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课件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课件

第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的概念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第三节 梯度发展理论的动态表象 第四节 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1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的概念
• 梯度就是由低到高过渡的空间变化。如海拔高度 的变化;我国从南到北降水的变化,温度的变化。 杜能的农业圈层理论,经营水平由里向外,由高 到低的变化;韦伯的等费用线,由里到外,由低 到高的变化等。经济发展也是这样,中国的东中 西经济发展水平的层次变化;陕西的关中向陕南、 陕北梯层变化等。以人均收入为指标,以县域为 中心,可以给出全国不同收入水平的梯度变化。 有些区域变化急剧,线条密集、陡峭,有些区域 变化缓慢,线条稀疏。
16
1.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积累的优势
• 优势体现在:强大的科技力量,便捷的交 通与通信联系,完备的基础设施与优越的 协作条件,雄厚的资本,集中的消费市场。
• ①发达地区的这些优势,对技术密集型的兴旺工业部门又 强吸引力,如电子产品、生物技术、高新材料等;②由于 技术进步,工业布局的指向性发生巨大的变化,原料型、 销区形变的不明显,且销区型布局逐步强化,加剧了极化 效应,其原因有以下七点:
13
• 经济的梯度是发展是一个规律。为什么中国有很 多中外合资企业,发达国家为什么愿意在发展中 国家办企业,一是由于发展中国家有低廉的劳动 力、土地等,从而形成成本价格优势;二是有市 场优势,这个市场不仅是发展中国家,而且是发 达国家。因为发达国家进行同类产品生产,由于 资源要素价格较高,生产成本高利润空间小,所 以,在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产品同样可以以较低的 成本打开发达国家的市场。
动现象”)
• ①发达地区在落后地区的投资,到一定时期要通过不同的 方式收回,并带回利润;②资金也是讲效益的(钱也是嫌 贫爱富的)改革开放后,中西部农村的资金大量流向东部 地区和城市的,流向二三产业;③中西部的劳动力向东部 流动(水向低处流,人向高处走,这是一个规律);④发 达地区总是在改善条件的基础上,发展新兴产业,产业结 构不断得到优化和提升,落后地区始终只是能发展停滞产 业和衰退产业,使产业结构很难得到改善。
12
这是因为,这些地区受到资金、技术的限制,除了发展这一 类型的企业以外,很难有其他选择。结果,为争夺市场而进 行的斗争异常激烈。在竞争中,发达地区、最发达地区往往 并不处于优势地位。因为它们的技术优势、聚集经济优势对 这些业已转变成简单劳动密集型的衰退部门来说,已经没有 多大意义。而工资高、地租高、原材料价格高、税高却成为 它们致命的弱点。自此,一些发展中国家、落后地区完全可 以凭借地租低、工资低、原料价格低、税轻等方面的优势, 在这些领域中打败发达地区的竞争对手。有鉴于此,发达地 区特别愿意向落后地区转移有关技术,出让设备,扶植它们 向这方面发展。这种种原因又促使处在成熟阶段及衰退阶段 的工业部门,向处在经济发展最低梯度的地区转移。
17
• 第一,由于加工工业技术进步,原料利用率提高。 • 第二,新技术进行来料加工后,可以使许多损重原料接近于纯原料。 • 第三,消费区可以就地从回收利用废旧物资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原料供
应。 • 第四,目前在机电工业中,产品轻型化、小型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 第五,随着运输技术的改进,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运费率普遍下降。 • 第六,大企业(骨干企业)需要原料多样。 • 第七,企业的盛衰越来越取决于它的产品能否适销对路,。
评分 衰退部门
军火
-
电力设备
9.2
运输设备
8.5
.8
机床
7.6
一般机器制造 7.1
印刷出版
6.0
金属制品
5.8
纸张、纸浆
5.4
石料、黏土与玻 4.4
璃制品
4.4
家具及室内装饰 3.8
服装
冶金 石油与煤 食品 皮革及其制品 纺织 木材及其制品
评分
3.2 2.4 2.4 0 0.8 0.7
29
• 那么,不发达地区是否永远只能走在发达地区的 后面,处于发展梯度的最底层,也不完全这样。 关键是落后地区和国家要立足自己的优势,通过 创新,形成最有特色和优势的主导产业,通过集 聚效应,形成产业群,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跨 越。教材上讲了日本、新加坡等跨越的例子,请 同学们下去以后看一看。
6
• 第二,创新活动,包括新产业部门、新产品、新 技术、新的生产管理与组织方法等大都发源于高 梯度地区,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循环阶段 的变化,按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 转移。
7
• 第三,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扩展 开来。创新在空间上的扩展主要有局部范围的与 大范围的两种形式。①局部范围的扩展,由创新原地由近及
21
二、扩展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 较低梯度国家与地区的发展
• 1.促进不发达地区或国家初级加工工业的发展 • 2.促进不发达地区或国家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发展 • 3.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发展 • 4.军事工业 • 5.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 6.先进城市带对落后地区的支持
