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角色朗读,用不同语气朗读(舒缓-读出诗意)(急促—读出天真)(叫喊—喊出自由)
(二)感受我的乐园(出示ppt5)
1、后园里的动物、植物都是自由的、充满活力的,那么置身在园中的我,会怎样呢?童年的我又是怎样的一个小女孩?
2、比较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出示ppt6)
原句: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在祖父在后园里边。

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改句:我和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

我和祖父各戴一个草帽。

祖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四、知人论世,探究主旨
1、再读把握情感。

过渡:是啊,在这一段无忧的时光里,人和景物都是自由的,我就在这充满爱和自由的大花园里“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

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童年的画卷就此合上,她走出园子,走进了另外一种人生。

导语:写下彩色童年的萧红,她的世界是黑白的;写下温暖童年的萧红,她的世界是冰冷的;写下自由童年的萧红,她一生不断逃离,直到无处可逃。

(出示PPT7)
链接材料:萧红的一生是一直被冷落被忽略的一生,是一直寻找“爱”和“温暖”的一生。

20岁的时候为了反抗父亲指定的婚姻,萧红离家出走,从此开始了漂泊流浪,极不安宁的生活。

国难之际亡命香港,一再受到感情挫折,病魔缠身,最后孤独一人客死在孤岛香港,年仅31岁,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就在去世前一年完成。

师:那个时候,她最渴望什么?
——活力、自由、快乐
2、分析祖父形象,探究主旨。

过渡:冰冷的现实我们读到的确是温暖的笔触,这丝温暖来源于什么呢?(出示PPT9-10)——来源于祖父。

祖父是一个什么样的祖父?
齐读: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思考:有评论家认为:整个《呼兰河传》只写了一句话“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为什么不说“我的祖父住在呼兰河这小城里”?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开头细数我和祖父之间的年龄的变化呢?
五、借助评论,领悟情感。

(出示PPT11)
文学家矛盾曾这样评论《呼兰河传》: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请你谈谈对这个评论的看法。

六、拟写标题,升华感情。

祖父、后园、呼兰河小城……对于漂泊困顿中的萧红意味着什么?请带着新的感悟为课文拟写一个题目。

(出示PPT12)
师:祖父、后园、呼兰河小城,尽管萧红再也回不到童年,甚至找不到回家的路,然而在她的心底深处,这个院子始终存在,它是萧红生命的精神家园。

板书:精神的家园(温暖的)
(出示PPT13)结束语:萧红,在悲惨的现实中,用她温暖的文字告诉我们,“人间可以有不幸,但爱永不缺少”。

萧红的生命在她给我们的文字中永存!我们一样忘却不了她美丽的文字,难以忘却她——一代才女萧红!
下课。

六、课外延伸,布置作业(出示PPT14)
1.阅读萧红《呼兰和传》及其他作品,做关于她的卡片资料。

2.回忆你童年生活片段,写一段充满情趣的文字。

(200字左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