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

学校:八一路小学 教者:吴思佳 时间:2012下 第一单元:心灵驿站 1.爱在重阳 活动目标: 1.在认知上,使学生知道“孝敬长辈,尊老敬老”是每个人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在体验中,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老年人的身体、生活、思想等状况,从而理解、关心、尊重老人,培养学生孝敬长辈、尊老敬老的美德。 3.通过实践,进一步深化理解他人、关心他人、服务他人的意识,使学生有有一颗关爱他人之心,有一份关爱他人之责,并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来,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质,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4.通过观察、调查、访问、总结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组织表达能力何团队合作精神,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个性的发展。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1)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敬老的文字、图片资料。 (2)联系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或敬老院有关领导,为学生作“尊老敬老”专题讲座。 (3)做好成果展示活动的准备。 2.学生准备 (1)整理各科教材中“尊老敬老”的图片、文章。 (2)收集古今中外“孝敬长辈,尊老敬老”的名言佳句、名人故事。 (3)各小组自备相机,准备拍摄家庭或社会上反映尊老方面的照片及外 出活动的照片。 (4)上网收集资料,准备制作有关尊老敬老的特色网站。 活动组织: 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活动小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居住区域,集资组建小组,选出组长一名,由组长带领组员制定活动计划。在开展时间活动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教育,增强学生的文明意识;同时要做好与相关单位的联系工作,保证学生活动的有效开展。 活动时间: 一个月左右。 第一周:全体学生交流、展示收集的资料、图片;在家观察、感受老人的生活。 第二周:分组活动,走访邻里,走入社区,走进社会,报道尊老的典型事例,捕捉敬老的感人镜头。 第三周:走进社区,走进老人,联系长期服务对象,制定活动计划,开展定期活动。 第四周:亲手制作贺卡,向自己家中的老人以及自己联系的服务对象致以节日的问候。 第五周:开展班队主题活动,展示各小组的成果,进行总结评价。 活动过程: (一)收集资料 1.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重点收集重阳节的有关资料。 2.教师向学生推荐与老人有关的书籍、报刊,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引导他们认真阅读并将典型故事记下来,结合自己的感想,准备交流。 3.上网收集资料。利用“酷站漫游”提供的网址和利用关键词上网搜寻有关尊老敬老的资料,为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观察回忆 1.教学中充分联系学生的家庭生活实际。学生细心观察自己的爷爷、奶奶的生活起居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所得。 2.利用双休日,通过“与爷爷奶奶互换角色”,亲身体验老人的生活,真切感受他们的辛劳。 3.引导学生回忆平日里爷爷奶奶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老人的敬爱。 4.了解学生对爷爷奶奶的关爱程度,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利用重阳节到来之际,设计活动方案,用实际行动为爷爷奶奶庆祝节日。 (三)调查访问 为了全面掌握地区老人的生活状况,提高学生的尊老意识,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开展调查、访问、参观等活动。 1.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调查的目的设计调查表,开展问卷调查工作,并统计汇总百分比,进行交流反思,及时记下调查后的感受。 2.根据调查反馈情况,确定访问对象(邻里尊老敬老的先进典型),指导学生根据采访对象的不同,设计相应的问题进行采访,做好记录,认真写 好采访日记。 3.各小组到社区找到自己的长期服务对象,利用双休日,组织探望,并为他们打扫卫生,跟老人聊天、谈家常,了解对方情况,深入开展体验活动。 4.学生调查访问活动结束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根据各自的特长把所见所闻及时地写下来、画下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社会宣传报道,扩大社会影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查访问阶段,学生虽是活动的主体,但教师的指导还是不必可少的。教师要及时与相关单位、个人联系,保证学生活动得以有效开展。