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精彩的作文课堂
[摘要]:新课标要求作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弘扬学生的主体、创造性,发展学生的个性。
写作不仅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个性的重要手段。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悟出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给学生一个展示个性、倾诉心声的平台,让学生爱上写作,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有所提高,作文教学水平自然就会得到提升!
[关键词]:写作积累素材感知生活师生共评
写作不仅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个性的重要手段。
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都是教师命题,学生被动写作。
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讲评和学生的写作训练来提高作文水平。
大致是教师先简单分析上次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在班上范读比较优秀的作文,然后按照教材的训练内容,对这次的作文进行简单的说明,之后学生开始写作。
这种作文教学,没有规划,没有明确的写作目标和具体的措施。
学生对作文也处于盲从的状态,写起作文总感到无从下笔,害怕上作文课,甚至一听到写作文就头大,勉强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假话、空话连篇。
作文课往往是老师怕教,学生怕学,结果事倍功半。
新课标要求作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弘扬学生的主体、创造性,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我切实地感到,学生作文难,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不是容易的事。
那么,如何提高
作文教学水平呢?我在作文教学中采取了一些办法,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一些提高:
一、积累素材,让学生作文有据可依
材料的积累是培养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我们的教材选文大多为名家名篇,并和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吸取一些写作技巧是必要的。
对课文中的一些优美的词语和句子,对于名篇,鼓励学生认真分析,多积累语言表达的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学生吸取、积累课文中优美的片段描写,真挚的感情抒发,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古诗文中的名句,优美的片段等。
鼓励学生牢记于心,并尝试在写作中运用。
坚持这样做,学生的作文的表现力就会增强。
但是,单靠积累教材选文是不够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还在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和写作习惯。
鼓励学生多读一些充满时代气息的书,多积累一些优美的词语,扩大学生的视野,积累写作素材。
所以,我鼓励学生去阅览室、去图书馆、去书店。
我的教室有一个图书角,学生可以把自己的书放在那里进行共享、交流,从中体会阅读的乐趣。
要求学生每个假期读至少一本名著,写读书笔记,评出优秀者进行鼓励。
我班上的学生每个人都有一个积累本,读到好的句子、片段就抄下来,也可以进行仿写。
在阅读积累的过程中,学生增长了见识,明白了事理,审美情趣也有所提高。
二、明确目标,让学生作文有章可循
新课标强调,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力求精要有用,要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各个阶段都要有明确的训练目标。
如七年级要求让学生学会写记叙文,能够清楚地写出学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掌握几种记叙顺序的用法;学会详略得当、层次分明;学习最基本的结构形式;学习概括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从文章的开头到结尾,从立意到结构,从遣词造句到语言文采,都需要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可能有些学生最初什么也不会写,对他们的训练要求不能太高,多鼓励他们去观察,逐渐地就能写几十字、上百字的短文了。
因此,学生作文要构成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相信学生,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写出好作文。
三、感知生活,让学生作文言之有物
要写好文章,要言之有物,要靠语言、知识、生活的积累。
叶圣陶曾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
”叶先生所说的就是先有生活,后有作文。
我们常常说学生的作文空洞无物,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认真地观察生活。
鼓励引导学生把目光拓展到家庭、社会和日常生活中,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灵与自然交流,用心
灵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
要引导学生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鼓励学生养成做摘抄、写周记的习惯,鼓励学生随时记下身边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
坚持下去,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就会有所提高。
四、放飞思绪,让学生作文打开思路
我们常常抱怨学生的的作文没有个性,没有时代特色,没有创新。
究其原因,其实不难发现在作文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思维取代了学生的思维,范文模式取代了学生的创新。
我们应该打破这种观念,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有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
在作文时,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即使不是很正确,我们也不要过分地去否定,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思考。
五、师生共评,让学生作文有所成就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
应该让学生换个角度,换个思维,我尝试着把作文评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站在老师的角度上去评改作文,在评改作文中体会作文的特点,理解作文的内容。
我先让学生互改、互评作文。
我要求学生对一篇作文进行评改时至少读五遍:第一遍看内容确立是否准确。
第二遍看格式是否正确,卷面是否整洁,错别字有几个,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文体是否符合要求。
随时可以用红笔批注出来。
第三遍用红笔画出好
词、好句、好段落,并在旁边写出自己认为好的原因;找出你不赞同的词、句、段,同样要写出自己的原因。
第四遍看完后,要写出100字以上对这篇作文的感受。
第五遍通读原文和自己所写的感受。
之后,把作文全部收上来,检查学生用红笔画出来的地方,看看他们站在自己角度上写的感受。
然后写下自己对作文的感受,当然多是鼓励性的语言,要给学生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
师生共评作文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慢慢地学生写作水平就会有所提高。
魏书生老师曾说: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
埋怨学生太难教,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
通过作文,给学生一个展示个性、倾诉心声的平台,让学生爱上写作。
我相信“宝剑锋从磨砺来,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持之以恒,勤思考,多钻研,学生就会对作文产生兴趣,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有所提高,作文教学水平自然就会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