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八年级物理1_5章练习题试卷讲评课件
八年级物理1_5章练习题试卷讲评课件
思路分析:考查S-t图像的识读:
过原点倾斜的线段——匀速直线运动
平行时间轴的线段——静止
阶段性检测讲评
21、京沪高铁的建?成使北京和上海之间的往来时间缩短到 5 小时以内。
下表是高铁G8 和动车 D706 运行时间对比情况,若两列车均正常运行。求:
(1)G8 列车从上海站到北京南站,列车的运行时间。
vv甲甲==
阶段性检测讲评
=4m/s.
对应训练:
创新微课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匀速
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c)
〈功夫〉片段
A. 甲车的速度最快 B. 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向后运动 C. 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静止的 D. 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静止的
第一次超声波接触小车时测速仪与车的距离s1=vt1/2=170m ,第二次测速仪与小车的距离s2=v(t2-t1)/2=153m,
汽车前进距离s=170m-153m=17m,因此是向测着测速仪 前进。 经过的时间t=(1.0s+0.9s)/2=0.95s,
所以汽车的速度v=s/t=17.9m/s
2020/10/14
正确识读v-t图像: 平行于时间轴———匀速直线运动 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匀加速直线运动
阶段性检测讲评
易错点突破一:光的反射折射平面镜成像
创新微课
17如图所示,是一束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光线, 请在图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方 向;并标出折射角
〈功夫〉片段
对应练习:
从水面上斜看水中的游鱼,看到的是
得分要领:熟练掌握物理量的常用单 位,熟记常用数据!
阶段性检测讲评
针对练习:
创新微课
1. 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B 〈功夫〉片段
A.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C. 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D.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阶段性检测讲评
创新微课
•S=t*v=4.4h*300km/h=1320km •T1=24:00-21:18+9:24=12.1h •t=12:24-8:00=4.4h
V=s/t=1320km/12.1h=109.1km/h
解题要点:1.时间的计算 2.表中暗含的信息
速度及平均速度的计算
• 22、固定的超声波速仪每隔1s向小汽车发出个超声波脉冲信号,已知第一个超声 波t=0时刻发出,遇到小汽车后返回,t1=1.0s时刻接收到反射波,同时发出第二 个超声波,t2=1.9s时刻接收到第二个反射波。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追速度为 340m/s,小汽车在这段时间的运动视为匀速运动,根据上述条件可知,则小车向 着超声波速仪运动还是背离超声波测速仪运动?,速度为多少?
鱼的 虚像,这是因为发生了光的 折,射虚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一些。
如果要用电筒照射这条鱼,应该 射向( A )(选:A,B)
A
B
阶段性检测讲评
平面镜成像特点
创新微课
练习20、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功夫〉片段
(1)实验过程中蜡烛 B 不需要
(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移去蜡烛B,在
(2)若 G8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300 km/h, 则上海站到北京南站的全程多少 km? (3)D706 从上海站到北京南站的运行过程中 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km/h?(计算结果 保留 1 位小数)
车次
G8 D706
〈功夫〉片段
始发站
终点站
(上海) (北京南)
08:00
12:24
21:18ຫໍສະໝຸດ 09:24(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与纸面垂直, 而是如图 21 乙所示倾斜,
蜡烛 A 的像应是图中的 A1 (选填“A1”“A2”或“A3”)。
平面镜成像特点:关于镜 面对称——正立等大反向
. 阶段性检测讲评
易错点突破四:凸透镜成像规律
创新微课
12题如图所示,爱动脑筋的小丽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 把自己的近视眼镜给“透镜”戴上,发现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 〈功夫〉片段 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 近
重视训练,整合提升
〈功夫〉片段
试卷讲评课
阶段性检测讲评
创新微课
一、考情分析
出错要点:
〈功夫〉片段
1、常用数据的了解(1题)
2、速度理解图像的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7 、21 、22题)
3、光的反射与折射平面镜成像。(9、16、17、20题)
4、凸透镜成像规律(11、12、19题)
二、自我评价
善 用 笔 记
创新微课
易错点突破二:速度图像及计算
〈功夫〉片段
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 做直线运动,则(B) A. 两同学在0-15s内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 C. 在0-20s内,两同学的平均速度相等 D. 在0-15s内,乙同学追上甲同学并在 100m处相遇
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B
A. 移动蜡烛远离透镜 B. 移动光屏靠近透镜 C. 移动光屏远离透镜 D. 移动透镜远离光屏
解析: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放置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像推迟会
聚,即像在原来像的后方。 将近视眼镜拿开,像不会推迟会聚,成的像前移,故应该移动光屏靠近凸透镜.
其位置 上竖立光屏,在光屏上 不能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 B (
填“A”或“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小宇第一次将蜡烛A置于玻璃板前5 cm处,第二次将A向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3
cm, 再次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则A与B的间距为16 cm。
自主分析 ,要求用时5分钟
自 查 自 纠
阶段性检测讲评
易错点突破一:常用数据的掌握
1、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A ) A 人的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大约为8秒 B.重庆夏天的最高气温约为100℃ C.初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0.7dm D.成渝高铁列车的速度可达1000km/h
创新微课
〈功夫〉片段
创新微课
焦距的相关,,计算
11.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0cm的地方,在透镜另一侧〈的功光夫屏〉片上段,有 蜡烛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知,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 ) A. 20cm B. 15cm C. 10cm D. 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