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文学史重点(1)

外国文学史重点(1)

外国文学史复习提纲【1】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类型欧洲中世纪文学按其性质分类,主要包括教士文学和世俗文学。

世俗文学包括神话传说、史诗和谣曲、骑士文学和城市文学等。

(1)教会文学:中世纪教会文学在艺术上多采用梦幻故事的形式和寓意象征的表现手法,并将之发展到成熟阶段,是对古希腊罗马以来艺术形式的巨大发展,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神话传说以北欧较为发达,其体裁主要为神话故事诗和英雄传说诗。

(3)骑士文学主要体裁可分为两类,即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

骑士抒情诗:破晓歌最为有名。

骑士叙事诗:《特洛伊传奇》《埃涅阿斯传奇》(4)史诗主要是英雄史诗。

日耳曼人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史诗《贝奥武甫》(流传至今最完整的一部早期英雄史诗),日耳曼人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冰岛人的《埃达》和“萨迦“,芬兰人的《卡列瓦拉》,法国的《罗兰之歌》(爱国主义的主题)(5)“谣曲”亦称“民谣”,是一种短小的故事诗,它是从民间口头文学发展而来的。

西欧最有名的是英国的“罗宾汉谣曲”。

(6)城市文学又称市民文学,体裁上主要有韵文故事、长篇叙事诗、抒情诗和戏剧等。

内容主要是对僧侣、教会人士和封建主进行大胆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因而最具现实性,语言生动。

艺术上主要手法是讽刺,风格活泼,也采用隐喻、寓意、象征等手法。

主要作品有:法国的《列那狐的故事》和《玫瑰传奇》、《巴特兰律师》等。

【2】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文学史上称之为“两希”传统。

古希腊文学中蕴含着原始形态的“人”的观念,它经由古罗马文学对后来的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西方文学人文传统的主要源头之一。

【3】启蒙主义文学成就最大的国家18世纪启蒙文学成就最大的是法国。

第一,启蒙运动经由法国哲理小说和法、德等国的启蒙戏剧的发展而进入高潮。

第二,法国的启蒙文学最典型,明确地为启蒙运动的中心任务服务,密切配合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政治和思想斗争,战斗性特别强烈。

第三,从20年代起,法国启蒙文学汇成潮流。

法国启蒙文学是在资产阶级积极酝酿革命的背景下诞生和发展的,所以批判力度最强,最富于民主战斗精神。

第四,法国有卢梭、孟德斯鸠等著名的启蒙文学家,其中卢梭的《新爱洛依丝》被誉为欧洲18世纪最重要的小说。

【4】第一部文人史诗人们把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纪》称作欧洲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人史诗。

【5】多余人和小人物“多余人”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虽出身于贵族,受过良好教养和西欧启蒙民主思想的影响。

他们不满社会现实,不愿与贵族上流社会同流合污,但又脱离人民、缺少行动,无所理想,患上了时代的忧郁症,从而成为贵族社会的多余人,而且在不同时期,多余人又有各自不同的个性特征。

“小人物”形象多是一些小公务员或其他城市底层人民的典型。

他们社会地位低下,倍受歧视和欺凌;经济收入微薄,生活非常困苦;安分守己,性格懦弱,不敢反抗。

他们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可怜虫,专制农奴制的牺牲品。

“多余人”和“小人物”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后的俄国现实主义。

“多余人”作品代表有俄国作家亚历山大罗维奇《奥勃洛摩夫》,小人物的塑造者有美国作家欧.亨利。

【6】荷马史诗《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的两大史诗,相传是由一个名叫荷马的盲诗人所作,因此称为“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作,两千年来一直被看做欧洲叙事诗的典范。

《伊利昂纪》写的是希腊人围攻特洛伊城的故事,《伊利昂纪》以战争结束前50天的战事为描写的重点,以阿基琉斯的愤怒为主线,描写了希腊联军与特洛伊人及其盟军在城墙下、海滩边的喋血苦战。

《奥德修纪》写的是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还乡的故事。

(一)、荷马史诗艺术成就①结构的巧妙和完整。

《伊利亚特》一开头就交代说:“阿基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

全篇围绕着他的发怒和息怒这一情节线索来组织材料,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选取精彩的战争部分来描写,有利于突出史诗所要歌颂的英雄主义思想,也有利于塑造英雄人物。

主要情节好比是史诗的主干,在这个大的支架当中,史诗还包含有很多插曲。

约占全诗的2/3,主干与插曲相结合的方法,使得整个诗篇像一棵大树,主干分明、枝叶繁茂,更显得宏伟丰满。

②史诗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把人物放在一定的情势中,以夸张的手法和色彩浓重的诗句,具体地描绘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他的性格。

史诗的诗句优美动听,采用六音步长短短格的诗体,不用尾韵,节奏感强,与史诗所要表现的内容是很协调的。

有些手法与朗诵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成为欧洲文学史上的典范。

③史诗有丰富瑰丽的想象和出色的比喻。

因此全诗极富生活气息,而且五光十色,绚丽多彩。

(二)、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1、两部史诗反映的基本思想是:人在自然及神斗争的过程中,人的奋斗精神,进取精神和人的决定因素。

