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概况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外国人来华学习汉语的历史:东汉、隋唐、明清我国学者在国外从事汉语教学:建国(1949)以来: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创期(1950 --- 1978)1.初创阶段(1950 – 1961)1950年9月,清华大学成立了“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任课教师、教材1952年9月28日,原“清华大学语文专修班”更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1951 — 1961接受了60多个国家3315个留学生。

此外,在广西还为越南培养了数千名留学生1952年我国政府开始向国外派遣汉语教师。

教学特点:(1)教师曾在国外任教过,借鉴国外第二语言教学经验,把教外国人汉语与教本国人汉语区分开来。

(2)名家初期参与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具有高起点、实力强特点。

2.巩固阶段(1962 – 1966)、1962年6月26日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

1965年1月9日,更名为北京语言学院。

1962 —1965 接受了3944个留学生。

此外,还承担了3000多越南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任务。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4000多留学生被责令回国,少数坚持到1968年6月结束课程才回国。

1971年4月北京语言学院被宣布撤消。

科研:教学法,实践性原则,强调运用,“精讲多练”、“语文并进”,听说读写全面要求。

3.恢复阶段(1972 – 1977)70年代初,国际环境: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美国总统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13个国家先后与我国建交。

1972年10月30日,中央重视:总理亲自批示恢复北京语言学院。

1973年9月北语开学,接受42个国家383名留学生。

1977年北语在校留学生为1217人,从1972年到1977年共接受留学生2266人。

教学:实践性原则,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深入工厂、农村)相结合。

课程设置:听说、读写分两种课型进行试验。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确立期(1978年 ---) :1978年改革开放,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得到空前发展。

1978年到1988年,全国接受了130多个国家的46938名长、短期留学生。

到了1997年全国在校留学生已是43712名,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校已达300多所。

1.创建学科理论架构阶段(80年代)(1)学科意识增强,科学研究风气浓:设计课堂教学、教材、测试、语言与文化。

(2)探讨学科理论架构:提出学科体系模式,讨论学科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等问题。

(3)科研成果明显:论文、专著,基础研究成果累累。

(4)课堂教学提出了“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原则以及“交际性原则”。

2.深化学科理论研究阶段(90年代)(1)开始探讨学习规律——语言习得研究。

(2)借鉴相关学科研究理论成果。

(3)标准化研究开始起步:成果有《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1992)、《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1996)、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等级大纲(词汇、语法)》(1995)。

思考题:1.对外汉语教学初创十年有哪些特点?2. 60年代初期对外汉语教学有哪些教学原则?3. 80年代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架构是什么?4. 90年代学科建设的深化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二章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 第二章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研究一直被看作是研究的重点。

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同样重视学科理论基础的研究与探讨。

一般来说,对对外汉语教学学科能起到支撑作用,直接或间接影响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有关学科及理论,就应该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

吕必松在《关于语言教学法问题》(1982)中指出:“语言教学法实际上是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授规律的总和”,探讨与阐释这些规律“必须依靠语言学、心理学和哲学的理论指导”,“所以语言学、心理学和哲学是语言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盛炎在《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1990)中指出,汉语教学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应该是多学科性的,其中哲学、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是必不可少的”。

赵金铭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2004)中认为,对外汉语研究的理论基础“应该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

刘珣在《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2000)中指出:“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对外汉语教学受到多种学科的启示和影响。

其中,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文化学已成为对外汉语教学最直接、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章兼中在《国外外语教学发主要流派》(1983)中说,“外语教学法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

它与哲学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邻近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尽管各家说法有异,大体来说,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基本有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和哲学等五个学科理论。

其中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几乎是以上各家公认的,也是国内外第二语言教学界公认的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

此外,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教学行为,语言教学无不与文化因素有关的,文化学自然也就成了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哲学为学科建设与研究提供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指导,它也就自然而然成为本学科理论基础之一。

由于时间关系,文化学与哲学不在此课作为讨论内容。

总之,学科理论是一门学科赖以形成的基石,是学科发展的原动力,是学科理论体系的有利支撑。

只有不断加强学科理论基础的研究,才能有效地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水准。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综合交叉学科。

