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
册)
教材及学情分析
(一)课文解读:
《孤独之旅》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小说,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
课文展示了主人公杜
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了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
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其实是杜小康的
成长之旅。
课文最大的亮点就是出色的环境描写,它为人物
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
在体验欣赏过程中,既能扩展
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发学生对照自己的生活情景,
树立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一群处于浮躁变动的青春期的孩子。
这些孩
子面对升学、生活的压力,在初三这一年,心理上都会有或
多或少的变化。
本文主人公杜小康和学生是同龄的孩子,拉
近了与学生之间的心灵的距离。
环境描写很吸引学生阅读,
但学生难以体会其作用,基于此,我在这堂课中通过多种形式,把暴风雨中杜小康战胜孤独长大这一部分作为突破点,
让学生走进文本,再由点到面,深入文中感受人物在孤独的
环境中的心路历程,同时结合学生自身体验,感悟生活,树
立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知识目标:
1、通读全文,概括出课文的故事内容。
2、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
1、赏析环境描写的语句,了解其作用,并能模仿着用环境描写来表现自己的一种心情。
2、小组合作,跳读重点语段,感受杜小康牧鸭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观观:
学习主人公勇于战胜磨难的可贵品质,并能内化成自己的品德。
(四)教学重难点:
1、小组合作,跳读重点语段,感受杜小康牧鸭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体验成长的感受。
2、赏析环境描写的语句,了解其作用,并能模仿着用环境描写来表现自己的一种心情。
教学方法和策略
1、本课以阅读法、朗读法、引导法、讨论法为主进行教学,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互引导、相互启发、相互争论,激发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健
康的情感。
2、本文篇幅很长,通过多媒体展示,能快速切入相关
文本、情景,有效的利用、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给学生创设愉悦的课堂气氛,出示相关的图片,阅读与欣赏
相结合,调动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情画意“引孤独”
(课前播放歌曲《当你孤单时你会想起谁》,直到上课。
)同学们,当我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当我们缠着
父母撒娇,当我们对身边的幸福视而不见的时候,你是否会
想到这样一个人,他由于家道中落,被迫辍学,只得跟随父
亲到茫茫无际的芦苇荡放鸭子?此时此刻,你会产生怎么的
情感?现在老师和你们一起走进《孤独之旅》,和文中的主
人公一起去旅行吧。
(出示插图,引出课题)
(教师采用悲凉的语调、怜悯的言辞,三言两语既概括
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营造了低沉的氛围,把学生的情感体
验力求引导到阅读中来)
(二)成长故事“找孤独”
学生迅速阅读课文,并要求能在此基础上复述课文主要
内容。
(多媒体――预习反馈)
(三)合作探究“解孤独”
1、请找出文中体现“孤独”的词句,体会标题“孤独
之旅”的含义
(知识点:离开同学、学校;离开村庄、人群;与父亲
交流越来越少。
对自然环境的恐惧;对前途的恐惧。
)
2、在这个牧鸭途中,杜小康又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小组合作,跳读文中描写杜小康的语段,找出体现他
心理活动的语句,并说说句子体现的是怎样的心理。
)(分析时朗读相关语句:个别学生念、老师泛读、学生
一起朗读。
)
(知识点:回避孤独--恐惧、害怕、胆怯
面对孤独--长大、坚强、成熟)
3、小结:从分析中,我们看杜小康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原来幼稚、软弱,后来坚强、勇敢、有责任心。
)
归纳:他的孤独之旅,其实也是他的成长之旅。
(四)自然环境“悟孤独”
这个孤单的少年,他是在怎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呢?(他身边的环境是怎样的?)
1、请找出环境描写(芦苇荡、鸭群、暴风雨)的句子,轻轻朗读,说说它的作用。
示例:句子(第21节)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赏析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地写出了芦荡的
幽深繁茂(原句景色),反衬出小船的孤小,突出了杜小康
那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的真切(环境描写的作用)。
总作用:渲染孤独的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衬托杜小康
的心理,造就他坚强的性格。
归纳:(多媒体展示)
“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烘托
“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2、说一说、练一练:
可以用怎样的环境来表现你的心情:高兴、悲伤、兴奋、苦恼、孤独……
请选择一种心情,自己设置情境(比如考试得了满分;
妈妈去外地了,家中只有我一个人;朋友要去远方求学了;
爸爸买来了我渴望已久的物品……)
学生思考、交流,老师适当点评。
(五)各抒己见“话孤独”
1、畅谈孤独(多媒体展示)
孤独可以使人能干,也可以使人笨拙。
--雨果
孤独是一种正常并且健康的心态──如果程度得当的话。
它标志着一种人格的成熟。
它使人少了许多盲目。
它使人在
嘈杂的生活中有了一份保护身心健康的清静。
--曹文轩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巴尔扎克
2、体验感悟
你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过“孤独”吗?能不能与大家一起
来分享你的体验和感悟?
(学生畅谈)
(六)教学小结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命中,成长是永恒的话题,无论孤独、苦难、挫折都是一种美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没有暴风雨,胆小、害怕的杜小康会找到十几只鸭子吗?没
有暴风雨,杜小康会看到阳光下闪闪发光的羽毛吗?没有孤
独之旅,杜小康能变得成熟和坚强吗?同学们,倘若你遭遇
孤独,遭遇磨难时,请你们回想杜小康,学习杜小康,即使
在孤独中,也要挺过去,风雨兼程,去收获那温热的鸭蛋!
(七)学生作业
1、课外阅读《草房子》。
2、学习环境描写对人物的刻画,写一个片断。
在《阳光总在风雨后》这首歌中结束本课教学
板书设计
孤独之旅
曹文轩
杜小康--→茫然、恐慌、孤独--→磨难--→坚强
牧鸭之旅成长之旅
教学反思
1、《孤独之旅》这篇小说内容与学生生活环境不同,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对教学进度、教学目标的完
成有了一定的影响。
上课时,让学生用身临其境式进行阅读,设身处地理解杜小康的心理感受,对学生掌握小说的思想内涵,理解题目的含义有很大的帮助。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感受到由于信息技术的运用,给学生创设恰当的课堂气氛,在困惑时为他们指路,让
我轻松有效地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激发学生探究的学
习热情,促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今后我将继
续加强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的学习。
王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