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各方面情况。

颂扬了在奴隶制初期形成的这种新的家庭生活伦理道德风尚及一夫一妻制。

2、艺术价值(1)结构紧凑、安排巧妙。

《伊利昂纪》写的是战争,突出“阿喀琉斯的愤怒”。

十年战争只写最后51天的事,具体描写了4天的激烈战斗场面。

(2)史诗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形象,他们“没有一个不具有特殊的性格”。

如希腊主将阿喀琉斯是男性美的典范,集年轻、美貌、勇敢、钟情、义气、凶狠、善良于一身,性格是立体多元的。

在妇女形象方面、贤惠的安德洛马刻,痴情的卡吕普索都写得栩栩如生。

史诗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把人物放在一定的情势中,以夸张的手法或色彩浓重的诗句,具体地描绘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他的性格,但有时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也很成功。

(3)史诗的语言流畅自然、优美动听,比喻生动形象,往往借助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来比喻人,后人赞誉为“荷马式的比喻。

”诗中多处使用重复手法,词的重复、句子的重复乃至段落的重复,一唱三叹。

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中最早的优秀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被誉为“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

它是希腊城邦时期公民教育的重要材料,是我们研究古希腊史前社会的一部宝贵文献,对后世的欧洲文学产生了难以估计的深远影响,“就某方面来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7】、莎士比亚的作品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亨利八世,约翰王,里查二世,里查三世。

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第十二夜》被称为“四大喜剧”。

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被称为“四大悲剧”,还有经典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悲喜剧:《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终成眷属》、《一报还一报》传奇剧:《冬天的故事》、《辛白林》、《暴风雨》【8】第二个莎士比亚是谁——查尔斯.狄更斯【9】“三一律”(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三一律”指戏剧创作中地点、时间、情节三者的完整统一,即剧本的剧情发生在一个地点,时间在一天之内,情节服从一个主题。

作为一种戏剧形式,三一律有其合理的部分,但古典主义者把它发展成为一种死板的规定,则束缚了作家的创造力,不利于文学的发展。

高乃依和拉辛的悲剧最具有代表意义。

【10】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政治上拥护王权,主张国家统一2、思想上崇尚理性,克制个人情欲3、艺术上模仿古代、规范艺术形式【11】拜伦式英雄(1)定义:“拜伦式英雄”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

他们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

例如,抒情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贵公子哈洛尔德,《东方叙事诗》之一《海盗》中的主人公康拉德,哲理剧《曼弗雷德》中的主人公曼弗雷德,等等。

(2)内容:“拜伦式英雄”是在拜伦的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个人主义反叛者的形象他们烙刻着拜伦的思想气质个性的印记。

这些反叛者才能出众,出于个人的原因,起来反抗国家的强权,社会秩序和宗教道德,但没有明确的斗争目的;他们追求个人自由,却又常常把自己关闭在孤独和高傲中,斗争总是以失败告终。

他们的精神面貌是反抗、孤傲、浪漫。

代表人物主要是《海盗》中的康德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的哈洛尔德、《曼弗雷德》中的曼弗雷德。

(3)特征:叛逆、悲剧性、反映自我、(4)影响:拜伦的“拜伦式英雄“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对世界上被压迫民族的革命志士和民族解放的志士都起过积极的影响。

”是19世纪初欧洲处于“神圣同盟”黑暗统治之下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他们对个性解放和自由幸福的追求也正是当时时代精神的体现。

从这些“拜伦式英雄”身上很清晰地折射出诗人拜伦的英雄热情的道德理想。

“拜伦式英雄”尽管是拜伦反抗情绪的形象化的艺术概括,但也的确反映了那个时代欧洲某些具有民族倾向的贵族知识分子的情绪和要求,概括了一定程度的生活真实,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但是,在这类资产阶级极端个人主义者的身上,却散发出一股消极的气味。

【12】湖畔派(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了19世纪欧洲文学的最高成就。

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是华兹华斯、萨缪尔·柯勒律治和骚塞。

他们早年都热烈欢迎法国大革命,后来因对雅各宾党专政感到恐惧,转为消极遁世,有的甚至反对革命。

他们都憎恶资本主义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于是远离城市,隐居于昆布兰湖区,寄情山水或缅怀中世纪的宗法社会。

他们创作出歌颂大自然的或美化宗法制农村生活方式的诗篇,以抵制丑恶的资本主义现实。

因此被称为“湖畔派诗人”。

[13]《浮士德》德国歌德2、《浮士德》的思想意义(1)、《浮士德》歌颂了崇高的进取精神。

在诗剧中,浮士德是象征性形象,是一个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形象。

他的性格的本质特征便是那种永不满足、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这就是所谓“浮士德精神”。

而这正是处于上升时期的进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革命性的表现。

(2)、《浮士德》体现了强烈的批判否定精神。

诗剧是对资产阶级300年思想探索的历史总结,其间贯穿着强烈的批判精神。

这种批判精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现实丑恶的揭露批判;二是作品对主人公探索过程中表现出的失误作了无情的批判和否定。

(3)、《浮士德》还贯穿着深刻的辩证法精神。

在浮士德身上(即人类身上)存在着两种矛盾的倾向,一种是不满现实,驰目远方的精神;另一种是贪图安逸,易于驰靡的思想。

这两种矛盾的精神非常和谐地存在于人之中,使人成为复杂的对立统一的存在物。

3、艺术特色首先,诗剧在创作方法上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基本的创作方法互相交织的作品,但以浪漫主义为主体。

其次,诗人善于运用象征手法,使诗剧达到形象性与哲理性的高度统一。

第三,歌德有意将辩证法精神贯穿到艺术实践中,在作品中大量运用矛盾对立的方法配置人物、安排场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