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钻井人员地质录井

钻井人员地质录井


地 质 与 钻 井 地 质 基 础
地层划分类型和地层单位表
地 层 划 分 类 型 群 岩 石 地 层 单 位 地 层 单 位

段 层
生 物 地 层 单 位
生物带 组 合 带 延 限 带 顶 峰 带 其它各种带
宇(宙) 界(代) 系(纪) 统(世) 阶(期)——(组) 时间带(时)——(段)
年 代 地 层 单 位
? ?

地 质 与 钻 井 地 质 基 础
二、川渝地区地层层序、岩石特征
104° 106° 108° 110°
大பைடு நூலகம்松
四川盆地构造分区图
32°
巴 潘
中 古 北 川
武胜

拗 陷 低 腰 带
32°





川 西
仪陇

达县 巫山
绵阳
川 中 古 隆 中 斜 平
内江 重庆市 永川 南充

万县



成都
古 斜 中 隆 高 陡 断 褶 带
地 质 与 钻 井 地 质 基 础
(四)下朱罗自流井组过渡层~大安寨(J1g~J1dn)
①岩性:区过渡层~大安寨不易划分,通常以大安寨统一称之。上部(即过渡层) 为紫红色、深灰带绿色或杂色泥岩夹灰带绿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及暗紫红、紫红 色粉砂质泥岩等。
中下部(即大安寨段)为灰黑色页岩及灰绿色粉砂岩,一般夹3~4层灰褐色生物 灰岩。本组岩性变化较大,在达县~开江~忠县东北区页岩厚度增多,由南向北灰 岩厚度增大,层数增多,有的单层厚度由2m增至20m左右。在涪陵~重庆以南多数 构造未见灰岩,相变为砂岩或灰质砂岩。 ②电性:深浅双侧向一般为700~300Ω·m,自然伽玛起伏较大,一般60~ 100API,补偿声波180~200微秒/米。对比上下层,该层以高电阻,低伽玛为特 征。 ③分层:底界岩性为灰岩或灰质砂岩与J1m顶部紫红色泥岩分界。电性以深浅双 侧向高阻降低和低伽玛升高半幅点、井径变小底界分界。部分构造区与自三不易划 分。 ④厚度:一般80~120m,上部过渡层一般20~40m。
0.25——0.1 0.1——0.05 0.05——0.01
粉砂
粗 份 砂 细 粉 砂
粘土


< 0.01
地 质 与 钻 井 地 质 基 础
砂 岩 成 分 分 类 表
地 质 与 钻 井 地 质 基 础
主要碎屑颗粒含量(%) 大类名称 编号 小类名称
石英
1 石英砂岩 长石质石英砂岩 岩屑质石英砂岩 长石岩屑质石英砂 岩 长石砂岩 岩屑质长石砂岩 岩屑砂岩 80—100 65—90 65—90 50—80 0—75 0—65 0—75
地 质 与 钻 井 地 质 基 础 (六)下侏罗自流井组东岳庙(J1d)
①岩性:黑灰色、黑色页岩,中、下部夹深灰褐色泥质介壳灰岩。一般具 有1~3层灰岩,川东东北部局部不具有灰岩或较薄,相变为砂岩或灰质砂岩 (如云安厂北段、硐村、七里峡北段、亭子铺以北)。向南灰岩减薄。灰岩 分布最厚区在垫江~梁平~忠县形成的三角区内。 ②电性:双侧向一般400~1100Ω·m,自然伽玛一般60~90API,补偿声 波一般170~200Ω·m。电阻、伽玛变化较大。 ③分层:岩性以深灰色粉砂岩或灰质粉砂岩与J1z紫红色或深灰绿色泥岩 分界。电性以双侧向高值降低和自然伽玛低值升高半幅点分层。 ④厚度:一般40~80m。厚度总的变化趋势是垫江~梁平~忠县形成的三 角区一般大于60m,涪陵~长寿以南一般小于45m,江北~邻水~达县一带、 万县~达县以北一般40~55m。
6.88
Fe2O3
CaO 5.08
H2O
TiO2
1.15
1.05
地 质 与 钻 井 地 质 基 础
主要造岩矿物有:
石英、长石(正、斜)、白(黑)云母 方解石、白云石 粘土矿物 石膏、岩盐
重晶石
角闪石、辉石、橄榄石、黑云母。
地 质 与 钻 井 地 质 基 础
主要沉积岩类型:
碎屑岩:包括砾岩(颗粒大于或等于1mm)、砂岩(颗粒介 于1—0.1mm之间)、粉砂岩(颗粒介于0.1—0.01mm之 间) 。为油气储层。 粘土岩:包括泥岩、页岩。为烃源岩和盖层。 碳酸盐岩:包括灰岩和白云岩。主要为储层,部分致密灰岩 可作为盖层、烃源岩等。 其它岩石:石膏、岩盐(盖层);硅质岩。
地 质 与 钻 井 地 质 基 础
地 质 与 钻 井 地 质 基 础
地 质 与 钻 井 地 质 基 础
碎屑岩颗粒的粒度分级表
粒 级 划 分 巨 砾 砾 砾 砾 砂 颗粒直径(mm) > 1000 1000——100 100——10 10——1 1——05

