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罗斯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俄罗斯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俄罗斯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中俄两国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等领域,都有十分密切的交往。

俄罗斯文化在生活、语言、文学、和艺术等多个方面,都对中国特别是东北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下面就从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下俄罗斯文化对中国东北文化的影响。

1通过俄国侨民。

从俄国进入中国东北地区的俄侨以俄罗斯族人居多。

俄罗斯文化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传播也主要与他们有关。

哈尔滨是俄国侨民在中国东北的最大聚居地,在俄罗斯文化向中国东北地区的传播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2.通过旅俄华侨。

19世纪60年代,清朝在东北地区开禁放垦,大批来自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汉族移民北上进入东北地区。

90年代,伴随着俄国移民进入中国东北地区,一部分汉族移民继续北上,越过边界,进入俄境。

有的从山东乘船直接进入俄国在远东的天然良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像闯关东一样,中国人管进入海参崴叫闯崴子。

据统计,1900年海参崴共有旅俄华侨36700人。

中国人进入俄国还有一种情况,即随着西伯利亚的开发,特别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建设,俄国政府从中国招募了大批华工。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国政府招募华工迅速升温。

到十月革命爆发前夕,旅俄华侨已达40万人。

生活在俄国的华侨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逐渐学会了俄语,生活习惯也已经大半俄罗斯化。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娶俄罗斯女人为妻,所生子女的身上更多地体现出俄罗斯民族的特点。

十月革命后,旅俄华侨及其子女大部分回到中国,特别是东北地区,由此把俄罗斯文化传入中国东北地区。

3.通过修建中东铁路,兴建和经营工商企业。

随着中东铁路的建筑,沙俄铁路当局和沙俄资本家在中东铁路沿线各大城镇设立了许多工厂和洋行。

1898年,沙俄根据筑路工程的需要在哈尔滨开设了制材厂和中东铁路总工厂。

在满洲里、海拉尔等地建立了铁工厂和机器厂。

在大连建立了商港修缮工厂、木材厂以及铸铁厂等。

沙俄在哈尔滨开办了7家发电厂,垄断了哈尔滨市的电力工业。

还在铁路沿线开办了许多轻工业工厂,如面粉、榨油、酿酒、制糖和卷烟等工厂。

4.由于俄国人在中东铁路沿线所处的特权地位,使俄罗斯文化在这一地区的传播处在十分有利的地位。

以建筑为例,除众多造型各异的俄罗斯东正教堂外,另有许多哥特式、罗马式建筑,如哈尔滨秋林公司、莫斯科商场(今黑龙江省博物馆)、铁路局招待所以及哈尔滨中央大街的石头路面、松花江畔俄罗斯式的木制房屋等,构成了早期哈尔滨建筑的独特风格。

俄国人将其生活习惯带到中东铁路沿线之际,通过各种途径,或强制、或间接地影响了中国东北人
5 1949年10月至1952年末,是我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苏联向我国提供援建项目42项,其中有30项设于中国东北地区。

在中国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助我国156项建设项目,其中有57项落户东北。

这些项目大多数为新建项目。

苏联在中国东北援建的57项重大工程,是以重型加工工业(重型装备制造业)为主,为此,加大了能源(煤炭)和钢铁等原材料大型项目的建设。

苏联援建的57项大型建设项目,奠定了现代中国东北工业的基础。

6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东北出版了许多介绍苏联和翻译苏联的作品。

其中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法捷耶夫的!毁灭∀、!铁流∀、!青年近卫军∀,富尔曼诺夫的!夏伯阳∀,科斯捷米扬斯卡娅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等,这些苏联作家的作品对中国东北青年
的教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苏联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对中国读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20世纪5060年代中国东北青年学习的教材。

保尔 柯察金的形象教育和帮助成千上万的中国东北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踊跃参军,保家卫国,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前仆后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