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平洞开挖作业指导书

地下平洞开挖作业指导书

地下平洞开挖作业指导书目录1 适用范围 (1)2 编写依据 (1)3 作业流程 (1)4 安全风险辨识及控制措施 (5)5 作业准备 (5)5.1 人员配备 (5)5.2 主要工器具及设备 (6)6 作业步骤和方法 (6)6.1 施工准备及技术交底 (6)6.2 测量放线 (6)6.3 钻孔 (7)6.4 装药爆破 (8)6.5 通风散烟、喷水除尘 (9)6.6 安全处理 (9)6.7 出渣清底 (9)6.8 围岩支护 (9)7 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 (9)7.1 质量控制措施 (9)7.2 质量控制表 (10)7.3 质量检验标准 (10)1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海南琼中出水蓄能电站工程进厂交通洞及1#施工支洞等平洞开挖工程。

2 编写依据编写依据3 作业流程Ⅱ~Ⅲ类围岩开挖(全断面法)作业(工序)流程图见图3-1。

Ⅳ类围岩开挖(短台阶法)作业(工序)流程图见图3-2。

Ⅴ类围岩开挖(核心土法)作业(工序)流程图见图3-3。

图3-1 Ⅱ~Ⅲ类围岩开挖(全断面法)作业(工序)流程图图3-2 Ⅳ类围岩开挖(短台阶法)作业(工序)流程图图3-3 Ⅴ类围岩开挖支护(核心土法)作业(工序)流程图4 安全风险辨识及控制措施作业风险分析表5 作业准备5.1 人员配备本项作业需要人数33人,其中:管理人员2人,技术主管1名,安全员1名,测量员2名;作业人员20人,炮工4人,钻工10人,运转工3人,电工1人,驾驶员6人,普工3人。

(相关人员人数可根据具体工程规模配备)5.2 主要工器具及设备主要工器具及设备表6 作业步骤和方法6.1 施工准备及技术交底(1)洞内风、水、电就绪,施工人员、机具准备就位。

现场施工负责人开工前核对施工安全作业票并宣读。

(2)技术员对各班操作手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的内容包括:工作部位;所开挖的隧洞、洞室的结构尺寸;开挖爆破参数,包括孔深、孔距;造孔的技术要求。

对钻进设备的操作性能及注意事项进行交底。

(3)在进行洞身开挖之前,要进行爆破试验,以确定爆破的单耗药量、爆破效率及光爆孔的线装药密度等爆破参数,并根据开挖断面的尺寸,绘制炮孔布置图(包括掏槽孔、崩落孔、光面爆破孔或预裂爆破孔),确定钻孔深度及循环进尺。

爆破试验的内容应包括炮孔布置(主要指掏槽孔和周边孔)、钻孔深度、装药量以及起爆网络和爆破器材的选用等。

试验的操作规程按本作业指导书实施,钻孔、装药、起爆等相关技术参数按各洞室开挖支护施工措施执行。

试验过程中,从布孔、钻孔到爆后效果分析的每道工序、每个环节都必须认真做好记录,以利分析比较得出合理的爆破参数。

6.2 测量放线控制测量采用全站仪作导线控制网。

施工测量也采用全站仪,并由经验丰富的测量专业人员负责进行,测量仪器必须经过国家认可的检验机关鉴定后方可使用。

对于网络控制测量,根据业主给定的网络控制点,测量人员对网络控制点进行加密,使测量网络延伸到施工区域附近。

洞室开挖时,将洞口附近的网络控制点延伸至洞口,并采用激光经纬仪和红外测距仪定中线,沿隧洞轴线作导线控制测量(压力引水隧洞为双导线控制),每隔一定的距离设置测量点,定时复测,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隧洞开挖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洞身全线测量,并对测量误差进行调整和分配。

对于边缘轮廓线放样,直线段各放样点相距1.2m,曲线段相距0.6m,临界转拆点要设置放样点,再连接各放样点,画出整个边缘轮廓线,并标明隧洞、洞室腰线和起拱线,根据洞身的走向,放出造孔施钻的方向线,各周边轮廓放样点相对于洞轴线的点位中误差允许偏差为±50mm并满足设计要求。

