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伟大的悲剧》第二课时听课记录(教学设计)及评议

《伟大的悲剧》第二课时听课记录(教学设计)及评议

语文教学不能就“道”论“道”
——《伟大的悲剧》第二课时听课感想
第一初中侯宏东
4月24日上午听了凤阳县实验中学王永丰老师所授《伟大的悲剧》第二课时,现将听课记录及感想记述如下。

这节课的主要环节有:
一、学习目标
1、品读重要语句,品味“伟大”的含义。

2、理解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崇高精神品质,以及人类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

3、体会作品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二、跳读课文,品味“伟大”
要求:跳读课文1、2、6、11、13段,说说斯科特一行的“伟大”体现在哪里?
第1段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

教师:执着
第2段……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

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教师:诚实守信
第6段最能证明这一点的莫过于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他还在继续进行着自己的科学观察。

他的雪橇上,除了一切必需的载重外,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第11段三个人在小小的帐篷里同注定的死亡进行了八天的斗争......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教师:为事业献身的精神
第10段奥茨突然站起身来……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教师: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集体主义精神
第12段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教师:无私之爱
小结伟大:诚实守信为事业而献身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无私之爱
三、精读课文,体会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为什么本文还有如此震撼人心的感染力?请精读以下片段,谈谈你的理解。

本文作者参考了大量的日记、胶片等原始文件资料,这体现了传记文学的真实性。

第2段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斯
科特日记)
教师:真实地写出了角逐失败后的沮丧、失望心情。

第5段当初,他们一想到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时……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

教师:加入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写人物的心理,表现了他们的失望沮丧之情。

第6段阅读那几天的日记是可怕的……刺骨的寒冷吞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躯体。

第7段然而,人的勇气终于渐渐地被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所销蚀……使用这一切足以毁灭人的法术来对付这五个鲁莽大胆的勇敢者。

第11段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

第12段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

教师:这几段是环境描写,分别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渲染了环节的恶劣,烘托了斯科特一行的伟大。

第10段奥茨突然站起身来……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第13段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画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第14段发现英雄们的遗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

教师:这几段是细节描写,令人难忘,震撼人心。

第6段在阴森森的一片寂寞之中,始终只有这么几个人在行走,他们的英雄气概不能不令人钦佩。

第16段一个人虽然……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教师:议论,倾注了作者的真情。

小结茨威格引用了大量真实资料,运用丰富的想象,倾注了真情,通过细节、环境、人物心理的生动描写,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为遇难的探险者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四、赏析句子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2、他们在那里发现的唯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3、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4、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五、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给失败者作传
2、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是什么
六、体验反思
探索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悲壮。

但这些失败者也应有他们的位置。

你知道还有哪些失败的英雄?
教师:荆轲尧茂书余纯顺
七、课堂寄语
八、课堂小结
九、布置作业
1、写一篇读书笔记。

文题自拟。

2、课外阅读《最后的跋涉——斯科特上校日记片段》《滑铁卢的一分钟》《黄金国的发现》
王老师这节课和上节课一样,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上得严谨、平实。

王老师首先采用跳读的方式,引领学生抓住关键句段,来发现品味斯科特一行悲剧的“伟大”之处:诚实守信、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无私之爱。

然后采用精读的方式,引领学生阅读关键句段,从材料的真实性、丰富的想象、真情的倾注、描写手法的运用等角度,来赏析句子,品味作品震撼人心的力量。

接着引领学生体味一些句子的内在涵义,探究作者为什么给失败者作传,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是什么等问题。

最后体验反思,搜集失败的英雄的事例。

这节课整体来说上得是成功的,但是,我个人认为,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赏析句子环节可以合并到“三、精读课文,体会震撼人心的感染力”中去,没有必要单独作为一个教学环节来处理。

因为这几个句子,有的是心理描写,有的是议论抒情,和第三部分的内容是重复的,合并一块儿处理,使课堂流程更加简洁流畅。

二、王老师在品读句子时,分析不够,多数是简单地下个结论,过于抽象,特别在“精读课文”部分。

这样,学生就只能知道个皮毛,没有什么效果。

三、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不够。

这篇文章中,有很多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如诚实守信、团结协作、集体主义精神、自我牺牲精神、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等等,可以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设计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或者谈谈认知,这样的价值观教育,显得真实有力,会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取得很好的效果。

比如,我们面对我们竞争对手超越我们时,我们是什么的态度?等等。

四、在“体验反思”环节,只提出命题,没有反思,比如荆轲、余纯顺等,他们为什么是失败的英雄,我们称他们为“失败的英雄”有什么依据?这都使教学内容显得单薄。

总之,文以载道,语文教育教学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是仅仅告诉学生这个世界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