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1.常见的动力学图象及问题类型2.解题策略——数形结合解决动力学图象问题(1)在图象问题中,无论是读图还是作图,都应尽量先建立函数关系,进而明确“图象与公式”“图象与规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函数关系读取图象信息或描点作图。
(2)读图时,要注意图线的起点、斜率、截距、折点以及图线与横坐标轴包围的“面积”等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尽可能多地提取有效信息。
考向动力学中的v-t图象【例1】(多选)(2015·全国Ⅰ卷,20)如图1甲,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图线如图乙所示。
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0、v1、t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图1A.斜面的倾角B.物块的质量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解析由v-t图象可求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v0t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mg cos θ=ma ,即g sin θ+μg cos θ=v 0t 1。
同理向下滑行时g sin θ-μg cos θ=v 1t 1,两式联立得sin θ=v 0+v 12gt 1,μ=v 0-v 12gt 1cos θ,可见能计算出斜面的倾斜角度θ以及动摩擦因数,选项A 、C 正确;物块滑上斜面时的初速度v 0已知,向上滑行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末速度为0,那么平均速度为v 02,所以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远距离为s =v 02t 1,根据斜面的倾斜角度可计算出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为s sin θ=v 02t 1×v 0+v 12gt 1=v 0(v 0+v 1)4g ,选项D 正确;仅根据v -t 图象无法求出物块的质量,选项B 错误。
答案 ACD考向 动力学中的F -t 图象【例2】 (多选)(2019·全国Ⅲ卷,20)如图2(a),物块和木板叠放在实验台上,物块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绳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细绳水平。
t =0时,木板开始受到水平外力F 的作用,在t =4 s 时撤去外力。
细绳对物块的拉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木板的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c)所示。
木板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
重力加速度取10 m/s 2。
由题给数据可以得出( )图2A.木板的质量为1 kgB.2 s ~4 s 内,力F 的大小为0.4 NC.0~2 s 内,力F 的大小保持不变D.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解析 木板和实验台间的摩擦忽略不计,由题图(b)知,2 s 后物块和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F 摩=0.2 N 。
由题图(c)知,2~4 s 内,木板的加速度大小a 1=0.42 m/s 2=0.2 m/s 2,撤去外力F 后的加速度大小a 2=0.4-0.21 m/s 2=0.2 m/s 2设木板质量为m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木板有:2~4 s 内:F -F 摩=ma 14~5 s 内:F 摩=ma 2且知F 摩=μmg =0.2 N解得m =1 kg ,F =0.4 N ,μ=0.02,选项A 、B 正确,D 错误;0~2 s 内,由题图(b)知,F 是均匀增加的,选项C 错误。
答案 AB考向 动力学中的F -x 图象【例3】 (2018·全国Ⅰ卷,15)如图3,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 ,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 作用在P 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以x 表示P 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 与x 之间关系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图3解析假设物块静止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则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kx0=mg,在弹簧恢复原长前,当物块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k(x0-x)-mg=ma,由以上两式解得F=kx+ma,显然F和x为一次函数关系,且在F轴上有截距,则A正确,B、C、D错误。
答案 A考向动力学中的F-a图象【例4】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
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以a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F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
能正确描述F与a之间的关系的图象是()解析当拉力F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块静止不动,加速度为零,当F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根据F-f=ma知,随F的增大,加速度a线性增大,故选项C 正确。
答案 C1.如图4所示,一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下端固定于桌面,现将一物块放于弹簧上同时对物块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外力,并使系统静止,若将外力突然撤去,则物块在第一次到达最高点前的v-t图象(图中实线)可能是选项图中的()图4解析撤去外力后,物块先向上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重力与弹力相等时速度达到最大值,以后再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当物块与弹簧分离后,再做竖直上抛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为0,故A项正确。
答案 A2.(多选)如图5甲所示,静止在水平面C上足够长的木板B左端放着小物块A。
某时刻,A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