我们认为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是其直接、重要的理论基础。

如果说语言学、文化学主要作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和目的,那么教育学和心理学则主要作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途径。

对外汉语教师无论从教学还是科研都应了解与具备这方面的基本知识。

我们重点介绍语言的基本特征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语言学的发展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影响;功能语言学中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话语分析和会话分析、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义理论等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我们要分析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些特点。

我们还要探讨普遍教育规律,教育的作用、目的,尤其对外国学习者的教育问题;教育过程与教学原则;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讨论题:1.何谓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2.专家们认为哪些学科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你的意见如何?第三章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与教学■ 第一节总体设计、课程设置与大纲研制研究表明,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属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体系中的应用理论,是核心,是学科存在的标志。

一.总体设计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选择最佳教学方案;使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互相衔接的整体;使全体教学人员根据分工进行协调行动。

总体设计操作程序是:分析教学对象、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确定教学原则、规定教学途径、明确分工及对教师的要求。

二.课程设置课程就是教学内容,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第二语言教学的内容:语言要素;听、说、读、写技能;交际能力等。

对外汉语教学基础阶段的主要课程:汉语技能课、汉语言知识课、文化知识课。

三.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制订的、对具体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进行规范的指导性文件。

大纲分类:按语言要素分别制订,如语法大纲、句型大纲、词汇大纲、汉字大纲等;根据语言的运用制订,如情景大纲、功能大纲、意念大纲等。

大纲的使用范围、对象不同,现有的大纲分测量汉语水平的等级大纲和以教学为主要目的的实用型教学大纲。

1.等级大纲已有《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汉语水平等级标准》、《词汇等级大纲》和《语法等级大纲》等。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主要根据听、说、读、写(译)四项技能分别进行描写,将汉语水平分为一、二、三、四、五级。

《词汇等级大纲》筛选出了频率高、实用度大的词汇。

把对外汉语教学词汇分1000词、3000词、5000词、8000词4个界标。

据分析,8000常用词的语料覆盖率为95%左右。

修改后的词汇总数增至8822个。

〈汉字等级大纲〉确定甲级字800个,乙级字804个,丙级字601个,丁级字700个,共计2905个。

〈语法等级大纲〉(试行)的甲级语法133个项目,乙级语法249个项目,丙级语法207个项目,共589个语法点。

编教材时,一般要求选用的语法点不能少于大纲中的70 ---- 90%。

经修改与增补,甲级有129项语法点,乙级有123项,丙级有400点,丁级有516点,共有1168项点。

2.教学大纲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1988)、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学大纲〉、〈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功能大纲〉(1999)。

思考题:1.你是如何理解“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的?2.总体设计的核心内容应该是哪些?3.总体设计的操作程序与内容有哪些?4.等级大纲包括哪些?5.简单介绍一下现有的教学大纲。

第四章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第一节语言学习与习得一.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指研究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受经验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认为学习是受环境支配、获得经验而被动形成的行为的改变。

其理论基础是刺激—反应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人和动物的学习方式是属于试误性的。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他认为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的变化,强化可以增强反应概率。

2.认知学习理论;受哲学上的理性主义影响,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对环境和客观事物主动的认识和行为的主动的改变,是主体的认知过程。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顿悟和理解的认知过程。

完形说是最早的认知学习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顿悟学习可以避免盲目的试误学习。

“认知——发现说”是指掌握知识,并能主动探索知识。

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二.学习的类别、阶段与目标美国心理学家加涅()对学习的分类:(1)信号学习(signal learning)。

(2)刺激——反映学习(stimulus-response learning)。

(3)连锁学习(chaining)。

(4)言语联想学习(verbal association)。

(5)多种辨别学习(multiple discrimination)。

(6)概念学习(concept learning)。

(7)原理学习(principle learning)。

(8)解决问题的学习(problem solving)。

加涅认为学习行为可分八个阶段:动机、领会、获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

通过以上学习,应达到五种学习目标: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三.学习与习得1.定义:“学习”指在课堂环境下有老师指导,按照教学大纲、教材进行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有意识地掌握语言规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