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第二版龙天渝课后答案【篇一:流体力学_龙天渝_建环专业课程教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第一章绪论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本章为绪论,涉及到流体的定义、作用在流体上的力、流体的基本物理性质和流体的力学模型。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流体力学在本学科及相关工程技术领域内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流体与固体的典型区别,连续介质模型、不可压缩流体和理想流体的定义,了解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流体的受力分析方法,能够正确应用牛顿内摩擦定律分析解决液膜条件下流体的运动及及其与固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列出节名)及学时分配本章教学内容分2单元,每单元2学时? 单元1:流体力学在本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流体的定义与特点,,作用在流体上的力;流体的惯性, 流体的粘性;习题1-1, 4? 单元2:流体的粘性,压缩性与膨胀性, 不可压缩流体和理想流体的概念,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习题1-7,8,123.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本章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初步建立起流体及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重点放在流体与固体的本质区别,描述流体的基本模型及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本章的难点是:熟练、正确进行受力分析;正确运用牛顿内摩擦定律分析求解液膜条件下流体的运动及及其与固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4.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介绍不可压缩流体的概念及其工程应用意义,说明粘性的外部特性与内部特性的区别。
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本章涉及到较多的物理基本概念,注意时刻提醒学生从最基本的物理现象出发去理解和把握物理概念,在受力分析及应用过程中注意结合以往课程的内容和知识,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将所学知识与工程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思维习惯。
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
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clayton t.crowe, donald f. elger and john a. roberson. engineering fluid mechanics. 7th ed. new york: john wiley sons,2001? vennard j k and r l street. elementary fluid mechanics. 6th ed. new york: john wiley sons,1982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习题1-1,4,7,8,12单元 11.教学内容:流体力学在本专业中的作用, 流体的定义,惯性、压缩性与膨胀性? 了解流体力学在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明确流体的定义;? 了解流体的特点及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 了解流体惯性的度量方法;? 了解流体的压缩性与膨胀性的定义及数量级;? 明确不可压缩流体的概念。
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为课堂讲解为主,并辅助以固体和流体的差异进行对比讲解。
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以提问为主,可邀请同学自愿回答或者点名回答。
4.本单元的作业布置:习题1-1, 1-4单元21.本单元教学内容:,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及压缩性与膨胀性,不可压缩流体的概念? 流体粘性的表现形式:包括外部体现——黏附在固体表面上;内部体现——流动方式沿运动的法线方向有衰减地传递,机械能损失; ? 流体粘性的定量研究:牛顿内摩擦实验及内摩擦定律; ? 流体粘性的度量:黏度的定义及影响流体黏度的因素; ? 牛顿内摩擦定律的应用;? 作用在流体上的力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以讲解及推导为主。
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以提问为主进行师生互动,可邀请同学自愿回答或者点名回答。
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 流体粘性的表现形式:外部体现——黏附在固体表面上;内部体现——流动方式沿运动的法线方向有衰减地传递,机械能损失流体微团运动的基本形式;? 流体粘性的定量研究:牛顿内摩擦实验;牛顿内摩擦定律? 流体粘性的度量:黏度的定义;温度变化对流体黏度的影响;压强变化对流体黏度的影响。
? 牛顿内摩擦定律的应用牛顿内摩擦定律的应用范围应用牛顿内摩擦定律举例? 两类作用力——非接触的质量力与通过表面作用的接触力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习题1-7,1-9,1-12【篇二:流体力学_龙天渝_热动专业教案】>(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第一章绪论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本章为绪论,涉及到流体的定义、研究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及流体的基本物理性质。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流体力学在本学科及相关工程技术领域内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流体与固体的典型区别,连续介质模型、不可压缩流体的定义,了解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流体的受力分析方法,能够正确应用牛顿内摩擦定律分析解决液膜条件下流体的运动及及其与固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列出节名)及学时分配本章教学内容分2单元,每单元2学时? 单元1:流体力学在本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流体的定义与特点,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流体的惯性及压缩性与膨胀性,不可压缩流体的概念;pp.1~9, 习题1-1, 4? 单元2:流体的粘性,作用在流体上的力;pp.10~15;习题1-7,9,123.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本章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初步建立起流体及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重点放在流体与固体的本质区别,描述流体的基本模型及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本章的难点是:熟练、正确进行受力分析;正确运用牛顿内摩擦定律分析求解液膜条件下流体的运动及及其与固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4.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介绍不可压缩流体的概念及其工程应用意义,说明粘性的外部特性与内部特性的区别。
