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十四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试题部分)

专题十四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试题部分)

专题十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内容解读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防治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的措施考查形式:选择题与综合题并重。

考查内容:水土流失、荒漠化的治理,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考查频率:近五年课标卷考查5次,考查频率高。

考查能力:考查获取信息、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查素养:侧重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备考中应强化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学习与掌握,通过典型题目加强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能力的训练。

能够通过图文资料说明某区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真题探秘】基础篇固本夯基【基础集训】知识1荒漠化的防治2018年6月17日是第24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中国向荒漠化“宣战”近40年来,采取了三北防护林建设、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下面不属于防治荒漠化内容的是()A.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C.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的地段D.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答案 C2.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来看,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A.生态效益为核心B.消除贫困为核心C.社会效益为核心D.政治效益为核心答案 B3.下面属于防沙工程措施的是()A.育草封沙B.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C.建立农田防护林网D.设置沙障工程答案 D知识2水土流失的防治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黄土高原地区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①黄土土质疏松②轮荒制度③黄土高原地质灾害频繁④过度樵采,破坏植被⑤黄土高原夏季多暴雨A.①④⑤B.①②③C.①③⑤D.③④⑤答案 C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②破坏植被③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④黄土土质疏松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A知识3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面三题。

(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细表示物流量的大小)1.雨林生态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A.aB.bC.cD.d答案 A2.上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A.a——枯枝落叶B.b——土壤C.c——生物D.d——供给养分答案 B3.雨林中土壤贫瘠的最主要原因是()A.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B.气候高温多雨,淋溶作用强C.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D.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答案 A知识4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读甲、乙两图,回答下面两题。

1.湿地的功能主要是()①提供水资源②调节气候③防风固沙④调蓄洪水⑤美化环境⑥保护生物多样性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④⑤⑥D.①③④⑤⑥答案 C2.关于造成甲、乙两图所示湖泊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跨流域调水造成甲图所示湖泊面积缩小B.周围大面积引水灌溉造成乙图所示湖泊面积缩小C.沙漠侵吞造成甲图所示湖泊面积缩小D.围湖造田造成乙图所示湖泊面积缩小答案 D综合篇知能转换【综合集训】考点一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防治(2019重庆部分区县诊断,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具有形式多样、地表受侵蚀时间集中的特点,主要侵蚀力包括流水侵蚀、风力侵蚀等。

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区各级沟道内修建的以滞洪拦泥、淤地造田为目的的水土保持工程。

它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在长期水土保持实践中独创的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

淤地坝不同时期的变化图(1)从气候因素角度,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什么具有侵蚀时间相对集中的特点?(4分)(2)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资源损失。

(6分)(3)简述沟道中修建多座淤地坝所起的作用。

(8分)(4)分析黄土高原开展的防护林、经济林、人工草地建设产生的生态效益。

(6分)答案(1)原因: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一年中的土壤侵蚀常由几次大暴雨造成;冬春季节北方冷空气南下,风力强劲,土壤遭风蚀。

(每点2分,共4分)(2)损失:大量泥沙淤积于干流的水电站,导致其库容减小,削弱水电站的发电能力;为减轻河床和库区泥沙淤积,需用大量水冲沙入海(或水土流失导致下渗量减少,水资源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海洋),导致水资源的浪费;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脆弱,生物资源减少。

(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3)作用:拦泥保土,蓄积地表径流;淤地造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以坝代桥,改善交通(坝顶成为连接沟壑两岸的桥梁,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利于沟谷防灾减灾,保护下游村民生产生活安全。

(每点2分,共8分)(4)生态效益:拦截降水,涵养水源,调节地表径流;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固结土壤;改善局部小气候,促进农、林、牧业多种经营。

(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考点二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2019广东汕头一模,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尕拉拉错位于巴颜喀拉山主峰附近,地处无冰川分布的多年冻土区,地势相对平坦开阔,发育了大片沼泽,是黄河源区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

