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第八届“诺贝尔杯”八年级科学竞赛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卷共4大题,36小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2、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
请在答题卷上写上考生姓名、学校。
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3、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4、本卷中用到的g均取 10N/kg,水的密度为1×103kg/m3。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正确,多选、错选、不选均得零分)1.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发生了震级达里氏9.0级的超强地震并引发巨大海啸, 科学家发现,日本11日的强震使日本本州岛东移2.4米,同时令地球地轴发生大约10厘米偏移,自转加快1.6微秒。
你认为地球自转加快的主要原因是(▲)A.地球的质量变小了,体积变小了B.地球的质量变大了,体积变大了C.地球的质量没有变,而是因为地球质量分布发生了改变D.地球的质量没有变,而是因为地球的地轴变长了2.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原子是不能再分解的最小粒子D.原子中不存在带电荷的粒子,因此不显电性3.“神舟八号”将于2011年下半年发射升空,若在“神舟八号”绕地球飞行的过程中,在宇宙飞船的太空实验室(失重条件下)进行以下实验,其中最难完成的是(▲)A.将牛奶与水混合B.用电流表测一个电路的电流C.用弹簧秤测力D.用漏斗、滤纸过滤除去水中的泥沙4.船在水中航行时,船体受到水的阻力较大,影响了航行速度。
如图是一种水翼船,船体下安装了水翼。
船在高速航行时,水面下的水翼会使船体抬高从而减小水对船体的阻力。
则水翼的形状应该是图中的(▲)5.郝东同学在一次配制一定浓度的食盐水实验中,需要用天平测量12.5克食盐,先在左右两盘中各放上一张相同大小的滤纸,在调节天平时,忘记将游码归零,且正好处于0.2克的位置,郝东在调节平衡后,在左盘上放上10克砝码,并将游码移到2.5克的位置,然后在右盘中添加食盐,当天平恰好平衡时郝东同学称得的食盐质量应为(▲)A.7.7克B.7.5克C.12.7克D.12.3克6.自然界中有很多过程会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
在下列叙述的过程中,你认为会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是(▲)①二氧化碳溶于海水、江河、湖水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③汽车的大量使用④动物的呼吸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7.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不正确...是(▲)A.t2℃时,A、B、C三种物质中,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B.P点表示t1℃时B、C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相等C.一定温度时,要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增加溶质的方法D.20℃时,给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有晶体析出的是A物质8.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
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罩上金属线圈后,火焰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了B.罩上金属线圈后,使烛焰不能得到充足的空气导致火焰很快熄灭C.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使火焰很快熄灭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9.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碘原子是碘-127,而核反应中会产生碘原子碘-131,碘-131能够被甲状腺迅速吸收,增加儿童甲状腺癌的风险。
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后,虽然在我国多数地区均检测到碘-131,但含量极低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下列关于碘-127和碘-131这两种原子的描述,正确的是(▲)A.它们是同一种元素B.两者化学性质不同C.两者中子数相同D.两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10.如图是一瓶洗手液。
当用手向下挤压出液管顶部时,储液桶中的洗手液会从出液管流出;松手时,洗手液会进入储液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洗手液瓶是利用弹簧产生的压力大于外界大气压从而将洗手液压出瓶子的B.用力向下挤压出液管顶部时,洗手液瓶受到支持面的支持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当压缩的弹簧放松时,储液桶中气压变小D.用力向下挤压出液管顶部时,弹簧受到的压力一定等于手向下的压力11.郝奇发现:开着空调的小车车窗玻璃在冬天和夏天时,都会慢慢变得模糊(有水雾)。
车窗玻璃上的水雾(▲)A.都是由车内的水蒸气液化生成的B.都是由车外的水蒸气液化生成的C.冬天在车外一侧玻璃上,夏天在车内侧的玻璃上D.冬天在车内一侧玻璃上,夏天在车外侧的玻璃上12.如图表示四地在夏至这一天的昼夜长短情况,你认为位于北极圈以内的是(▲)13.通过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③既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1④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4.市场上的防晒霜都宣称可以防晒。
暑假期间,某校八年级同学外出徒步旅游,准备借此机会做一个关于某品牌防晒霜的实验,看它是否有效。
