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犯罪学章节知识点

犯罪学章节知识点

犯罪学章节知识点概述总结第一章:犯罪学概述第一节: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及意义1.1犯罪学的概念犯罪学就是研究犯罪现象的科学根据犯罪学研究对象与内容的不同,又有广义和狭义的犯罪学之分狭义犯罪学:探索犯罪发生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一部分是犯罪学的基本问题研究和理论。

另一部分是犯罪原因研究和理论。

广义犯罪学:不仅包括对犯罪现象及其发生原因和规律的研究,还包括对控制和预防对策的研究。

1.2犯罪学的研究对象○1犯罪现象(犯罪学的研究是以犯罪现象为基础) 犯罪现象研究有两个视角:一是具体的犯罪事件(包括犯罪人、犯罪人实施的犯罪行为、犯罪行为的对象、犯罪发生的时空条件及犯罪造成的后果)二是全部或部分犯罪事件的集合体。

犯罪原因的研究一般从两个思考方向展开:个体差异研究(假设一些人更容易实施犯罪)社会结构/过程研究(假设某类社会环境产生较高的犯罪率)○3犯罪对策(犯罪学研究的目的和归宿) 犯罪对策:包括打击犯罪、控制犯罪和预防犯罪,是指运用多种手段,消除和减少犯罪门性的综合措施犯罪预防和控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犯罪预测、犯罪预防战略、预防主体、预防体系和措施等方面。

研究程序:观察犯罪现象 分析犯罪原因 提出犯罪预防与控制为内容的对策建议1.3犯罪学的研究意义○1认识犯罪刑法学就是对犯罪和刑罚规律——进行概括的科学;刑法学研究犯罪是从规范的角度研究;刑法学研究犯罪是为其研究目的服务的,即如何正确适用法律。

不重视犯罪实际、不重视犯罪规律、原因。

犯罪学对犯罪现象本质和规律有着的理性科学的认识认识犯罪就是透过犯罪的表面现象,揭示犯罪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原因。

○2指导刑事政策(犯罪学为指导刑事政策提供依据)刑事政策是国家采取的治理和预防犯罪的对策。

刑事政策制定前提是对犯罪现象的科学认识;第二步制定控制和预防犯罪的方阵、策略和方法,采用刑罚和一系列非刑罚处理措施,来达到惩罚犯罪和预防犯罪的目的。

首先,犯罪学对犯罪的认识功能为刑事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其次,广义犯罪学中的犯罪对策部分内容可以涵盖刑事政策,直接对刑事政策进行研究,为国家正确制定刑事政策提供建议与参考。

最后,犯罪学的研究还可以检验与评估国家制定的刑事政策的实际效果。

○3促进刑事司法体系的变革与发展刑事司法体系是国家打击和控制犯罪的正式力量,也是主要力量。

犯罪学研究对刑事司法体系的影响与促进主要通过两种方式:1、通过对犯罪现象、原因的研究,发现更有效的犯罪对策,促进刑事司法部门只能与措施的革新。

2、通过对刑事司法体系运作的直接研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与弊端,促进刑事司法体系的改进。

○4推动犯罪预防与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犯罪学的研究可以为犯罪预防提供理论依据第二节: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2.1犯罪学属于“正题法则”的学科“正题法则”科学有三个重要特征1、探求规律;2、使用实证的科学研究方法;3、一次只研究很少变量的倾向。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现象;探求的是犯罪现象的规律及原因;目的是依据犯罪规律和原因,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犯罪现象,有针对性的控制犯罪现象。

因此犯罪学是“正题法则”犯罪学——“正题法则”科学——研究规律刑法学——法学——研究规范2.2犯罪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当代犯罪学的多原因论,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方法的趋势愈加明显。