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本章涉及到较多的物理基本概念,注意时刻提醒学生从最基本的物理现象出发去理解和把握物理概念,在受力分析及应用过程中注意结合以往课程的内容和知识,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将所学知识与工程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思维习惯。
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屠大燕主编. 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刘鹤年编. 水力学.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 李玉柱苑明顺编. 流体力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 汪兴华. 工程流体力学习题集.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 周光炯等编. 流体力学,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 潘文全. 工程流体力学.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 山东工学院东北电力学院. 工程流体力学. 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1980? 陈卓如主编. 工程流体力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 clayton t.crowe, donald f. elger and john a. roberson.engineering fluid mechanics. 7th ed. new york: john wiley sons,2001? vennard j k and r l street. elementary fluid mechanics. 6th ed. new york: john wiley sons,1982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习题1-1,4,7,9,12单元11-1流体力学在本,流体的定义与特点,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1-2流体的惯性及压缩性与膨胀性,不可压缩流体的概念:1.教学内容:?了解流体力学在动力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流体的定义;?了解流体的特点及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了解流体惯性的度量方法;?了解流体的压缩性与膨胀性的定义及数量级;?明确不可压缩流体的概念。
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为课堂讲解为主,并辅助以固体和流体的差异进行对比讲解。
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 以提问为主,可邀请同学自愿回答或者点名回答。
4.本单元的作业布置: 习题1-1, 1-4单元21.本单元教学内容:?流体粘性的表现形式:包括外部体现——黏附在固体表面上;内部体现——流动方式沿运动的法线方向有衰减地传递,机械能损失; ?流体粘性的定量研究:牛顿内摩擦实验及内摩擦定律; ?流体粘性的度量:黏度的定义及影响流体黏度的因素; ?牛顿内摩擦定律的应用;?作用在流体上的力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为讲解及推导为主。
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以提问为主进行师生互动,可邀请同学自愿回答或者点名回答。
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a.流体粘性的表现形式:外部体现——黏附在固体表面上;内部体现——流动方式沿运动的法线方向有衰减地传递,机械能损失流体微团运动的基本形式;b.流体粘性的定量研究:牛顿内摩擦实验;牛顿内摩擦定律c.流体粘性的度量:黏度的定义温度变化对流体黏度的影响;压强变化对流体黏度的影响d.牛顿内摩擦定律的应用牛顿内摩擦定律的应用范围应用牛顿内摩擦定律举例e.作用在流体上的力两类作用力——非接触的质量力与通过表面作用的接触力【篇三:流体力学_龙天渝_给排、环境专业课程教案】(给水排水工程和环境工程)第一章绪论1.本章的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掌握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易流动性、密度与重度、粘性与理想流体模型、压缩性与不可压模型、表面张力特性、汽化压强特性;掌握作用在流体上的力的两种形式:质量力与表面力2.本章各节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1工程流体力学的任务及发展史 0.25学时 1-2连续介质假定 0.5学时 1-3 液体的基本特性0.25学时 1-4流体的主要力学性质 1学时1-5 作用在流体上的力 0.5学时共2.5学时,课外3学时3.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密度与重度、粘性与理想流体模型、牛顿内摩擦定律、压缩性与不可压模型、质量力与表面力难点:连续介质模型、牛顿内摩擦定律、质量力与表面力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深化:连续介质模型的应用、牛顿内摩擦定律应用、质量力与表面力的应用拓宽:牛顿内摩擦定律推广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方式:讲授注意问题:概念理解、记忆并能应用。
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禹化谦. 《工程流体力学(水力学)》.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12? 闻德荪,魏亚东等. 《工程流体力学(水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9? 蔡增基,龙天渝. 《流体力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2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思考题:1-1、1-2、1-3习题:1-4单元1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1-1工程流体力学的任务及发展史 0.25学时?任务?发展史1-2连续介质假定 0.5学时?流体质点?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1-3 液体的基本特性0.25学时?流体的受力特点?易流动性1-4流体的主要力学性质 1学时?密度与重度?粘性与理想流体模型?压缩性与不可压模型?表面张力特性?汽化压强特性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讲授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教师讲授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思考题:1-1、1-3习题:1-4第二章水静力学1.本章的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目的:使学生理解静水压强的特性、液体平衡微分方程,掌握水静力学的基本方程、液柱式测压计的基本原理,最终能熟练计算作用在平面、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