考察发现,在高原不断抬升的背景下,流经该区域的河流与沼泽萎缩有着直接的关系。

(1)指出尕拉拉错所在地区沼泽的补给水源。

(2)说明高原地形与黄河源区沼泽形成的关系。

(3)推测高原持续抬升背景下,该区域流经河流与沼泽萎缩之间的关系。

(4)请对恢复该地沼泽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说明理由。

答案(1)雨水与季节性积雪融水;过境河流泛滥补给。

(2)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高原地形,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地势较为平坦开阔,水流较缓;沼泽南部高山冰川广布,多冰雪融水。

(3)高原持续抬升,过境河流流速加快,河流下切侵蚀加剧,致使沼泽所在区域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地表水的下渗增加,沼泽植被退化,涵养水源能力进一步下降;部分支流溯源侵蚀加剧,导致沼泽区地表水外泄;地表水减少引起沼泽面积不断萎缩;支流侵蚀导致连片沼泽完整性破坏,碎片化严重。

(4)筑坝截流,可以降低流速,防止河流进一步下蚀;开挖沟渠,引河水补给退化严重的沼泽或地势低洼地带;回灌地下水,提高地下水位;保护植被,提高涵养水源的能力。

创新篇守正出奇【创新集训】(2019安徽淮南模拟,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3年9月3日,广西崇左市“市长信箱”收到一封网民来信:这几年,我市在大力发展桉树种植,虽然其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经济见效快,但危害更严重。

种植桉树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地肥力下降、水质恶化、原有植被无法存活、水土流失加剧等问题,老百姓都说它是“抽水机”“耗肥机”“毒树”和“生态杀手”!希望政府能多为子孙后代考虑,好好管理一下吧。

市长回复:感谢您对我市发展的关注!就您反映的问题,现答复如下:专家研究表明,桉树没有毒性,其单位重量干物质合成所需水量远小于针叶林、黄檀、马占相思等树种,肥力消耗也小于玉米、咖啡等农作物。

我市桉树种植有如下误区:每亩植株多在300棵以上(推荐每亩100棵左右);砍伐周期3~4年(巴西约7~8年);大量使用除草剂去除林下“杂灌木”;“炼山”,即砍伐后放火烧山。

所以,我市一些地方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不是桉树之过,通过合理种植是可以避免的。

另外,我市贫困地区较多,利用桉树发展相关产业(如木材加工、造纸等),对我市扶贫工作开展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崇左市位置示意图。

(1)分析过去崇左市桉树种植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

(2)试针对上述生态环境问题,为崇左市桉树的合理种植提出建议。

(3)说明如何借助桉树产业的合理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助其脱贫致富。

答案(1)桉树生长速度快,种植密度过大,砍伐周期短,水分和土壤肥力过度消耗,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土壤生产力下降;化肥、除草剂过度使用导致水质恶化、土壤污染;除草剂的使用及烧山除草去杂,导致原生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当地山区降水丰富,原生植被的退化导致植被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水土流失加剧。

(2)控制桉树种植密度,合理调整桉树种植面积;禁止烧山,保护原生植被;合理使用化肥及除草剂;延长桉树砍伐的时间间隔;禁止在耕地、水源地种植。

(3)桉树苗及木材出售增加农民收入;桉树种植带动造纸、木材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利用桉树林发展林下养殖和生态旅游,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政府财政收入,增加扶贫资金,促进扶贫工作开展。

【五年高考】考点一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防治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

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

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018海南单科,16,3分)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①固定表土②减少径流③沉积泥沙④降低风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A2.(2018海南单科,17,3分)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

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D.枯水期集中放水答案 D3.(2018海南单科,18,3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答案 C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4.(2016海南单科,16,3分)该固定沙丘()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 C5.(2016海南单科,17,3分)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①风速较大②蒸腾量较大③气温较高④降水较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B6.(2016海南单科,18,3分)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B.种草C.栽灌木D.自然演化答案 D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

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

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况1253.0无明显洪峰2480.3无明显洪峰35100.1无明显洪峰4273.2无明显洪峰5290.7洪峰流量346m3/s6254.4洪峰流量1750m3/s7.(2018课标Ⅱ,9,4分)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答案 B8.(2018课标Ⅱ,10,4分)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B9.(2018课标Ⅱ,11,4分)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B.沟谷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答案 D考点二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