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教师资格面试数学试讲真题

小学教师资格面试数学试讲真题

小学老师资格面试数学试讲真题小学数学三角形的特性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过程,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三角形的根本特性难点:学会如何去寻找一般三角形的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活动】问题导入:老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系列三角形图片。

引导学生考虑:问题1:通过观察图片可以发现哪些数学信息?问题2:这些三角形具备哪些特征呢?【学生活动】学生考虑之后作出正确答复。

【设计意图】采用多媒体导入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一步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新课讲授1.感知新知【老师活动】老师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并标出它的顶点、边和角。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很容易可以完成作图和标记。

【设计意图】经历独立考虑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深化三角形的认识。

2.生成新知【老师活动】老师根据学生画出的三角形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三角形的边数、角数以及顶点个数。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独立考虑发现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探究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才能。

3.深化新知【老师活动】〔1〕接下来老师认识理解三角形的高和底,并且引导学生画出三角形的高。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每个三角形应该可以画出三条高。

【设计意图】探究三角形高的过程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采用师生合作的形式,从而减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也可以表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三〕稳固进步【老师活动】出示练习题:完成课后练习题第2题的三角形高作图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并板书展示。

【老师活动】老师在学生解题过程中进展巡视,根据学生解题情况,提问学生解题思路以及运算结果。

老师总结根据学生的答复进展简单评价和总结。

【设计意图】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复习稳固本课的内容。

〔四〕小结作业1.询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对学生的总结进展简单评价。

3.作业布置:根据课后练习题内容,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

四、板书设计小学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新知识转换成旧知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养成自主考虑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回收有用垃圾的计算,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认识将新知识转换成旧知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观察图片并提出数学问题。

2.说一说通过这两个问题可以得出怎样的式子?1/4+3/10=? 3/10-1/4=?3.提醒课题:观察这两个式子与之前学习过得式子有何不同之处?如何计算这两个式子。

从而顺势引入本节课的课题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环节二:新课讲授1.老师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已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那么。

2.老师追问学生,是否可以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直接把这两个分数的分子直接相加?为什么不可以?到底应该如何计算?3.接下来引导学生在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过程中首先第一步需要把这两个分数的分母先进展通分,通分需要先找到4和10的最小公倍数为20,此时也就得到了1/4=5/20;3/10=6/20,引导学生成功的把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转换成同分母分数的加法进展计算,直接利用之前学习的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法那么将分子相加得到1/4+3/10=11/20。

4.继续提问学生如何计算得到相减的两个式子的结果。

5.老师总结在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的步骤:①先通分。

②利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那么进展计算。

环节三:稳固进步1.让学生根据今天的所学知识计算:“1、5/8+2/7=?2、5/8-2/7=?”帮助学生进一步稳固所学知识。

2.老师在学生解题过程中进展巡视,根据学生解题情况,提问学生解题思路以及运算结果。

3老师总结根据学生的答复进展简单评价和总结。

环节四:小结作业1.询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对学生的总结进展简单评价。

3.作业布置:根据课后练习题内容,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

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小学数学小数的加减法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展加、减及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进步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你知道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吗?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小数呢?2.能将这些物品的价格用小数表示吗?〔例题中食品的价格先用元角的形式写出来〕3.一位同学用他的数学日记向我们讲述了他一天中遇到的小数问题,让我们跟随他一起开场今天地学习好吗?【设计意图】从已有的生活经历入手,缓解学生的紧张感,更好地引出本节课的教学。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减法1.日记:5月21日,晴。

昨天数学课学习了小数,老师让我们到生活中去寻找小数。

今天一大早我就在家门口的文具店看到了它们,我想买一本《数学家的故事》和一本《神奇的大自然》,要用〔〕元呢?《神奇的大自然》比《数学家的故事》多花多少钱呢?2.日记中提出了几个问题?哪两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老师板书算式〕请你和同桌商量一下,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汇报两题的考虑过程〕3.这两道题能用竖式来计算吗?在草稿纸上试一试。

〔指名板书〕4.〔先问加法是怎么算的,介绍完后再问〕为什么这样对齐呢?为什么4和3相加?为什么得数中要有小数点?它应该写在哪呢?看着自己的竖式互相再说一遍计算过程。

5.〔请同学介绍减法的计算方法〕竖式中时怎样对齐的?0不够减5怎么办?看着自己的竖式再说说计算过程?6.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二〕总结算理1.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你都会了吗?完成几道试一试。

〔第一题〕一边做一边想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有什么一样或不同吗?2.小结:列竖式小数加、减法时,要将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

先计算小数局部,再计算整数局部。

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一。

3.你能任选出两种文具,先求出他们价格的和,再求出他们价格的差吗?〔写在书上〕【设计意图】学生动手操作,更加直观的将知识展示在学生面前,更好地完本钱节课的教学。

环节三:稳固进步放学回家的路上,我路过一家花店,突然想起明天是妈妈的生日,我想买一支玫瑰花和一支康乃馨送给妈妈,给她一个惊喜。

可我只带了3元钱,够买吗?怎么才能知道3元够不够呢?〔学生计算〕环节四:小结作业1.询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作业布置: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

四、【板书设计】小数点对齐,末位算起,满十进一,借一当十小学数学三位数的加减法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利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三位数相加减的算理,理解进位和借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经历列竖式计算的过程,掌握计算算理并可以利用算理计算相关题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步自主探究才能和创新意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相加减的算理以及进位和借位的含义。

2.教学难点:掌握三位数相加减的算理以及进位和借位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老师活动】多媒体导入,老师展示图片,询问学生从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活动】学生答复:世博园一个纪念馆,上午卖出380个海宝,下午卖出550个海宝。

【老师活动】提问:这个图片中蕴含的数学信息是什么?【学生活动】根据内容描绘。

【老师活动】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活动】答复: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

【老师活动】根据问题可以列出怎么样的式子?【学生活动】380+550=?【老师活动】如何计算呢?【老师活动】引入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实际生活情景导入,引发学生考虑,提出问题,让学消费生求知欲,进而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根底。

环节二:新课讲授【老师活动】引导学生利用之前的方法可以怎么样来计算呢?【学生活动】答复:38+55=93380+550=930【老师活动】如何做的?【学生活动】380是38个10,550是55个10,38个10加55个10是93个10,93个10是930。

【老师活动】继续询问,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学生活动】答复:380等于300加80,550等于500加50,300加500等于800,80加50等于130,800加130等于930。

【学生活动】还可以列竖式计算:【老师活动】询问学生为什么这么做?【学生活动】答复:根据第二位同学的做法,个位和个位相加为0,十位和十位相加为13,表示13个10,百位与百位相加为8,表示8个100,加上十位与十位相加得到的100,所以得到了930。

【老师活动】询问学生喜欢哪一种计算方法?【学生活动】答复:第三种。

【老师活动】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在第三种计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活动】答复:计算过程中保持数位对齐,十位相加满十向前进一位,百位相加再加上十位所进的数字。

【老师活动】总结:列竖式计算三位数相加,要将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的数字相加满十了就向前进一。

【老师活动】计算上午比下午多卖出多少海宝如何来计算?【学生活动】答复:550—380=?【老师活动】给学生5min时间小组探究,探究后展示结果。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结果:【老师活动】总结:列竖式计算三位数相减,从个位减起,不够减向前借一,并在前一位数上标点。

环节三:稳固进步计算410+250= 970-480=环节四:小结作业1.询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作业布置:课后练习1-2题做到书上。

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小学数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演示、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过程,养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