花”。 •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 花蝶也愁。”“明日黄花”原意是说重阳节一过,菊花 即将枯萎,便没有什么可以玩赏的了。后用以比喻过时的 事物。例句一是不懂语源,一是望文生义。
解析:选C。“提醒”不仅是“提出”, 还有“促使注意”之义,与后文座椅带 来的身体毛病相照应。“引发”意为 “引起,触发”,与“疲劳感”不搭配。 “适合”是动词,与中心词“高度”不 搭配,“合适”是形容词,与中心词 “高度”搭配。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 恰当的一组是( ) ① 有 人 认 为 他 之 所 以 对 日 ________ , 和他那个亲日媚日、飞扬跋扈的老婆的 教唆与威逼不无关系。 ②“ 五 一 ” 期 间 , 市 长 ________ 会 见 了新加坡贸易代表团和台湾投资考察团。
谢谢
Thanks
高三专项复习(成语)
正确使用词语
(熟语)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辨析容易混淆的熟语 2、过程与方法 结合高考真题,掌握熟语题的解题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悟熟语中浓缩的中国文化
鲁考点击直击高考
•考纲要求
•《考试说明》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E 级(表达应用)。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主要考查考生在特定 的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常用词语(熟语)的能力。
1、望文生义 2、褒贬颠倒 3、对象错误不上懂去词附语会正确4意、义,不光从合字面 语法 5、轻重失当 6、谦敬错位 7、词意重复 8、形近混淆
望文生义 褒熟贬语颠误倒用对大象盘错点误 不合语法
轻重失当 谦敬错位 词意重复 形近混淆
• 1.李老师当班主任2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 成疾仍坚持工作。 (轻重失当)
•3.不明成语指称对象 •(32)小王是我青梅竹马的朋友,当时我们像兄弟 似的在一起玩。 •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 玩耍。而句中却说“像兄弟似的”显然不明成语的 指称。
•4.不明成语的细微差别 •(48)①小明的妈妈一进来,我们寝室的人就不谋而 合地站了起来。 •②你的主张和我的主张完全一致,这真是不约而同。 •不谋而合:没有经过共同商量而彼此的意见或行动 一致。指主张、意见、计划等相同,一般在句中作 谦语。
•命题特点
•纵观近几年山东卷的词语题:这一考点的考 查频率极高,山东卷针对这一考点设置了一 道考查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考查的成语误 用类型为三种:不合语境,褒贬不当,对象 误用。
•命题趋势
•1.考查内容,命题常设置的误用类型有:望 文生义、用错对象、搭配不当、褒贬误用、谦 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重复赘余。 •2.命题形式仍将以客观题型为主,一般是辨 析成语(熟语)使用的正误。
四.探究归纳 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归纳
从意义方面辨析
词 语 辨 析 从色彩方面辨析 的 方 法
从语法方面辨析
词义轻重不同 词义范围不同 词义侧重不同 感情色彩不同
语体色彩不同 搭配对象不同
语法功能不同
辨轻重 定范围 明侧重 明色彩
试搭配 析词性
五. 恭听专家 学以致用
阅卷专家点拨
1.用好“求异法”。所谓“求异法”就是一组近义词的细微差别,
熟语认知
• • 概念:是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词组或
语句。 • 特点:结构的凝固性与内容的丰富性。 • 范围: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
和格言。
小试身 手
• 铁公鸡、开绿灯 •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 拔苗助长、刻舟求剑 • 知识就是力量
成语 惯用语 歇后语 谚语 格言
•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一.明确考纲 把握趋势
一.明确考纲 把握趋势
命题特点
纵观近几年山东卷的词语考查题:高考对实 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名词、动词、形容词上,其中 以形容词、动词居多。考查以辨析近义词为主。考 查的主要形式是根据具体语言环境为句子选择词语。
一.明确考纲 把握趋势
命题趋势
对实词的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向:① 辨析词义。包 括词语的语意侧重点、词语的词意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②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③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变化不定。
•阅卷专家点拨
•1.审明题意。看清是选择正确的一项,还是错误 的一项;理解语义,辨明褒贬和语体色彩。
•2.准确理解熟语(成语)的含义。要辨明成语的感 情(褒贬)色彩、语体色彩、语义轻重、范围大小、 搭配习惯、敬称、谦称等,不能望文生义。
•3.分析逻辑关系。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 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 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 成语误用原因类析
• 1.不明成语的整体意义 • 2.不辨成语的感情色彩 • 3.不明成语指称对象 • 4.不明成语的细微差别 • 5.语意重复、搭配不当 • 6.不懂语源而致误
差强人意 无所不为 青梅竹马 不谋而合 遍体鳞伤 明日黄花
知识盘点要点归纳
•成语误用原因类析 •1.不明成语的整体意义。 •(1)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 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谢谢指导!
• 3.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 球队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兵不血刃,最终以 3:0取得胜利。
繁不文期兵缛而不节遇血:刃过期:分:兵繁约器琐定上的时没礼间有节。沾或没上仪有血式约,,定形也而容比遇未喻见经其,战他指斗繁意就琐外轻多碰易余见取的。得事了项胜。利。
习题 反馈
• 判断成语使用正误并陈述理由。 • 4.我刊以介绍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为主,内容丰富,
习题 反馈
• 7.这里有各种文化珍品的精译精编,有各国新作的争 奇斗艳,也有选材不严的作品,鱼目混珠,为读者所 诟病。
• 8.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 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
• 9.老校区遗留着一中旧时的氛围,参天的古木,平滑 的石道,随处可见的老旧建筑……一切浓重得无需装 饰就可做电影的背景
• 2.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
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
诗意油然而上。
(望文生义)
• 3.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
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
哭泣声不绝如缕。
(对象错误)
• 4.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 是卓有成就的,一定会成为深负众望的人(形近混淆)
虚词中的关联词、介词、副词为高考命题热点。虚词的 考查主要有两类:一是辨析虚词使用正确与否,二是辨析用法 相近或易混关联词语。
二. 方法推介 形成网络
定范围 明色彩 辨轻重
试搭配 析词性 明侧重
实词
虚词
三.自主研习 盘点知识
1.自主研习,校对预习学案 2.盘点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3.求同辨异,把握共性个性
高三 专项复习
词语 正确使用
明确目标 直击高考 1 明确考纲要求、命题特点及命题趋势 2 自主研习,学会盘点知识,适时积累 3 深化探究,把握重点难点,善于归纳 4 知能闯关,恭听专家讲述,学以致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