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地球上的水(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2019山东聊城二模)地表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简称ET)也称陆地表层水汽通量,是地表植被蒸腾、土壤与水体蒸发的水汽总和。
下图为2000—2014年黄河源区多年月平均ET与气温和降水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黄河源区夏季ET数值较大的原因不是()A.气温较高B.太阳辐射较强C.降水较多D.太阳活动剧烈2.黄河源区冬季ET主要来源于()A.地表植被蒸腾B.土壤浅层水分蒸发C.水面水分升华D.人类活动水分排放3.关于黄河源区ET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ET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B.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与气温呈负相关C.冬季大于降水量,夏季小于降水量D.秋季低于气温值,春季高于气温值2.B3.A1题,由材料可知,ET是地表植被蒸腾、土壤与水体蒸发的水汽总和。
黄河源区夏季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植被蒸腾及水分蒸发强烈,且降水较多,所以ET数数值较大,而太阳活动与ET数值大小无关,符合题意,故选D项。
第2题,冬季气温低,源区植被干枯,蒸腾作用小,A项错。
地温相对较高,浅层水分蒸发,产生ET,B项对。
冬季气温低,水面水分不会产生升华,C项错。
人类活动水分排放不属于ET,D项错。
第3题,读图可知,黄河源区ET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A项对。
与降水量及气温均呈正相关,B项错。
由于坐标系的单位存在差异,图中所示ET值无论哪个季节均小于降水量,C项错。
气温与ET值不具可比性,D项错。
故选A项。
(2019全国百校联盟联考)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导致流域水资源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在不同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情景下,河流的水文特征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某河流流域不同情景下的水文变化特征。
其中,情景a、b、c、d表示20年来实测情景、耕地扩张情景、城镇建设用地扩张情景、生态恢复情景中的一种的地下径流年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4~6题。
4.该河流域地下径流的峰值发生在降水峰值的()A.1个月前B.2个月前C.1个月后D.2个月后5.图中表示生态恢复情景下地下径流年变化情况的是()A.情景aB.情景bC.情景cD.情景d6.该流域内林草地覆盖面积的变化对该河水文影响较大的是()A.2月B.7月C.9月D.12月5.A6.C4题,读图可知,该河流域所在地区的降水峰值发生在7月份,地下径流的峰值发生在9月份,所以该河流域地下径流的峰值发生在降水峰值的2个月后,D项正确。
第5题,流域内生态恢复,林草地面积增大,地表水的下渗量增大,地下径流量增大,在20年来实测情景、耕地扩张情景、城镇建设用地扩张情景和生态恢复情景四情景中,生态恢复情景的地下径流量最大。
A项正确。
第6题,20年来实测情景、耕地扩张情景、城镇建设用地扩张情景和生态恢复情景这四个情景中,耕地扩张情景和城镇建设用地扩张情景使得该流域林草面积减小,地表水的下渗量减小,地下径流量减小,所以情景c、d分别为此两种情景的一种。
流域内生态恢复,林草地面积增大,地表水的下渗量增大,地下径流量增大,所以情景a为生态恢复情景。
情景c、d使得流域内地表径流量增大,地下径流量减小。
情景a使得流域内地表径流量减小,地下径流量增大。
读图可知,这种作用在9月份最为明显。
C项正确。
(2019广东佛山二调)地下水库是利用天然地下储水空间兴建的具有拦蓄、补充和利用地下水流作用的一种水利枢纽。
下图为我国新疆干旱地区某内流河流域的地质剖面图。
据此完成7~9题。
7.与地表水库相比,建设地下水库的突出特点表现为()A.技术要求低B.移民搬迁多C.资金投入多D.生态破坏小8.图中四地中,最适合修建地下水库的地下拦水坝的是()A.甲B.乙C.丙D.丁9.在自然状态下,该流域地下水库水位最高的月份最可能是()A.3月B.7月C.9月D.12月8.C9.C7题,地下水库是利用天然地下储水空间兴建的具有拦蓄、补充和利用地下水流作用的一种水利枢纽。
故与地表水库相比,技术要求高,移民搬迁少,资金投入少,对地表破坏小,生态破坏小,D项正确。
第8题,由图可知,甲处海拔较高,地下水位与基岩的高差小,地下水量小,甲处不合适。
乙处有断层,易渗漏,不适合修建地下水库。
丙处地下水储量大,利于水库建设。
丁处以黏性土壤为主,且水源较少,不适合修建地下水库。
C项正确。
第9题,我国新疆干旱地区地下水补给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与气温关系密切。
9月份以后气温开始降低,冰雪融水逐渐减少,故该流域地下水库水位最高,C项正确。
(2019山东潍坊一模)奥里诺科河上游水流湍急,沿途接纳众多支流,流量很大。
下游流经奥里诺科平原,地势低平,河面展宽。
图1示意奥里诺科河流域及甲、乙水文站的位置,图2示意甲、乙水文站全年水位差(正值表示甲水文站水位高于乙水文站水位)。
据此完成10~11题。
10.下列月份,乙水文站测得阿普雷河水流速度最慢的是()A.3月B.4月C.7月D.8月11.甲水文站测得奥里诺科河含沙量逐渐变小的时间段是()A.1—3月B.5—7月C.7—9月D.9—11月11.D10题,读甲、乙水文站全年水位差图可知,图中甲、乙水文站4月和11月水位差为0。
乙水文站位于阿普雷河与奥里诺科河交汇处附近,甲、乙水文站的水位差直接影响阿普雷河河水的流向与流速,水位差越小,则流速越慢。
据以上分析可知4月和11月水位差最小,故乙水文站测得的阿普雷河的流速最慢的时间为4月和11月,结合选项可知B项正确。
第11题,河流的含沙量与河流流量、流速密切相关,河流流量越大、流速越快,搬运能力就越强,河流的含沙量就越大,反之越小。
读图可知,9—11月两个水文站之间的河流水位差逐渐变小,流速则逐渐变慢。