其中四位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表:你认为最为合理的实验方案是(▲)A.小敏 B.小英 C.小玲 D.小红15..如图所示,两只完全相同的盛水容器放在磅秤上,用细线悬挂质量相同的实心铅球和铝球,全部没入水中,此时容器中水面高度相同,设绳的拉力分别为T1和T2,磅秤的示数分别为F1和F2,则(▲)A.F1=F2,T1=T2B.F1=F2,T1>T2C.F1>F2,T1<T2D.F1<F2,T1>T216.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电源电压已知,电阻R的阻值已知,根据电压表或电流表的示数,无论直接还是间接均不能求出灯泡电阻的电路是(▲)17.某同学用青菜的幼苗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四项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①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B.②进行一段时间后,青菜会弯向光源方向生长C.②③对照可以证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D.④的生长结果是植物水平生长18.已知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任何气体的体积和分子数成正比...。
在1体积空气中混入1体积二氧化碳,高温下跟足量的焦炭反应(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C+CO2 高温 2CO),假设氧气和二氧化碳都转化为一氧化碳,则反应后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是(▲)A.75% B.67% C.50% D.33.3%19.右图为地球、月球公转轨道图,下列关于月球公转到图中D点时的月相及晚上出现的时间,正确的是(▲)A.上弦月上半夜B.下弦月下半夜C.上弦月下半夜D.下弦月上半夜20.小敏利用“压敏电阻的阻值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的性质,设计了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装置。
其工作原理如图(a)所示,电源、电流表、定值电阻和压敏电阻由导线连接成一个串联电路,压敏电阻和一块挡板固定在绝缘小车上,中间放置一个可活动的绝缘球,压敏电阻不受力时,电流表示数为I0,小车运动状态变化会引起电流表示数变化。
如图(b)所示是某次小车向右作直线运动时电流随时间变化图象。
下列有关该次小车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A.0到t1时间内,小车速度变大 B.t1到t2时间内,小车速度不变C.t2到t3时间内,小车速度不变 D.t3到t4时间内,小车速度变大二、填空题(21-22题每空1分,23-28题每空2分,共30分)21.依题意填空:(1)我国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为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国家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为解决季节性缺水修建水库。
这些措施主要影响水循环环节中的▲ 。
(2)今年3月底,在我省西北发现一超大型钪多金属矿床,初步探明钪资源量超过70吨,价值约700亿元。
浙西的主要地形是▲ 。
(3)在我省很多地方有大量溶洞、钟乳石、石笋等喀斯特地貌,这些地貌的形成是由于▲(填“风力、流水、冰川、海浪或生物”)作用形成的。
22.下图概括显示人体对不同性质刺激的两种反应模式。
(1)模式A为▲调节。
在模式B的例子中,“激素”名称是▲。
(2)在模式A的例子中,神经中枢和效应器依次是▲、▲。
(3)你认为模式A的反应快,还是模式B的反应快? 答▲。
23.用含有甲状腺制剂的饲料喂养蝌蚪,或在蝌蚪生活的水中加入甲状腺激素,蝌蚪的个体发育变化迅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变成了一个苍蝇大小的小型青蛙。
(1)此实验说明:▲。
(2)欲在实验室观察蛙发育的过程,必要的适宜条件是(填序号) ▲ 。
①适宜的温度 ②低温 ③玻璃缸密闭 ④玻璃缸敞口,并放入水草 ⑤洁净的河水 ⑥自来水 24.已知地震会产生横波和纵波,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 1、v 2。
其中纵波速度大一些。
如果在某地震监测台接收到地震波动的时间差是t 。
那么发生地震的地点离地震监测台的距离为 ▲ 。
25.清洗机是利用高压水清洗车辆表面污垢的机器,如图所示是CC5020型清洗机,其铭牌如下表所示。
清洗机工作时,利用外加电力所产生的压强将水从水管中压出。
其对水的压力可用压强与水管横截面积之积得出。
⑴若清洗一辆汽车平均耗时5min ,则清洗一辆汽车平均用水 ▲ kg 。
⑵清洗机正常工作时能产生的水压是 ▲ N 。
26.风洞实验室中可以产生方向水平、速度大小可调节的风,用来研究处在流动气体中物体的受力情况。
将一个套有木球的细直杆放入风洞实验室,球受到的重力为G 。
球在杆上运动时,球与杆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跟它们之间的压力成正比,比例系数是k 。
如图甲所示,将杆沿平行风速的方向固定,调节风速的大小,使球恰能沿杆匀速运动。
再将杆沿竖直方向固定,如图乙所示,将球从杆的上端由静止释放,保持球下滑过程中所受风力与杆处于水平方向时受到的风力大小相同.则球下滑过程中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______▲_____。
27.右图是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示意图,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
该装置放在20℃环境中。
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 ,毛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 。
30分钟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6mL 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X 的位置。
据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以释放出的氧气量来代表光合作用速率,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是▲ mL/h 。
(2)用这一方法测量光合作用速率,比实际的光合速率偏低,原因是▲ 。
(3)如果在原实验中只增加光照强度,则针筒的容量仍维持在0.6mL 读数处。
在另一相同实验装置中,若只将温度提升至30℃,针筒容量需要调至0.8mL 读数,才能使水滴维持在X 的位置上。
比较两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28.为了连续改变反射光的方向,并多次重复这个过程,方法之一是旋转由许多反射镜面组成的多面体棱镜(简称镜鼓),如右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