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2农业》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2农业》说课稿

八年级地理上册《4.2农业》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农业》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农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土地资源,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同时,本节课的理论、知识是学好第二课时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出农业包括哪些部门,说说农业的重要作用.
2.能够运用图文资料,说明我国东部和西部农业类型分布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图文比较的方法说明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2.运用已学知识,分析我国农业东西分布差异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农业的重要性,了解家乡农业生产的发展
重点:农业的主要部门,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
难点:形成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二、说课程标准
《4.2农业》的课程标准要求是:指出农业的主要部门,说明农业的重要作用,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

从水平考试能力要求来看均属于a层次。

三、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他们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知识,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及探究能力,但还缺乏方法。

他们的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说教法:
本课时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形象、直观的优越性,营造情境,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引导以“问题解决式”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灵活运用讲述、暗示、讨论、引导学生发现等教法来进行教学。

本节课内容不多,但比较枯燥。

如何做到高效?并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兴趣,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分组竞赛法,竞赛法在教学手段上加以变化,就会赋予地理课堂更高的生命力。

针对学科现状及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竞赛这种形式容易激发学生斗志,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于,而且会让学生的注意力更为持久。

更能走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

五、说学法:
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师生互动等探究式的学
习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过: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渗透学法:
1、学会析图: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学会探究: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3、学会合作: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六、说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说一说,你今天的午餐吃了些什么?这些食材是由哪个生产部门提供的?由此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初步感知农业与生活的重要联系。

(二)出示“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有目的、有方向,有的放矢,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和挑战任务的欲望。

(三)检测预习:
1.农业与人类生活是什么关系?
2.农业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等部门。

3.我国东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同?
【设计意图】:
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本节课主要知识的掌握情况,更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

(四)出示“自主学习一”
默读教材P90~91并完成:
1.记住农业的主要部门
2.描述农业的劳动对象是什么?各获得哪些农产品?
3.说说农业的重要作用
(根据自学情况教师出示图片作补充)
数字中国农业:想一想:你一天要吃多少食物?
13亿中国人一天消费粮食52万吨(这个数字不包括浪费的粮食),一天要吃掉1300万头猪。

这些数字确实给我们一种震撼,那么它们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
本自主学习对应第一个学习目标及重点,有了前面预习检测的铺垫,学生自学起来会比较轻松,通过学生自学,提问,教师借助课件图片讲解,学生练习,最终完成第一个学习目标。

(五)小组合作探究
除了“吃”以外,
1.我们生活中哪些物品与农业有关?请举例
2.农业可以为哪些工业生产厂家提供原料?请举例
根据小组探究情况教师出示图片再作补充完善
师生共同小结:
农业的重要作用:农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吃、穿、住、用等生活资料,还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因此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设计意图】:
联系实际生活思考,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的农业的重要作用。

过渡:各农业部门在我国是怎样分布的呢?
(六)自主学习二
阅读教材P93页并结合图4.10,对比我国农业部门的东西分布差异:
1.东部与西部的分界线在哪里?
2.西部地区农业生产以哪个部门为主?
3.东部地区农业生产以哪些部门为主?
4.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差异?
(自学完成后让学生试讲,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结合图片作适当的补充)
分析探究:农业分布东西差异的原因
(出示图片让学生充分思考并得出结果。


最后师生共同小结原因:在我国领土上,最大的农业地区差异是东部和西部的差异。

东部地区水、热、土条件有较好的配合,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人口稠密,是我国绝大部分种植业、林业、渔业的集中区。

西部地区气候干旱,水、热、土条件的配合有较大缺陷,农业发展历史较晚,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大部分地区是以放牧为主。

【设计意图】:
本自主学习对应第二个学习目标及重点,在认识了农业的主要部门及重要作用后进一步了解我国各部门农业的东西分布情况。

学生自主学习后让其尝试着讲一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七)小结回顾: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农业的以下知识:农业的主要部门、农业的重要作用、农业的东西分布差异。

课件出示相关知识,让学生作知识的回顾及笔记整理。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回顾加深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

(八)当堂检测:
基础检测:
1.把以下食品与相关的农业部门连线:
谷物、蔬菜畜牧业
肉、蛋、奶种植业
鱼、虾林业
水果渔业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 ______ 产业.
3.农业生产部门有_____ .____ ._____ .____
巩固检测:
1.我国西部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四大牧区是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
2.我国东部地区是种植业、_____ 和 ____ 的主要分布区
3.从干湿地区来看,我国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部_______和________的平原地区。

4.我国牧区与农耕区的分界线大致是( )
A.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B.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C.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D.50毫米等降水量线
提高拓展:
读图分析:
(1).图中红色的分界线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该界线以西农业生产以______为主,
图中A 表示______牧区
(2).图中BCD 三地中____地是我国天然林的主要 分布区;_____地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选取依据】:
该当堂检测题紧扣学习目标及重点,和学业水
平考试的题型基本是一样的,一方面加深对本节课
知识的理解运用,另一方面对节课的教学效果作反馈。

熟练掌握本部分的知识点,同时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操作方法】:
学生独立分析完成。

教师给出标准答案,方便学生自查自纠。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不多,但比较枯燥。

如何做到高效?并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兴趣。

以导入为突破口,精心设计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很快融入到农业学习的氛围当中来。

以学生为中心,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掌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层层推进,前后相连。

整节堂课的设计与实施条理清晰明确,基本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

导入、重难点的处理、教学的衔接过渡、问题的设置、知识的拓展延伸等方面处理恰当。

课件制作效果不错。

通过教学发现仍有许多不足:由于内容较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还需进一步指导,还要落实讨论的过程,再增大讨论的开放性。

为了追求教学环节的完整性,时间的把控上不够合理,教师的语言不够简练,综合素质还要提高。

与自己预期的教学效果仍有差距。

以上是我对《农业》从整个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情况的说明,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谢谢大家!
2014-12-23
A B C D 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