粗 中 细 粗





0.5——0.25
地 质 与 钻 井 地 质 基 础
(五)下朱罗自流井组马鞍山(J1m)
①岩性:上部为紫红色泥岩夹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下部为 黄绿色、灰绿色泥岩夹粉砂岩。大竹~忠县以北紫红色渐变为 深灰带绿色,局部夹有少许薄层灰岩。 ②电性:以低电阻、高伽玛、大井径、高声波值为特征。 深浅双侧向一般400~1000Ω·m,自然伽玛一般60~100API, 补偿声波170~200微秒/米。 ③分层:岩性以深灰带绿色泥质粉砂岩或粉砂岩与J1d顶黑 色页岩分界,电性以自然伽玛升高和电阻降低半幅点分界。 ④厚度:60~100m。
涪陵 石柱
拗 陷
30°
川 湘 拗 陷 断

30°
峨 眉 瓦 山
陡 带
乐山
缓 带
泸州
川 南 古 拗 中 隆 低 陡
褶 带
28°

28°

形 带
断 带
104°





106° 108°
地 质 与 钻 井 地 质 基 础 (一)、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
川东地区在部分向斜中(如拔山寺向斜)残存遂宁组。 ①岩性:紫红、棕红色泥岩夹灰紫、紫灰、灰绿色砂岩、 泥质粉砂岩。底为砖红色、棕红色中~粗粒砂岩。本组岩性 变化不大,泥岩和砂岩多含钙质。 ②电性:双侧向普遍较低,一般8~200Ω·m,自然伽玛高 值、大井径为特征。 ③分层:岩性底以砖红、棕红色砂岩与J2s2紫红色泥岩分 界。电性以双侧向降低和自然伽玛升高半幅点及井径小底界 分层。 ④厚度:残厚400m左右。
90——75
≥90
地 质 与 钻 井 地 质 基 础
粘土与方解石的成分分类
矿物成分含量(%) 岩石类型 方解石 石灰岩 石灰 岩类 含泥质灰岩 泥灰岩 ≥90 90——75 50——75 粘土 <10 25——10 50——25
钙质泥(页)岩
粘土 岩类 含质泥(页)岩 泥(页)岩
50——25
25——10 <10
长石
0—10 10—25 0—10 10—25 25—100 25—10 0—10
岩屑
0—10 0—10 10—25 10—25 0—10 10—25 25—100
石英砂岩 类
2 3 4
长石砂岩 类
5 6 7
岩屑类砂 岩
8
9
长石质岩屑砂岩
混杂砂岩
0—65
0—50
10—25
25—75
25—100
25—75
50——75
90——75 ≥90
地 质 与 钻 井 地 质 基 础
主要岩浆岩类型(按SiO2的含量)
岩类 SiO2含量(%) 主要矿物 侵入岩 喷出岩
酸性岩 中性岩 基性岩
≥65 65—52 52—45 ≤45
石英、长石 斜长石、角闪石 斜长石、辉石
花岗岩 闪长岩 辉长岩
流纹岩 安山岩 玄武岩 金伯利 岩
地 质 与 钻 井 地 质 基 础
地质年代表
显 生 宙 ( 宇 )
地 质 与 钻 井 地 质 基 础
显 生 宙 ( 宇 )
地 质 与 钻 井 地 质 基 础
走向: 倾向:
倾角:
地 质 与 钻 井 地 质 基 础
地 质 与 钻 井 地 质 基 础
1.核部——褶皱的中心部位。 2.翼部——褶皱两侧比较平直的部分。 3.转折端——泛指褶皱两翼岩层的连接部分,也是褶皱岩层弯曲较大的部位。
地 质 与 钻 井 地 质 基 础
(三)、下朱罗凉高山组(J1l)
1.岩性:黑色页岩与浅灰绿色砂岩不等厚互层,局部夹浅灰色灰岩及灰绿 色泥质粉砂岩。重庆地区则为灰黑色页岩与灰绿色粉砂岩或薄层灰岩间互层, 下部渐变为紫红色泥岩,底为一层具底砾岩的厚层砂岩,接近于川中类型。 川东地区基本上无灰岩,主要为黑色页岩夹砂岩。重庆主城露头见多层生物 介壳灰岩。 2.电性:深浅双侧向一般为300~500Ω·m,自然伽玛60~90API,补偿声 波120~210微秒/米。以高伽玛、低电阻、大井径、高声波值为特征。 3.分层:底以黑色页岩完后浅灰绿色砂岩与J1g(过渡层)紫红色、绿灰 色或杂色泥岩分界。电性以双侧向降低、自然伽玛升高半幅点分层。 4.厚度:重庆地区70~120m,川东地区120~280m。整体看有从南到北、 从西到东加厚的趋势。
地 质 与 钻 井 地 质 基 础
地 质 与 钻 井 地 质 基 础
一、矿物、岩石、地层、构造及油气藏基本知识
元素 矿物 岩石 地层
地 壳 主 要 元 素 重 量 百 分 比
元素名称
氧 硅 铝 铁 钙 O Si Al Fe Ca
百分比(%)
46.95 27.88 8.13 5.17 3.65
元素名称
地 质 与 钻 井 地 质 基 础
碳酸盐岩的成分分类
矿物成分含量(%) 岩石类型
方解石
石 灰 岩 类 石灰岩 含白云质灰岩 白云质灰岩 灰质白云岩 白 云 岩 类 ≥90 90——75 50——75 50——2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