从众多的学科中汲取营养,成长为一门具有综合性知识的学科。

2.3犯罪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犯罪学具备一门独立学科的基本条件1、犯罪学有自己专门的研究对象内容2、犯罪学有自己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3、犯罪学特有的概念、原理、命题、规律等构成严密的逻辑化的知识系统第三节:犯罪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3.1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犯罪学与刑法学的联系:犯罪学研究为刑事科学研究提供素材与经验性证据;给规范刑事法学提供源源不断、来自生活的新话语系统,甚至更大可能带来刑法学观念的更新和转换。

刑法学研究为犯罪学研究明确重点,刑法和刑法学是犯罪学的理论坐标,他所提供的犯罪概念是犯罪学理论的支点。

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3.2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的关系3.3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关系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区别:社会学:不仅研究与犯罪相关的社会结构、社会过程、社会条件,而且他还要在整体上研究社会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探寻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规律性。

犯罪问题仅仅是主题之一。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广度远远大于犯罪学。

犯罪学:犯罪学对犯罪现象研究的深度大于社会学对犯罪问题的研究。

犯罪学不仅从社会学研究犯罪现象,而且也从人类学、心理学、经济学等角度研究犯罪问题;不仅研究犯罪的社会原因,而且研究犯罪人的生理原因和心理原因;不仅研究如何完善社会政策,而且研究如何通过刑罚来预防犯罪。

因此,犯罪学对犯罪问题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社会学的视野。

3.4犯罪学与心理学的关系犯罪行为是人的有意识的活动,不可避免地要受人的心理活动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犯罪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联系,探求犯罪的心理成因。

诱因或者刺激源。

第二章:犯罪学的历史发展第一节:西方犯罪学的发展历程1.1 18世纪之前的犯罪问题研究○1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犯罪问题研究在奴隶制社会初期的古希腊——犯罪被认为是违反正义的人的恶性表现,必须依靠法律对其加以控制。

(人物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著作有—柏拉图的《理想国》《政治家》《法律篇》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等。

)在奴隶制社会后期的古罗马——人们已经认识到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并重视刑罚对犯罪制裁的特殊作用。

(人物有—西塞罗;著作有—西塞罗的《国家篇》《法律篇》《职务篇》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编纂的《国法大全》等)○2中世纪时期犯罪问题研究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将犯罪视为对上帝意志的违反,把犯罪原因归结为人的与生俱来的、源自于人类祖先的、被称为原罪的恶的意愿,上帝给予人类法律的目的就是惩罚犯罪者,而残酷、恐怖的刑罚既是彰显法律惩罚作用的手段,也是实现犯罪预防的前提。

脱离了社会现实生活的虚幻性,不能揭示犯罪本质及其真正的犯罪原因。

(人物有—圣.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著作有—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上帝之城》阿奎那的《神学大全》《论君主政治》○3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犯罪研究时间:欧洲的16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社会和实现社会物资的平均分配才是解决贫穷及犯罪问题的根本途径。

(人物有—托马斯.莫尔、康帕内拉、摩莱里;著作有—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太阳城》、摩莱里《自然法则》○4资产阶段革命时期启蒙思想家的犯罪研究时间:17世纪和18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以来逐渐深入人心的人文理念和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形成的政治法律思想产生了一代启蒙思想家。

人物、著作有—斯宾诺莎(荷兰)的《神学政治论》和《政治论》、托马斯.霍布斯(英国)的《利维坦》、洛克(英国)的《政治论》、孟德斯鸠(法国)的《波斯人信札》和《论法的精神》1.2 18世纪之后的犯罪学研究○118世纪中期的刑事古典学派时期产生的背景:1、时代背景:18世纪以后,欧洲逐渐摆脱封建神学统治,启蒙思想和学说兴起,社会契约论和理性主义思想日益收到重视。

2、思想基础:受启蒙思想家的学说影响,强调人道主义和理性主义,主张排斥复仇观念,强调罪行均衡,建议以客观主义刑罚制度代替不合理的主观的或擅断的刑罚制度。

贝卡利亚及其犯罪学思想贝卡利亚:古典犯罪学派的创始人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犯罪原因论:人达到一定年龄,均有以理性行动的自由意志,即能够决定自己的行为和预测行为的后果。

