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汽车精益模式的实践》读书笔记
许多公司急于在整个企业和延伸的企业层级快速推动精益。
进行简单的分析就可知道,大部分成本是供应的零组件,而且上游作业流程(例如产品开发)对制造的影响锁产生的乘数效应远大于对此上游作业流程的投资。
因此,为何不立刻从那些领域着手呢?我们的经验是,若过早地从整个企业及延伸企业层级着手推动精益的话,其弊将大于利,理由是:
1.在实际的作业中比较容易看出精益。
不要忘了,精益行动的早起阶段,主要是在学艺,但不幸的是,早期阶段也关系
到领导层的决策——必须以明显的、可测量的成果,向操生死大权的决策者推销精益思想。
若从固定的实际作业流程着手,最容易获得的初步的显著成果,有利于推销工作。
在纯服务性质的组织,固定程序的作业部分最容易实现精益,例如订单的输入,或医院里的检查室。
2.可能会有需求资源过多的风险。
管理层能调派从事精益行动的人员有限,你的重点应该是那些可以帮助你或得最佳成效和学习效果的人员。
就算管理层指派一个独立幕僚团队给“精益办公室”,也要先在工厂现场花一些时间于核心的创造价值的作业流程上,这对于他们比较有益,这样,他们才能开始深入了解精益,这样,他们才能开始深入了解精益,再把学到的东西转移到办公室环境中。
工作应用:
精益生产应该是针对一个广义的范围,汽车行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成本决定了企业赢利与否,丰田的精益生产理念被很多企业所采用,但更多的只是停留在表面和狭义的领域,往往局限于生产,也就是简单的车间生产,这或许更快和更明显的看到成就和效益,然而我认为在今天,要想获取更低的成本,这远远还不够,精益生产应该应用于每一个环节,尤其是近几年来,通货膨胀,原材料上涨等因素,而汽车确不能涨价,因此,公司应该就每一个部门和环节都应该贯彻精益生产的思想,为公司从一点一滴的地方积累和节约资金,也就为公司节约了成本。
尤其对于我们产品设计来说,这尤为关键,因为设计是源头。
内外饰的设计表面上没有多少技术含量,而就前几年公司的表现来看,我认为内外饰设计虽然不难,但重点在于将精益生产的概念融入进去,例如,一个产品开发出来了,进过验证,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顾客不满意,或者说APEAL分数不高,那就需要改善,一涉及改善,那相应的就需要成本和时间,这就直接的给企业增加了成本,因此,在内外饰设计上,我认为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产品的设计分析,将一切问题前移
根据以往的做法,内外饰的工程设计是在P2后才介入,而这个时候,如果有很多
问题的话,局限于造型和整车的状态,就不能完全更改了,也就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增加了成本。
所以说,内外饰的设计也应同整车一起开发,从造型乃至预言分析就需要完全介入,市场上流行什么样的内外饰风格和工艺、顾客会抱怨哪些细节等等这些需要在最初的阶段就要考虑。
2、严谨设计,经得起推敲
对于工程设计来说,就要一次将产品做对做好,坚决不犯前人犯的错误,这就需要我们从平时的点滴积累起来,时刻学习,认真总结前人的错误,从中吸取经验。
每一个结构的设计都应该经得起推敲,如果一个人的经验优先,就应该发挥团队每一个人的力量,共同参与评审,对每一个断面的数据都不要放过,做到精准,这样就不至于后期出现大的整改,不仅仅在整改费用上为公司节省了,而且在项目周期上也大大的减少了,这就体现了精益的思想。
3、打造团队氛围和良性循环
对于我们基层领导来说,没有比带领好团队更重要的事了,因为角色定位决定我们不仅仅是要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更重要的是要给我们的团队每一个成员这样的成绩,而要想团队能持续发挥自我学习是最重要的,团队中的核心力量是员工,只有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做到持续学习,让老员工影响新员工,才能让团队有这样的氛围和良性的循环。
精益是永恒的话题,我们的使命告诉我们必须将此贯彻到工作的每一处,带好团队,提升自己的素质,精益求精,才能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