A、B间最大静摩擦力大于B、C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则在拉力逐渐增大的过程中,下列反映A、B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及A 与B间摩擦力f1、B与C间摩擦力f2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图5解析当拉力小于B、C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时,A、B保持静止没有加速度,所以B项错误;此时f1=f2=F,即两个摩擦力都随拉力增大而增大,在拉力增大到等于B 、C 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至A 、B 间达到最大静摩擦力这段时间,A 、B 一起向前加速,加速度a =F -f 2maxm A +m B ,A 、B 间的静摩擦力f 1=m B a +f 2max =m B F +m A f 2max m A +m B,B 、C 之间变成了滑动摩擦力保持不变,所以D 项正确;当拉力再增大时,A 、B 之间也发生了相对滑动,A 、B 之间变成了滑动摩擦力,即不再变化,此时A 的加速度a ′=F -f 1max m A,综上所述可知A 、C 项正确。
答案 ACD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1.连接体多个相互关联的物体连接(叠放、并排或由绳子、细杆联系)在一起构成的物体系统称为连接体。
连接体一般具有相同的运动情况(速度、加速度)。
2.解决连接体问题的两种方法考向 相对静止类【例5】 (多选)(2015·全国Ⅱ卷,20)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
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 和Q 间的拉力大小为F ;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车厢以大小为23a 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P 和Q 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 。
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A.8B.10C.15D.18解析 设挂钩P 、Q 西边有n 节车厢,每节车厢的质量为m ,则挂钩P 、Q 西边车厢的质量为nm ,以西边这些车厢为研究对象,有F =nma ①P 、Q 东边有k 节车厢,以东边这些车厢为研究对象,有F =km ·23a ②联立①②得3n =2k ,总车厢数为N =n +k ,由此式可知n 只能取偶数,当n =2时,k =3,总节数为N =5当n =4时,k =6,总节数为N =10当n =6时,k =9,总节数为N =15当n =8时,k =12,总节数为N =20,故选项B 、C 正确。
答案 BC考向 相对运动类【例6】 (多选)(2019·江苏七市三调)如图6甲所示,物块A 、B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B 受到大小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拉力F 的作用,A 、B 间的摩擦力f 1、B 与地面间的摩擦力f 2随水平拉力F 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
已知物块A 的质量m =3 kg ,取g =10 m/s 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 )图6A.两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B.当0<F <4 N 时,A 、B 保持静止C.当4 N <F <12 N 时,A 、B 发生相对运动D.当F >12 N 时,A 的加速度随F 的增大而增大解析 根据题图乙可知,发生相对滑动时,A 、B 间滑动摩擦力为6 N ,所以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f 1m mg =0.2,选项A 正确;当0<F <4 N 时,根据题图乙可知,f 2还未达到B 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此时A 、B 保持静止,选项B 正确;当4 N <F <12 N 时,根据题图乙可知,此时A 、B 间的摩擦力还未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所以没有发生相对滑动,选项C错误;当F>12 N时,根据题图乙可知,此时A、B发生相对滑动,对A物体有a=f1mm=2 m/s2,加速度不变,选项D错误。
答案AB1.(2019·天津十二重点中学二模)如图7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向右加速运动时,物块与竖直车厢壁相对静止,不计空气阻力。
若作用在小车上的水平拉力F增大,则()图7A.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变B.物块受到的合力不变C.物块可能相对于车厢壁滑动D.物块与车厢壁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不变解析物块受力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物块有N=ma,对物块和小车整体有F=(M+m)a,联立可得a=FM+m ,N=mM+mF,水平拉力F增大时,加速度a增大,车厢壁对物块的弹力N增大,物块与车厢壁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增大,物块相对于车厢壁仍然保持静止,选项C、D均错误;物块在竖直方向受力平衡,则f=mg,即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变,选项A正确;物块受到的合力等于N,N随F的增大而增大,选项B错误。
答案 A2.如图8甲所示,质量为m0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小车上用细线悬吊一质量为m的小球,m0>m,用一力F水平向右拉小球,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a向右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α角,细线的拉力为T。
若用一力F′水平向左拉小车,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a′向左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也成α角,如图乙所示,细线的拉力为T′。
则()图8A.F′=F,T′=TB.F′>F,T′=TC.F′<F,T′>TD.F′<F,T′<T解析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由于小球竖直方向上所受合力为零,可知T cos α=mg,T′cos α=mg,所以T=T′。
对于题图乙中的小球,水平方向有T′sin α=ma′,对于题图甲中的小车,水平方向有T sin α=m0a,因为m0>m,所以a′>a。
对小球与车组成的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0+m)a,F′=(m0+m)a′,所以F′>F,选项B正确。
答案 B3.(2019·广东惠州第二次调研)如图9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