22
三、回程(波)效应遏制低梯度地 区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逆
28
• 第一,不发达地区有资源优势,可以转化为价格 优势和经济优势。
• 第二,对发达地区来说,其停滞产业、衰退产业 可能使处于落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前沿。
• 第三,接纳发达地区的技术转让,接受衰退产业 对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都有利可图,这是合作的 基础 。
• 第四,在落后地区想通过跨越,发展知识密集型、 技术密集型产业,是没有基础的,只能循序渐进, 缩短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加快速度。
19
3.发达地区的规模经济效应
• 取得最大的经济利益是企业的唯一目标。聚集效应和规模 经济效应是他们实现其目标的有利条件。一个地区的经济 发展水平越高,就越有可能从规模经济与聚集经济中获益, 从而大大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
• 商业一条街,产业群集聚都是这样一个道理。经商的人都 知道,商品的多样性和规模会吸引顾客的眼球,会带来效 益。
20
4.乘数效应会进一步促成生产分布的极化
• 发达地区的工业(兴旺的技术密集型工业,规模大的钢铁 业、石化业、建材业等)集聚程度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 大,需要与之服务和配套的产业、行业就越来越多,如运 输业、公用事业、商业、银行、保险业、环保业、零部件 生产与修理行业等等,这样就会引起人口的增长,为区域 内市场服务的非基础部门就会扩大,因而乘数效应会进一 步扩大,从而大大促成生产分布的极化。
远向外扩展。这种扩展主要是由于社会对新技术、新产品的需求扩大 引起的,由中心城市向外扩展。②大范围的扩展,也是由社会需求的 扩大引起的。是指创新活动由发源地按全国行政区域城市系统顺序蛙 跳式地向广大地区扩展。
8
所以会产生这种有序的梯度转移,则是由种种影响区域经 济发展与生产布局的内在因素决定的。
1.处在创新阶段的工业部门的布局
• (l)大城市是各种信息的中心。 • (2)大城市是知识、人才集聚,资料齐备。 • (3)大城市可以依靠聚集经济效益来推动与加速发明创
造、研究与发展工作的进程,节约所需投资。 • (4)生产新尖端产品,发展新兴工业可能遇到的风险都
较大。 • (5)创新产品一般价格昂贵,销售对象主要限于技术密
集型企业或高收入家庭。
10
这种有序转移所以有必要与可能是因为:
• (l)转移之所以必要,首先是因为随着技 术的转让,同种工厂增多,竞争也将加剧。
• (2)梯度转移是一般性规律。
11
3.处在成熟阶段与衰退阶段的工业部门的布局
• 这一阶段在布局上称为普及阶段或标准化阶段。这时,经 过长期生产产品已由成熟阶段进入衰退阶段,生产已经完 全标准化,技术比较容易掌握。它们的生产由技术密集型 逐步转变成简单劳动密集型,产品完全不可能享受垄断价 格。而且它们在市场上的需求已接近饱和,增长极为缓慢。 但在一些落后地区生产这种产品的厂家还在增多。在激烈 的市场竞争中,这些产品的生产会逐步向第三、第四梯度 区域转移和扩散。
15
一、极化效应促使城市带的发展梯度上升
• 根据迈达尔理论,任何一个区域,不管什么原因, 只要它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超过了起飞阶 段,就会具有一种自我发展的能力,可以不断地 积累有利因素,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这时,即使原先赖以发展的优势已经消失,它仍 可以向前发展。所以在资本主义市场机制自发作 用的情况下,发达地区越来越富,贫穷地区则越 来越困难。
23
第四节 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 济发展战略
24
一、处在高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高梯度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应注意两点:①不断创 新,建立新行业、新企业、开发新产品,保持经 济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不衰;②既是淘汰处于停滞 阶段,进入成熟与衰退阶段的老产业,吐故纳新。
25
• 目前,所有发达国家为了保持其优势地位,普遍 采用的一个重要战略,就是集中全国的精英,建 立起一批新产业开发中心,把科研、开发与生产 结合成整体,以加速创新的进程。(我们国家把 技术创新提高到一个很高的地位,大高科技经济 一体化,创办科技园区,如上面提到的中关村模 式是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等,都是这个战 略思想的具体实施。)
2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一、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
• 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首创者为美国哈怫大 学弗农等人。他们认为各工业部门、甚至各种工 业产品都处在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它们也和 生物一样,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创新、发展、 成熟、衰老四个阶段。
3
表5—1
各工业部门评分
兴旺部门
评分 停滞部门
27
三、处在低梯度上的国家与地区的 发展战略
• 根据梯度发展理论,一个落后地区要实现经济起 飞,必须循阶梯而上,不可超越。它应该重点发 展占有较大优势的初级产业、简单劳动密集型产 业与资源密集型产业,积蓄力量尽快接过那些从 高梯度地区淘汰、外溢出来的产业,如钢铁、纺 织、食品等衰退部门。之所以必须从这里起家步, 是因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