对于厂房和主变室的顶拱光爆孔需按施工措施及通知要求把每个孔位都放出并放出尾线,提高钻孔精度。

对于洞室开挖方向线的控制,若洞水平方向弯曲,则在沿洞边缘弯曲的外半径圆周线上每隔2.5m~3.0m设计控制点,而在内半径圆周上可适当减小。

若洞上坡或下坡,在洞顶设置控制点,根据隧洞的坡度值和钻孔深度,可在掌子面上作两个点的投影点,以控制隧洞的开挖坡度。

对于每个炮孔放样,根据每个炮孔的偏角和炮孔的深度,在同一掌子面上作两端点的投影点,以控制每一炮孔的钻孔方向。

对测量放样的具体要求为:(1)挖测量控制点埋设要牢固隐蔽,并作好保护,防止机械设备破坏。

(2)开挖面的每一排炮孔要准确放出中心十字线和周边线。

(3)实行质检员旁站制度。

6.3 钻孔根据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措施中的爆破孔布置图,手风钻进行钻孔,由熟练的手风钻操作手进行钻孔作业。

对于掌子面上的炮孔开挖,造孔的基本顺序为:钻周边孔时,先钻顶部孔,再依次往下施钻;钻中间各孔时,先上后下,先两边后中间。

手风钻钻孔应用较为灵活。

由于手风钻轻便小巧,人工钻头定位十分容易,造孔顺序与多臂钻相同。

实施周边孔光面爆破时,洞室成型好。

当手风钻应用于大断面支洞的开挖,则要搭设操作平台,分层开挖爆破。

造孔的一般技术要求为:(1)分区、分部位定人定位施钻,实行严格的钻手作业质量经济责任制。

(2)要求“平、直、齐”,周边孔偏差不大于5cm,主爆孔偏差不大于10cm。

(3)孔的底孔应落在爆破图规定的平面上,炮孔孔径应符合报监理工程师批准的钻爆设计要求,多臂钻孔径为57mm,手风钻孔径为40mm。

(4)为保证爆破质量和爆破效果,掏槽孔角度严格按爆破设计图施钻。

炮孔装药之前,质检员对掌子面上的炮孔进行检查,做到炮孔的孔底落在爆破规定的同一个铅直断面上;如有遗漏,则要补钻;并对周边光爆孔进行仔细检查,对孔向不能满足开挖质量要求的炮孔,则要进行补钻,以控制欠挖和过量超挖,周边孔的外偏角控制在设备所能达到的最小角度。

6.4 装药爆破炮孔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装药爆破。

根据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方案中的钻爆设计要求,由当地民爆公司取得《爆破证书》的爆破员负责,经考核合格的炮工进行炮孔的装药、堵塞、引爆线路的联接等,在炮工检查爆破网络的同时,通知无关人员及所有设备撤离至安全位置,待确认人员和设备已全部安全撤离后方可引爆。

周边孔炸药采用乳化炸药,其它爆破孔采用硝铵油炸药,导火索引爆,火雷管起爆。

乳化炸药的药径有35mm、32mm和25mm三种,硝铵油炸药药径32mm。

在II、III类围岩大断面施工中,掏槽孔(孔距为25cm)、扩槽孔(孔距为70cm)、辅助孔(孔距为90~100cm)用32mm铵油炸药,底孔(孔距为70cm)用32mm铵油炸药,周边孔(孔距为50~70cm)用25mm乳化炸药。

以上各参数值仅为参考,具体数值由各部位有关爆破设计值确定。

利用台车安全平台或平台车作为登高设备装药,掏槽孔、扩槽孔和其它爆破孔装药要密实,严格按照爆破设计图(爆破参数实施过程中,须根据不同地质情况不断调整优化)进行装药、设计非电雷管和联线。

装药前用风水冲洗钻孔,各部位分片、分区由专人负责进行装药,掏槽孔由熟练的炮工负责装药;周边孔按爆破设计要求用小药卷捆绑于竹片上,形成不连续装药,药卷间距一般为30~40cm,插药入孔时还应注意药卷的方向,竹片靠洞室轮廓线一侧,药卷朝向最小抵抗线方向。