违反犯罪行为,违反了社会契约和社会道义,应当根据社会契约给予惩罚。

经济条件和坏的法律(过于严酷的法律)也是影响犯罪的重要因素。

三大刑罚理论:1、罪行法定。

2、罪行相适应。

3、刑罚要宽和刑罚要保持有效性的两大特征:1、必然性2、及时性犯罪预防论: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而且认识到预防犯罪又不能仅靠刑罚,还包括1、制定明细的法律并公之于众。

2、完善刑事司法。

3、奖励美德。

4、改善教育边沁及其犯罪学思想边沁说的功利主义理论,或称“幸福计算”理论,认为人的本性或人类的基本规律就是“避苦求乐”,这种本性支配者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成为人生的目的。

犯罪原因: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一切行为的原因和动力。

刑罚学说:1、刑罚权的根据(刑罚权是社会的利益或社会的必要产生或存在的,侵犯最大群体的利益,国家就有权对犯罪者予以刑罚惩罚)2、刑罚适用论(刑罚相适应、罪责自负、刑罚体系、刑罚目的)犯罪预防论:1、通过良好的立法预防犯罪。

2、通过刑罚的适用预防犯罪。

3、运用多种制裁措施预防犯罪。

3、运用多种制裁措施预防犯罪。

4、通过预测个人的行为倾向预防犯罪。

刑事古典学派犯罪学思想总结意志自由论:古典犯罪学派主张犯罪人是基于自由意志而理性选择的结果。

享乐主义或功利主义倾向决定的行为中心论:判处刑罚必须以客观表现出来的犯罪行为作为标准。

报应刑论:刑从罪生,无罪无刑,罪是因,刑是果犯罪预防论:实施刑罚对犯罪人进行报应的同时,也达到了一般预防的目的,起到了预防犯罪的效果。

良好的教育体系是降低犯罪发生的重要因素,公平公正有效的司法系统更是防止犯罪的最佳手段。

○219世纪中后期的实证犯罪学派时期(标志着现代犯罪学研究的开始,龙勃罗梭的《犯罪人论》菲利的《犯罪社会学》加罗法洛《犯罪学》的出版,标志着犯罪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历史背景:1、现实需要。

2、科学的推动。

龙勃罗梭及其犯罪学思想:实证派犯罪学的创始人、犯罪人类学派的代表人物、犯罪学的鼻祖1、天生犯罪人论2、犯罪原因论(1.遗传因素影响犯罪、2.社会因素影响犯罪3.自然气候影响犯罪)3、犯罪人类型论(1.天生犯罪人2.有犯罪倾向的犯罪人3.精神病犯罪人4.激情犯罪人5.机会犯罪人)4、犯罪对策论(1.社会防卫理论2.对犯罪人的鉴别和识别3.对刑罚制度的改革建议4.其他预防犯罪的建议)菲利及其犯罪学思想:建议废除死刑犯罪原因论:著名的犯罪三原因论1人类学因素2.自然地理因素3.社会因素-作用最大犯罪饱和论:犯罪人类型论:(天生犯罪人、精神病犯罪人、常习性犯罪人、偶发性犯罪人、激情犯罪人)犯罪对策论:1、刑罚理论2、犯罪预防理论加罗法洛及其犯罪学思想“自然犯罪”理论:超越时空的概念不论处在何种政治体制,何种地域范围,只要是违反人类道德主义的行为(如:杀人、抢劫、防火、盗窃、强奸等)即使是不具备法律知识的人,都可判断出其就是犯罪。

犯罪人类型论:(按有无同情心和正义感)分1谋杀罪的犯罪人2、暴力犯罪的犯罪人3、财产犯罪的犯罪人4、性犯罪的犯罪人犯罪对策论:提出社会防卫的对策论,从预防社会可能遭受的侵害出发来考虑刑罚问题,对不同的犯罪人采取不同的刑罚方法。

31犯罪人类学派(格林、胡顿)格林认为:犯罪人与正常人在性质上是类似的,人们之所以犯罪,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素质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