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语文版九年级上第24课诗词五首
语文版九年级上第24课诗词五首
烟笼寒水月笼沙 为互文见义的句法,即“烟”、“月”都笼罩着 “水”和“沙”。
10
诗歌内容
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 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 “近酒家”引出商 女之歌,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 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 曲调,借陈后主之事,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 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 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 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11
名句赏析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用了曲笔的手法,表面上是在斥责商女,实 际上是在指责坐中听歌的人,讽刺只顾贪图个人 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针砭时 弊,抒发心中的不满。
18
本文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本首诗抒写了无比深挚的相思别离之情,全诗抒情回 环往复,深沉婉转,双关语及比喻、象征等手法的运用, 形象贴切,生动深刻。
19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20
作者简介
晏殊,字同叔,北宋临川 人,北宋前期著名词人。以 词著名于文坛,尤擅小令, 有《珠玉词》,存有一百三 十余首词,风格含蓄婉丽, 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 致,颇受南唐冯延巳的影 响,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jì), 都护在燕(yān)然。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 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王 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 论边塞诗、山水诗,无论律诗、绝 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王维又 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苏轼说 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 维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 独到的造诣。著有《王右丞集》。 4
7
写作背景
泊秦淮
《后庭花》,即 《玉树后庭花》,据说 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 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 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 正寝了。可是,如今又 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 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 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 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 史又将重演的隐忧呢!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8来自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 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 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 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 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 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 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 《樊川文集》。
9
修辞:互文
指古诗文的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 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诗歌内容
首联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记事写景之中 微露失意情绪。三、四两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 之感。五、六两句写景描绘了边陲壮阔雄奇的景象,境 界阔大,气象雄浑。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首将正在燕 然前线作战。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长的方面:写景。作 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 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 然。 5
这首诗有两个画面组成,它们分别是什么?有什么特 点?
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 既突出了边塞气氛,又再现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 势,从而使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6
名句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写下的千古流传的名句。诗
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 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 壮观”的名句。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的特点。
诗词五首
1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诗意、词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古代诗词的形式和遣词造句的特点。 3.融入诗情画意之中,探究诗词的情趣和意趣。
2
写作背景
737年(开元二十五 年),王维奉命赴西河 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该 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 作。这是一首纪行诗, 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 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 使途中所见所感。 3
15
诗歌内容
这是一首爱情诗。首句言相见难得,离别难堪。二 句为离别相思之情所困扰,情绪低落。三、四句是脍炙 人口的名句,是全诗的重心,言相爱之深切凝重,生死 相以。五、六句想象被怀念的女子的生活情景,暗含离 人相思,心心相印之意,并示关切、珍重之意。结尾说 相距本不远,但既难相见,又难通音信,希望能有人代 为传递信息,带去问候。如此解说,则这场恋爱必是难 有成果的苦恋。此诗乃义山诗中最为传诵的名篇,缠绵 深沉而不晦涩,华丽而又自然,情怀凄苦而不失优美。
12
本首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中心? 讽刺了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
苟且偷安的丑态,表达了诗人对 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13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14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 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诗 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 南沁阳),祖辈迁荥阳。 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 杜牧合称“小李杜”,与 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16
双关
双关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 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 方式。 诗中哪两句运用了双关修辞?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17
名句赏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 丝,蜡烛烧尽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 死不渝,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它还寓含着一种 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 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全句言深情而寓真理, 含义隽永,耐人寻味。
21
诗歌内容
这首词大约写于某次宴饮歌乐之后。词中透露出 一种深沉的人生感慨。把酒而唱新词,本是开心的雅事, 但却忽然想到节气可复而人生不可复,亭台依旧而人之岁 月已逝,遂对乐景而生悲怀。这是晏殊式的人生反省,在 不经意间淡淡泛出,强烈地撞击着智慧人类的心灵,引发 人灵魂的悸动。晏殊冷静地深思,当那一丝无可奈何的感 觉掠过心际时,他没有绝望,只是一缕高贵的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