采访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调查采访时的态度、方法,做好活动前的物质准备和活动过程的资料收集,有意识地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各项阶段性活动给予肯定性的评价。 (四)合作交流 1.教师要利用晨会、班会,组织学生交流收集的尊老敬老的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 2.小组合作制定一份重阳节活动方案,各小组具体谈谈活动方案的实施步骤。 3.学生出示调查统计结果,交流采访后收集的信息,向同学介绍在调查采访过程中的体会。 4.展示参观访问中拍摄的照片或录像,并向同学谈谈参观后的感受。 5.在各组组长交流时,教师要和其他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活动成果,并建议学生把感兴趣和感受深的内容记录下来,认真收集资料,分类整理。 6.找找合作伙伴,排练1——2各尊老敬老主题的节目,参加班级“关爱老人,从我做起”主题队会。 (五)成果展示 1.写一写 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了解邻里尊老敬老的先进事例,报道社会上尊老敬老的感人事迹,写好尊老敬老的体验征文。 2.展一展 举办一次“关爱来人,从我做起”的作品展,展出学生在活动中的有关图片、展片、绘画、书法作品以及精心制作的节日贺卡。 3.演一演 在“关爱老人,从我做起”主题队会中表演自编自演或与他人合作的节目,展示自己的特长。 4.赛一赛 根据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一份有关尊老敬老的演讲搞,参加班级组织的演讲比赛。

活动评价: (一)学生评价 活动结束后,可按小组汇集活动过程的材料(包括 收集的资料、设计方案、体验文章以及观察记录卡、自制贺卡、书画作品、调查报告、采访记录、活动照片、家长的评价表、队活动资料、演讲稿等)。教师引导学生队自己活动的成果进行反思,把自己的活动收获及时记下来。 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可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中的团结协作精神、人际关系的协调性、与同伴的分享交流情况、活动成果的独创性、活动反思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教师评价 教师的评价要贯穿于活动的始终,要重视活动过程的评价,重视评价的发展功能。评价应以激励为主,要肯定和发展每位学生身上的潜能,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努力形成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以利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爱在重阳活动评价表 项目 评议人活动表现活动成果综合评价 活动次数兴趣程度协作精神人际关系交流分享 本 人 同 学 教 师 2.垃圾分类可行性 一、设计意图与说明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你知道这些垃圾 到哪里去了吗?它们通常是先被送到堆放场,然后再送去填埋。垃圾填埋的费用高昂,处理1吨垃圾的费用约为200~300元人民币。以北京为例,日产垃圾12000吨,算一算每天该是多大的一笔支出,而且这么大量的垃圾需要把多少土地变成填埋场,变成填埋场后的土地渗漏的有毒物质,侵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于是西方国家应用另一种垃圾处理方法即焚烧,虽然不会占用大量土地,但不仅投资惊人,而且焚烧后产生的所体会增加二次污染的风险。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垃圾处理是不是就是就是束手无策了吗?其实办法是有的,就是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 通过本次活动,积极利用环境资源优势,从实际入手,从小事入手,抓环境、转理念、导行为,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提高、不断关注环保,形成充满绿色氛围、充满生命气息的校园文化,即绿色的校园、绿色的课程、绿色的理念、绿色的行为。 二、活动过程设计 1.观察在线 (1)根据你对垃圾问题的认识,把下面有联系的两项用直线连接起来。 玻璃瓶 扔在地上,有毒物质会污染土壤 废电池 堆成肥料 铝罐 回收,熔化制成新品 废报纸 几十年不腐烂,污染环境 剩饭 回收后可做成再生纸 枯树叶 原料从矿产中提炼出来,无限开采会用尽 泡沫塑料 回收利用比用原料制造新产品节省原材料 铁丝 堆放在露天会寄生细菌,产生异味,污染环境 杀虫剂罐子 瓶内残液有毒,不能倒入水中 (2)垃圾被称为“放错了地方的原料”,生活中所有的垃圾都有再利用的价值,但回收利用的关键是分类。你能把下面垃圾公成三类吗? 易拉罐 废报纸 建筑垃圾 铁罐 盒子 果皮果壳 2.点击问号 (1)你所生活的城市、社区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2)你实行过垃圾分类吗?试一试,并把过程记录下来。 我的感受: (3)你认为实行垃圾分类可能吗?主要困难在哪儿? 3.巧手作坊 (1)设计一份垃圾分类可行性调查问卷。 (2)你对垃圾分类的认识(请填写在横线上) 4.携手共享 (1)你是如何开展调查的?请熟人帮助还是直接到不同单位发放问卷,请求协助的? (2)你如何进行统计并把统计结果反映出来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