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及其《子夜》(下载)
“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 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 版。” ——瞿秋白:《〈子夜〉 与国货年》
《子夜》的结构 子夜》
林佩瑶 李玉亭 张素素 徐曼丽 杜竹斋 雷参谋仲伟 农民 群体 朱吟秋 工人群体 屠维岳
一树千枝, 四面开花。
多条战线同时作战的吴荪甫
军阀混战 局势动荡 买办资本家 赵伯韬) (赵伯韬)
家庭纠纷
与实业资本家 的竞争
吴荪甫
工人罢工 农民暴动
《子夜》结构的得与失 子夜》
枝繁叶茂,主干分明——繁复而不混乱。
结构 恢宏 严谨 总体 成功
大开大合,呼应自然——恢宏而不失法度。 曲折迂回,匀称统一——在变化中求统一。
受“理念先行”的束缚,也有芜杂游 离、结构失衡的笔墨,比如对农民暴动和 工人运动的情形有过于简单化的倾向。
茅盾及其《子夜》
(1896—1981)
沈德鸿,字雁冰,浙 江桐乡县乌镇人。
文学评论家和作家的双重身份
《茅盾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 《子夜》初版封面
《子夜》的创作意图及时评
“我写这部小说,就是想用形象的表现来回答托派和资 产阶级学者: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 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买办阶级的压迫下,是更加半 封建半殖民地化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中虽有些如法国资 产阶级性格的人,但在1930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同 于18世纪的法国,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前途是十分黯淡的, 他们软弱而且动摇。当时,他们的出路只有两条:投向帝 国主义,走向买办化,或者与封建势力妥协。” ——茅盾: 《〈子夜〉写作的前前后后》。
帮闲群体: 帮闲群体:李玉亭、雷参谋、范博文等。 地下党群体: 地下党群体:玛金等。 工农群体: 工农群体:朱桂英等。
对《子夜》主题的多样理解 子夜》
1、作家的本意——形象地回答当时中国社会的本质, 民族资本家必然失败的悲剧。 2、封建文化在现代都市文化冲击之下走向崩溃和解体。 3、都市文化中逐利主义对人性的异化。 4、生不逢时的失意英雄的悲歌。
《子夜》的人物形象塑造 子夜》
资本家群体: 资本家群体:吴(孙吉人、王和甫),赵,杜
竹斋,周仲伟等。
封建遗老群体: 封建遗老群体:吴老太爷、冯云卿、曾沧海等。
形象众 多,个 性鲜明
走狗群体: 走狗群体:屠维岳、贵长林,李麻子等。 女性形象: 女性形象:林佩瑶姐妹,张素素,刘玉英、徐曼丽、
冯眉卿等。
茅盾小说在现当代文学史的意义
1、注重创作题材和主题的的宏大性,在中国现 当代文学史上开创了史诗性传统。 2、极大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现代小说的人物画廊, 塑造了时代新女性系列形象和资本家系列形象。 3、以开放的现代意识和都市感觉建立了较为 完整的现代都市文学。 4、对现代长篇小说的体式、结构等方面的 艺术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