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2.9 圆孔衍射光斑图样的观测(2014年09月19日更新)

实验2.9 圆孔衍射光斑图样的观测(2014年09月19日更新)


心 中 学 教 验 义 图 6 夫琅禾费圆孔衍射装置图 实 1.激光器架,2.He-Ne 激光器,3.扩束器(f = 4.5 mm),4.二维架,5.准直透镜(f 讲 = 150 mm),6.二维架,7.圆孔板,8.成像透镜(f =90 mm),9.二维架,10.白屏,11.升 理 验 降调节座, 12、13、14、15.二维平移底座,16.升降调整座 物 实 (2)实验步骤 学 部 ① 参照图 6 沿平台放置各光学元件,调节共轴,在白屏上获得衍射图样。 山大 内 ② 让白屏沿光轴方向移动,逐渐远离或靠近圆孔,注意观察衍射光斑的变化情况,记录现象 中 并加以解释。特别注意光斑中心是否会出现亮暗的周期性变化?移动白屏的过程中需保持成像透
在白屏上可观察到圆孔衍射的光斑。 让观察屏沿光轴方向移动,逐渐远离或靠近圆孔,注意观察衍射光斑的变化情况,特别是光斑
中心的变化情况。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加以解释。 (3)验证半波带理论 记录衍射图样中心处为暗斑和亮斑时各光学元件的位置。在线性坐标上标出亮点和暗点的位置,
并通过半波带的计算验证测量的合理性。 选择不同的圆孔,重复上述实验并解释现象。 (4)用数码相机测量衍射光斑的相对光强分布 采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菲涅尔圆孔衍射的光斑,采用 Photoshop 或 MatLab 等软件,根据拍摄图

(a)菲涅耳衍射
图 1 衍射的种类
(b)夫琅禾费衍射
中山大学理工学院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在网络上传播,或用于其它盈利目的。
page 1 / 6
2014 年 09 月 19 日版
中山大学《基础物理实验(II)》课程实验讲义
实验 2.9 圆孔衍射相对光强分布
1.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是研究衍射现象的理论基础,可简述为:波前 S 上每个面元 dS 都可以看成 是新的振动中心,它们发出次波。如图 2 所示,在空间某一点 P 的振动是所有这些次波在该点的相 干叠加。
中山大学《基础物理实验(II)》课程实验讲义
实验 2.9 圆孔衍射相对光强分布
实验 2.9 圆孔衍射光斑图样的观测
[ 实验目的 ]
1. 观察菲涅尔圆孔衍射和夫琅禾费圆孔衍射光斑。
2. 掌握圆孔衍射空间光场分布的测量方法。。
3. 掌握衍射图像相对光强的图像处理方法。
[ 仪器用具 ]
光源(激光器、低压钠灯),光学元件(扩束镜 f = 6.2 mm、物镜 f =70 mm、小孔φ=1mm、多孔
教 密测量和近代光学技术中,衍射已成为一种有力的研究手段和方法。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尺寸接近于光波长的障碍物时(如狭缝、小孔、细丝等),会发生偏离直线
验 义 传播的现象而进入按直线传播划定的阴影区内,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衍射。光的衍射现象通常分为两 实 讲 类,一类是菲涅耳衍射,一类是夫琅禾费衍射。菲涅耳衍射原理如图 1(a)所示,指光源和观察屏 理 验 (即衍射图样所在位置)或其中任意一个与障碍物的距离为有限远的情况。夫琅禾费衍射的原理如 物 实 图 1(b)所示,指光源和观察屏两者与障碍物的距离均为无限远的情况,即入射光和衍射光都是平 学 部 行光束,也称为平行光束的衍射。由于衍射后的平行光难以直接观测,可以近似地或利用光学成像 山大 内 系统(透镜)将平行光聚焦后进行观测,所以夫琅禾费衍射的实际光路可以有多种变形。
page 3 / 6
2014 年 09 月 19 日版
中山大学《基础物理实验(II)》课程实验讲义
实验 2.9 圆孔衍射相对光强分布
若图 4 中透镜 L2 的焦距为 f 2,则艾里斑的半径为 ∆ = tan
实验中,若使观察屏离圆孔的距离足够远,则 很小,tan ≈ sin
(8) ≈ ∆ 。代入式(7)可得
(5)
(3)除中央主极大外,其他光强极大值(亮条纹)对应的位置为
验 义 sin = 0.819 ⁄ , sin = 1.333 ⁄ , sin = 1.847 ⁄ ,…… (6) 实 讲 衍射图样是一组同心的明暗相间的圆环。当连续改变观察屏与圆孔之间的距离时,衍射图样的中心 山大学物内理部实验 始终保持为明亮,不会出现明暗的交替变化。
= 1−
+
!−
!+
! +⋯
其中 = ( sin )⁄ , 为衍射圆孔半径, 为波长。该式可用一阶贝塞尔函数表示为
(2)
=
=
()
(3)
由式(3)可得
(1)中央光强最大的位置为

