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选择理论优秀课件

公共选择理论优秀课件


内容
媒体 杠杆
主体
动力
经济 商品交换 市场
价格
个人之间可进
钞票 (等价交换、 行的简单交易
平等自愿) (个人、厂商)
参与者共同承
政治 担的公共产品
公共 的成本
选票
市场 (政策、法律
制度)
规则
(不平等性 和强制性服 从与统治)
个人利益 最大化
个人或集体之 间进行的复杂 交易
(政客、组织)
1.4.公共选择的必要性
因此,在理性经济人本性的驱使下,人们在经 济市场和政治市场上行为的区别仅仅在于,他们追 逐个人利益时所选择的方法不同而已。
1.3.市场决策和政治(公共)决策
决策环境
市场环境
非市场环境
价格反映偏好 企业提供私人产品
投票反映偏好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
企业
个人
政府
选民
市场决策与政治(公共)决策的联系与区别
这种方法论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不论
是政治行为,还是经济行为,都应从个体的
角度去寻找原因,因为个体是组成群体的基
本细胞,个体行为的集合构成了集体行为,
在公共选择理论将个人主义的分析方法带入
政治学之前,传统的政治理论一直主要采用
集体主义的分析方法。
交易政治学
公共选择理论用交易的观点看待政治过
程,把社会选择或政治决策过程视为一种交
公共选择理论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生产什么 ? 生产多少?
如何生产?
如何决策?
为谁生产?
本讲内容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投票机制 政治行为分析
1.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1.1.公共选择理论产生和发展
产生阶段
发源于1940年代后期。
1948年邓肯·布莱克发表《论
集体决策原理》一文(载《政治经济学杂志》
1948年2月号),为公共选择理论奠定了
1、公共产品的存在需要公共(集体、政治)决策。 公共产品的存在,要求政府要组织集体行动进行生 产,而一旦有了政府或集体的行动,就产生了一个 政治过程,分散的私人选择也就转化为集体的公共 选择。
2、外部效应问题需要通过非市场决策即公共选择 来解决。虽然一体化和科斯定理为市场解决外部性 问题提供了可能,但现实中交易成本往往是很大的。 同时集体参与者的协商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集体选择 行为。
民主的逻辑基础》被认为是公共选择理论的经典著作,
为现代公共选择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9年,布坎南与塔洛克在弗吉尼亚工学院创建了 “公共选择研究中心”,同时出版了《公共选择》杂志, 使得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在世界范围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迅猛发展阶段
1980年代和1990年代。 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政治家受到公共选择理论 的影响。 布坎南因在公共选择理论方面的建树,尤其 是提出并论证了经济学和政治决策理论的契约和 宪法基础,而获得198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此外,著名经济学家阿罗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和 唐斯对公共选择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也做出了重要 贡献。
➢ 公共选择理论最大的突破是,它认为,从交易 的角度看,经济学和政治学并没有什么不同。在 政治活动领域里,重要的命题也不是社团、党派 和国家等基本行为主体,而是这些行为主体之间 及主体内部各个成员之间的出于自利动机而进行 的一系列交易过程。
在政治市场上,投票人和政治家都是追求利益 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他们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 行为的本质也只不过是一种交易。而政治实质上是 人们相互之间的一种复杂交易结构。人们之所以在 这个结构中行动,原因在于他们想通过这个结构达 到一种个人的目标,这一目标必须借助于集体的形 式才能实现。
1.2.公共选择理论的定义
公共选择理论,就是以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即 所有个人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前提,依 据自由的市场交换能使双方都获利的经济学原理, 来分析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的决策行为、民 众的公共选择行为及两者间关系。
该理论的突出特点是,运用经济学的逻辑和 方法来研究政治问题,将政治过程看作某种特殊 的“经济活动”,在这个“经济活动”中,政府 是“生产者”、选民是“消费者”、选票是“货 币”,而选举制度则可等同于“市场制度”。
易,把政治过程看作是市场过程。只不过市
场过程的交易对象是私人产品,而政治过程
交易的对象是公共产品。进入政治领域的人
们也有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和偏好,这些价值
观和偏好都应受到承认和尊重。
1.6.基本内容
一是基于直接民主条件下的公共选择程 序与规则的理论,简称投票理论;
二是基于代议制民主条件下关于政治行为 的经济分析理论。
公共选择学派的理论前提
政治领域中的人,即政治家、文官及其 他国家(政府)代理人同私人经济中的是 人一样的,都是“经济人”,均以追求个 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政治家追求选票最大化,选民追求投票 净利益最大化,执行决策的政府官员追求 预算最大化。
➢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经济学中的基本命题是交 换,即不同经济个体之间的交换。而在交易发展 的过程中,经过交易双方复杂的博弈,交易最终 会达到一种所谓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人人敌 对的状态) 。
基础。他在1958年出版的《委员会
和选举理论》被认为是公共选择理
论的代表作。他被尊为“公共选择
理论之父”。
形成和发展阶段
1950年代后期-1960年代中期。
布坎南发表的第一篇专门研究公共选择的文章是
《社会选择、民主政治与自由市场》(载《政治经济学杂志》)。
布坎南与戈登·塔洛克二人合著的《同意的计算——立宪
公共选择理论的宗旨是把人类行为的两个方面 (经济决策与政治决策)重新纳入单一的模式
在经济市场上,人们通过货币选票来选择能 给他带来效用的私人物品;但在政治市场上,人 们通过民主选票来选择能给其带来最大利益的政 治家、政策法案和法律制度。
在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上活动的是同一个人, 没有理由认为同一个人会根据两种完全不同的行 为动机进行活动;主流经济学分析方法在逻辑上 是自相矛盾的,这种政治经济截然对立的“善恶 二元论”是不能成立的。
1.5.公共选择理论方法论特征
“经济人”假设
经济学分析是建立在“经济人”假设之上的。
这一假设认为,人总是尽可能地利用自己的一
切资源去获取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公共选择理论
坚持经济学对人性的这一概括,把“经济人”假
设扩大到人们在面临政治选择时的行为分析,形
成政治活动中的经济人范式。
个人主义的方法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