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词语练习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词语练习

高中语文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练习题河南李伟强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

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另外要特别注意两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本题考查了古文化常识,应引起备考注意。

1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

(4分)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

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

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转辗奔向江河湖海。

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

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成有机碳,封存与水生植物体内。

【解析】属“提取关键词”题型。

解题步骤:1.读题,明确陈述的对象或主要事件或议论的中心观点,文段的主要表述对象。

2.分层次,明确与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

题中要求“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接着”、“最终”提示我们这一过程可分三层次,三个层次的核心动词便是“吸碳”、“施魔法”、“光合作用”。

答案:(1)吸碳(2)略施魔法(3)光合作用1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君主沙贾汗为其宠妃蒙泰姬修建的_______。

这是一座_______着宝石的伊斯兰建筑。

后来,泰姬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____在今天的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它也是______的。

A.陵墓点缀虽然绝无仅有B.陵寝镶嵌即使独树一帜C.墓茔装饰固然独一无二D .墓室装点尽管举世无双【试题分析】本题将实词和成语综合进行考查。

陵墓:指帝王诸侯的坟墓,现多指领袖或先烈的坟地,亦泛指坟墓。

陵寝:古代帝王陵墓的宫殿寝庙,借指帝王陵墓。

:墓茔:墓地,茔地。

墓室:①犹墓庐;②犹墓穴。

坟墓中放棺椁的处所。

点缀:①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②装点门面,应景儿,凑数儿。

镶嵌:①将一物体嵌在另一物体中;②比喻深深地进入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装饰:打扮,修饰;装潢;点缀,装点;指装饰品;犹夸饰。

装点:装饰点缀;点缀品;张扬,夸大。

虽然:即使如此;犹即使。

即使: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

固然:连词。

①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②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尽管:①副词,表示不必考虑别的,放心去做;②〈方〉副词,老是;总是;③连词,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反接上文。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独树一帜:树,立;帜,旗帜。

单独树起一面旗帜。

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

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参考答案:B【高考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

【易错提醒】本题不是传统的两个词选一个,而是四个词选一个,涉及实词(名词、动词)、虚词、成语,容量加大。

【备考提示】对实词的辨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辨析词义。

包括词语的语意侧重点、词语的词意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②辨析色彩。

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

③辨析用法。

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

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另外要特别注意两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虚词要考虑句间关系和习惯搭配。

14、(09年北京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大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画山水A.遏制次序善于B.遏制秩序擅长C.遏止秩序擅长D.遏止次序善于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

【解析】D项南腔北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

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

A项忧心忡忡: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

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B项急流勇退: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时引退。

C项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答案 D。

24.(09年安徽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娟、楚金玲等5人在这次全国选拔中脱颖而出,以主攻手人选的身份进入中国排协公布的新一届国家女排20人大名单。

B.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C.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D.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

【解析】A项“特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

很恰当。

B项“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C项“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

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D项“如履薄冰”,象走在薄冰上一样。

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答案 A25.(09年江西卷)下列名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

B.这位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C.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D.他的讲演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事业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热烈。

【解析】 A项不假思索——假:假借,依靠。

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不能用来直接形容人。

C项死得其所——所:处所,地方;得其所:得到合适的地方。

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感情色彩不对。

D项居高临下——居:站在,处于;临:面对。

占据高处,俯视下面。

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句子是指演讲者思想的高度,不是“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答案 B26.(09年海南、宁夏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新年联欢宴会在喜气洋洋的乐曲声中拉开帷幕,一时间,觥筹交错,笑语喧哗,欢乐的气氛弥漫了整个宴会大厅。

B.如果一般读者不认为我的这本小册子言不及义,编辑出版工作者又觉得它有可借鉴之处,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

C.眼下在某些地区,“走穴”正成为一些学者乐此不疲的事情,因为这既能提高知名度,又可带来不菲的经济收入。

D.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真有点令人匪夷所思。

【解析】 D项“匪夷所思”的意思是“不是常人所能想到的”,与句意不合。

答案 D多音字识记技巧1.多音字要做到据义定音。

多音字的意义不同,读音也相应改变。

因此要根据一个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去判定它的读音,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将音义结合起来进行记忆。

2.注意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

如"巷"在与采矿业有关的"巷道"中读"hàng",而一般情况下读"xiàng",如"小巷"、"街谈巷议"、"万人空巷"等。

3.运用记少去多的方法。

"少"是指使用范围较小、涉及词语少的读音,"多"则指使用范围广、涉及词语多的读音。

考生只要记住涉及词语少的读音,就可以准确区分一些多音字了。

如"迫"字有两个读音"pò"和"pǎi",只有在"迫击炮"这个词中时,"迫"才读"pǎi",其余的都读"pò"。

因此考生只要记住"迫"在"迫击炮"中读"pǎi",就知道了它在其余词语中的读音了。

4.依据词性辨别读音。

有一部分多音多义字因词性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读音。

如"处",读"chǔ"时多为动词,读"chù"时多为名词,所以,像"处理"、"处罚"、"处世"、"处变不惊"、"处心积虑"等词语中的"处"都读"chǔ"。

5.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普通话的常用字中有许多多音多义字,主要是因为词性不同和词义不同而产生了异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