中 sin = 0
(4)
(2)光强极小值(暗条纹)对应的位置为

教 sin = 0.610 ⁄ , sin = 1.116 ⁄ , sin = 1.619 ⁄ ,……

图 4 正入射到圆孔上的平面波的夫琅禾费衍射
可以证明,以第一暗环为边界的中央亮斑的光强约占整个入射光束光强的 84%,这个中央亮斑
称为艾里斑(或爱里斑,Airy disk),其半角范围为
∆ ≈ sin = 0.610 ⁄ = 1.22 ⁄
(7)
其中 D 为衍射圆孔的直径。
中山大学理工学院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在网络上传播,或用于其它盈利目的。
2.夫琅禾费圆孔衍射 (1)按如图 6 所示装置安装光路,并调节各元件等高同轴。 夫琅禾费衍射要求平行光入射,这里可采用两种方法来实现。一是如图 6 所示,在扩束镜后加 多一个凸透镜,两透镜的焦点重合构成平行光管,使扩束后的光束变成平行光。第二种方法是直接 撤去图 6 中的扩束镜,让激光器发出的光束直接照射圆孔。由于激光束很细,发散角小,第二种方 法只能用来观测很小圆孔的夫琅禾费衍射,当小孔的直径与光束的直径为同一量级甚至大于光束直 径时,夫琅禾费衍射的前提条件不成立,必须采用第一种方法扩束。
∆ = 1.22
(9)
[ 实验内容及步骤 ] 1.菲涅耳圆孔衍射 (1)按如图 5 所示装置安装光路,并调节各元件等高同轴。
心 中 学 教 理实验验讲义 图 5 菲涅耳圆孔衍射装置图 物 1.激光器架,2.He-Ne 激光器,3.扩束器(f = 6.2 mm),4.二维架,5.圆孔板,6.白屏, 实 7.升降调节座, 8.二维平移底座,9.三维平移底座,10.升降调整座 大学 部 (2) 调节与观察 山 内 将图 5 中的圆孔板旋转至φ1.5 mm 的圆孔通光。底座 9 和底座 10 间的距离尽可能小,使得扩束 中 后激光束的直径大于被观测小孔的直径。底座 8 和底座 9 间距为 20-30cm。仔细调节上述元件共轴,
物 实 ( ) = − + − ⋯ + = + (−1)
(1)
学 部 在菲涅耳圆孔衍射实验中,若(1)观察屏不动,只改变圆孔的直径 d,或(2)保持圆孔的直
山大 内 径不变,只是改变观察屏与圆孔之间的距离,均可以使半波带的数目发生改变。当半波带的数目为
中 奇数时,屏中央出现亮纹;当半波带的数目为偶数时,屏中央出现暗纹。故连续改变观察屏与圆孔
片的灰度获取光斑沿直径方向相对光强分布的定量数据,并作出相对光强的分布曲线。
中山大学理工学院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在网络上传播,或用于其它盈利目的。
page 4 / 6
2014 年 09 月 19 日版
中山大学《基础物理实验(II)》课程实验讲义
实验 2.9 圆孔衍射相对光强分布
图 2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2. 菲涅尔圆孔衍射--半波带法
学 半波带法是处理次波相干叠加的一种简化方法。如图 3 所示,取波前 Σ 为以点源S为中心的球 教 面(等相面),设其半径为 R,其顶点 与场点 的距离为 b 。以 为中心,分别以( + ⁄2)、( + )、 验 义 ( + 3 ⁄2)、( + 2 )……为半径作球面,将波前 Σ 分割为一系列环形带。由于这些环形带上的点 O 、 实 讲 、 、 、 …到 的光程逐个相差半个波长,故称之为半波带。 点的合成振幅A( )为各个 理 验 半波带振幅的叠加。设第 个半波带在 处的振幅为 ,则
板φ=0.2mm-1.5mm、测微目镜)、调节架和底座(通用底座、升降调整座、二维平移底座、透镜架、
二维调节架、激光器架、测微目镜架)、观测设备(白屏、光功率计及探头、像素不低于 600 万的数
码照相机)

[ 实验原理 ]

学 光的衍射是光的波动性的基本特征之一,在光谱分析、晶体分析、全息技术、光信息处理等精
心 中 学 教 山大学物内理部实实验验讲义 中
中山大学理工学院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在网络上传播,或用于其它盈利目的。page 6 / 6214 年 09 月 19 日版
镜与白屏之间的距离不变。 ③ 测量艾里斑的直径 e,选择 5 个不同孔径的小孔,重复这种测量。 ④ 据已知波长(λ=632.8nm)、衍射小孔直径 D 和物镜的焦距 f,验证式(9)。
(3)用数码相机测量衍射光斑的相对光强分布 采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艾里斑,记录数码相机与艾里斑之间的距离。然后在相同距离下用数码 相机拍摄毫米尺的像。将艾里斑和毫米尺两张图片进行比对,也可以较精确地获得艾里斑直径的数 值。采用 Photoshop 或 MatLab 软件编程,根据拍摄图片的灰度还可以获得圆孔衍射光斑相对光强分 布的定量数据。 [ 思考题 ] 1. 列举可以获得衍射光斑光强分布的方法,并简述其原理。
之间的距离时,衍射图样的中心点会出现明暗的交替变化。
图 3 半波带法原理图
中山大学理工学院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在网络上传播,或用于其它盈利目的。
page 2 / 6
2014 年 09 月 19 日版
中山大学《基础物理实验(II)》课程实验讲义
实验 2.9 圆孔衍射相对光强分布
3.夫琅禾费圆孔衍射 夫琅禾费衍射是平行光的衍射,在实验室有限的空间中,需使用两个透镜。如图 4,位于透镜 L1 物方焦面上的点光源经透镜后成为平行光,照射在衍射屏上。衍射屏开口处的波前向各方向发出 次波(衍射光线)。方向彼此平行的衍射线经透镜 L2 后会聚到像方焦面的同一点上,从而在像方焦 平面上得到圆孔衍射的图样,观察屏上任一点的光强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