加之奥里诺科河流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干、湿两季,流域内大部分地区雨季在4—9月,10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故9—11月干流流量在变小,因此,河流的搬运能力在逐渐变弱,泥沙不断沉积于河道,故甲水文站含沙量在逐渐变小,选D项。
月牙泉及其周围地区示意图(2019河北石家庄第二中学一模)月牙泉是我国甘肃省敦煌市著名旅游景点,1960 年前,最大水深 9 米,泉水清澈见底。
但是之后水位持续下降,1985年平均水深仅0.7~0.8米。
为了抢救这一千古奇迹,20世纪80年代采取了从附近的党河直接进行管道补水的措施,因某种原因该措施被终止;然后又采取渗灌补水的办法,将党河的水引入附近的土地渗入地下补给,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结合图完成12~14题。
12.月牙泉水位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距海遥远,区域降水较少B.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强C.过度用水,地下水位下降D.地势较高,地表径流明显13.从党河直接进行管道补水措施终止的原因可能是()A.中途损耗量过大B.不能自流输水C.党河含沙量过大D.党河水质较差14.渗灌补水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A.地下径流不易调控B.地表起伏不平C.渗灌区域距离过长D.土壤致密载重13.D14.A12题,月牙泉水位持续下降的原因,主要考虑人为原因,人类过度引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故选C项。
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对月牙泉水位的下降也有影响,但是根本原因是人类过度用水。
月牙泉水位的下降与海拔较高、距离海洋的远近无相关联系。
第13题,利用管道进行补水的措施最终被终止是因为月牙泉与河流二者的水质不同,月牙泉为地下水,水质优;河流水为地表水,水质差。
引河流水补充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水质变差,因此选D项。
用管道进行输水会减少损耗。
党河地势高于月牙泉,可以实现自流输水。
内流河含沙量较小。
第14题,采用渗灌补水的方法将党河的水引入土地周围进行地下水的回补,水流在地下的流向难以调控,不一定流入月牙泉周围的地下,因此该种效果不明显,选A项。
跟地表的起伏以及土壤质地无关。
由图中可以看出渗灌的距离较短。
(2019安徽六安质检)下图示意某年6月琼东沿海某地理事物分布(图甲)和海水表层等温线分布(图乙)。
据此完成15~17题。
甲乙15.A处水温低的原因是()A.冷海水上泛B.距陆地近C.太阳辐射弱D.阴雨天气多16.推测此时(图示)琼东沿海的盛行风是()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17.与图甲所示地理事物时空分布最相似的海区是()A.澳大利亚西部沿海B.索马里东部沿海C.秘鲁西部沿海D.美国东部沿海16.C17.B15题,从该事物分布来看,越靠近海岸越多。
由于该季节琼东沿海盛行西南风,沿海地区盛行上升补偿流,加之沿海地区水温高,浮游生物繁盛,是由于冷海水上泛导致的,A项正确。
第16题,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6月为夏季,夏季东南信风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偏转成为西南风,C项正确。
第17题,澳大利亚西部沿海地区和秘鲁西部沿海地区及美国东部沿海地区都位于信风带内,洋流在信风带离岸风影响形成的补偿流,而索马里沿海地区与海南岛东部沿海地区均为季风导致的上升补偿流,二者最为相似,B项正确。
(2019山东枣庄模拟)鱼汛是指水生经济动物高度集中于某水域,适于大量捕捞的时期。
图中甲、乙两渔场鱼汛季节差异显著,海雾多发。
读图,完成18~20题。
18.甲渔场的多雾期一般出现在()A.1月B.4月C.7月D.10月19.甲、乙两渔场鱼汛季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洋流的影响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C.河水的汇入D.人类活动20.甲渔场鱼汛提前到达、滞后结束的年份,印度半岛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A.滑坡B.洪涝C.旱灾D.海啸19.B20.B18题,图中甲渔场夏季吹西南季风,受离岸风的影响,深层海水上泛形成寒流,受寒流影响多雾,所以甲渔场多雾期一般出现在7月,C项正确。
第19题,甲渔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鱼汛;乙渔场夏季受西北季风影响,形成鱼汛;西南季风和西北季风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故两渔场鱼汛季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B项正确。
第20题,甲渔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鱼汛,鱼汛提前到达、滞后结束也就是西南季风提前到达、滞后结束,说明该地受西南季风影响时间较长,雨季较长,易出现洪涝,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16分)(2019山东青岛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属于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流域面积为38平方千米,长约14千米,年降水量575.9毫米,年均水面蒸发量1 732.9毫米,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使得土壤水分成为限制该流域植被生长的重要条件。
该流域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分为平稳期、波动期、积累期和消退期4个时段,其中7—8月为土壤水分积累期。
该流域植被主要为刺槐、油松、侧柏等乔木,以及丁香、连翘、胡枝子等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