装药严格遵守安全爆破操作规程。

装药顺序原则上自上而下进行,若上、下部同时装药,则装药部位要错开,以防止因上部装时落物砸伤下部工作人员。

炸药装好之后用炮泥进行炮孔封堵,理顺导火索或导爆管,进行同段别的非电毫秒雷管的并联,再进行不同段的串联,最后与火雷管连接。

要求“分段合理、联线准确、封堵良好”,封堵长度为0.67~1.0倍最小抵抗线。

由技术员和专业炮工分片分区查看,并进行网络接线检查,待工作面其它工作人员、设备和材料至安全位置后由炮工负责引爆。

爆破孔的爆破顺序为掏槽眼先响,辅助眼次之,周边眼最后响,周边眼的爆破顺序为底眼,其次是顶眼及邦眼等光爆眼。

预裂爆破及周边的光面爆破效果应达到以下要求:(1)残留炮孔痕迹应在开挖轮廓面上均匀分布;(2)半边孔保存率完整岩石在80%以上,较完整或完整性较差岩石不小于70%,较破碎和破碎岩石不小于50%;炮孔痕迹要求保存80%以上;(3)相邻两孔间的岩面平整,孔壁没有明显的爆破裂隙;(4)相邻两炮孔之间的台阶或预裂爆破孔的最大外斜值不应大于15cm;(5)预裂爆破后,必须形成贯穿连续性的裂缝且裂缝宽度不小于0.5cm。

6.5 通风散烟、喷水除尘各洞室开挖施工过程中一直启动通风设备通风,利用已形成的排风系统进行排烟除尘,保证在放炮后规定时间内将有害气体浓度降到允许范围内。

爆破散烟结束后,对开挖面爆破渣堆洒水除尘。

6.6 安全处理由专职安全员全过程监控。

爆破后,用反铲(或人工)清除掌子面及边顶拱上残留的危石及碎块,保证进入人员及设备的安全,岩面破碎洞段在进行安全处理后,可先喷一层5cm厚混凝土,出渣后再次进行安全检查及处理。

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查已开挖洞段的围岩稳定情况,清撬可能塌落的松动岩块。

6.7 出渣清底根据不同洞室、不同部位采用反铲挖掘机、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出渣,排水廊道等小断面地下洞室出渣采用WZL110履带式扒渣机装渣机配2.0t农用车出渣。

出渣后,用人工或反铲对堆渣以下掌子面、边墙围岩再进行一次安全处理,清理浮石和危石。

同时,测量人员进入现场,对开挖段进行测量,如有欠挖,除监理工程师另有规定之外,将欠挖部分,钻孔爆破予以清除。

若开挖段符合要求,距离工作面10m之外用高压水冲洗四周开挖面,以清除岩石碎片、尘埃、碎渣及爆破泥粉,最后用反铲扒出工作面底部积渣并将底部整平。

为下一循环钻爆做好准备。

6.8 围岩支护每排炮开挖结束后,对稳定性差的局部岩体及时进行随机锚喷支护和系统支护,围岩好的地段系统锚杆、挂网及喷混凝土可滞后开挖作业施工。

Ⅳ类围岩顶拱层超前锚杆支护,Ⅴ类围岩顶拱层超前注浆小导管支护,必要时采用管式锚杆或预注浆措施。

7 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7.1 质量控制措施(1)爆破开挖前,应调查地下有无管线,如果有管线,应查明其位置和埋设深度,同时应调查开挖边界线外的建筑物结构类型、完好程度,距开挖界距离,然后制定爆破方案。

(2)进行爆破作业时,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爆破证书的专业人员施爆。

(3)石方爆破一般采用预裂、光面、深孔爆破等技术,有效地控制开挖断面,严禁过量爆破。

(4)由于爆破引起边坡上的松动岩石,必须清除。

(5)基底的岩(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7.2 质量控制表质量控制点表7.3 质量检验标准地下平洞开挖作业安全施工作业票编号:说明:(一)本票由现场安全员填写,队(班)长审核并签发生效。

现场施工负责人开工前核对风险控制措施并宣读;(二)工作内容、地点、安全措施不变时可一直使用直至工作结束,否则应重新办票,用后上交备查;当人员发生变更时,应在备注栏记录变更情况。

对新增人员进行交底,并签名确认。

(三)应根据现场条件、范围和环境,补充安全事项或平面布置图;(四)当风险等级与基准风险等级不一致时,队(班)长应及时报告项目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