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语文测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说明]1.把第I卷的答案涂到答题卡上。
2.把第II卷用黑色或蓝色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24分,每小题2分)1.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长篙.(gāo)斑斓.(lán)庇.护(pì)笙.箫(shēnɡ)B.侥.幸(jiăo) 隽.永(juàn) 相称.(chèng) 并行不悖(bèi)C.抹.脸(mā) 抹.脖子(mŏ) 抹.不开(mò) 转弯抹.角(mò)D.漫溯.(sù) 歼.灭(qiān) 魅.惑(mèi) 汹涌.(yŏ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暑名奢望迫在眉睫坚持不懈B.雄辩时髦出人投地忧心忡忡C.掂量脚落挨家挨户心花怒放D.陶醉关键望而生畏不修边幅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老师不要求你的物质,只要你考试成绩好,人格上没有大毛病,基本就会获得老师的欢心……(2)对于老老实实替社会造福的工人反存,这是可耻的价值意识的颠倒。
(3)学问也好,事业也好,都要尊重这种公道公理,才不至于发生。
(4)信息产业虽已成为国家一大支柱产业,但“重硬轻软”的正阻碍其向高层次发展。
A.汇报藐视弊端弊病B.回报藐视弊病弊端C.回报鄙视弊端弊病D.汇报鄙视弊病弊端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李明经过老师的精心辅导,在这次数学竞赛中初露锋芒....,夺得高中组第一名。
B.我们要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决不能做与之南辕北辙....的事情。
C.毫无疑问,要搞中国的导弹,当务之急....是培养中国第一代导弹人才。
D.比赛中,泰山队的防线固若金汤....,令对手束手无策。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民工的劳动,克扣民工工资,甚至殴打民工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B.一个民族可以用刀剑,或者用弓矢打败另一个民族;但是要征服一个民族的灵魂,却绝非单凭刀枪剑矢就能做到的。
C.虽然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不少交流、商务、购物上的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越来越感到质疑。
D.在对“建始人”古人类化石进行考证研究后,我国考古专家认为:“建始人”化石,对人类起源与非洲的学说是一个挑战。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在路上遇到不少人,可他们都不知道前面是何处?前面是否有旅店?B.他把汽车开得那么快,我敢爬出驾驶室爬到后面去吗?于是我就说:“算了吧。
”C.我已经上了年岁,不能拿棍子把鲨鱼给打死。
但是,只要我有桨、有短棍、有舵把,我一定要想法去揍死他们。
D.“啊,”他说,“我照旧是个老头儿。
不过我是赤手空拳罢了“。
7.对下面这段文字依次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我们应当心胸开阔如大海,应该乐于助人,与人为善,试想,如果心眼儿比针鼻还小,老是斤斤计较,心却比天还高,怎么能与同学们相处的好呢?A.明喻夸张设问B.夸张暗喻反问C.明喻夸张反问D.夸张暗喻设问8.给下面一段文字的结尾选择一个恰当的句子是()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
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取得非凡成就的人,。
A.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B.往往是固然最有才能,但首先最能耐得住寂寞的人C.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D.往往是那些首先具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9.根据下面提供的情景,回答最为得体的一项是()情景:你的一位朋友送你一张球票,约你一同去看足球赛,不巧你因故不能前往。
A.怎么不早说!今天我有事,你另约他人去吧。
B.很对不起!今天我有事情要办一下,下次再说吧。
C.听说是中巴友谊赛,罗纳尔多、里瓦尔多也来了,只可惜我有事不能与你共享了,谢谢你!D.谢谢你的盛情!你知道我是不太喜欢球赛的,你自己去看吧。
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碾碎凹凸,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
废墟是课本,;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
营造之初就想到今天的凋零,因此废墟是目的;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
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①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②没有今天就无所谓昨天和今天③让我们把立体的事情读成平面④让我们把平面的事情读成立体⑤因为废墟是手段⑥因此营造是手段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⑥D.①④⑤1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赤壁赋》的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小说《沉沦》等。
C.萧红,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张乃莹,1935年在鲁迅帮助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D.天干十二,地支十,古人用来记年月日。
既望指过了望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
12.对下面这首唐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支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A.首联把梅花与万木进行对比,万木的干枯摧折既有力地衬托了梅花的迎风斗雪,又很好照应了诗题“早”。
B.颔联用平淡的语言为读者描绘出了一副浓艳、高贵的雪中梅花图。
C.颈联写梅花的风韵和姿色,尾联寄寓诗人深深的情思。
D.这首咏梅诗,语言清丽,笔墨含蓄,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题对所有品种的茶叶来说,春茶都是最好的。
这是因为,经过一个冬季的养精蓄锐,茶树蕴含的养分已十分丰富,一到春天,这些养分便源源供应枝叶的萌发和生长,使春茶的芽头肥壮、香气浓郁、滋味物质含量丰富。
比如,氨基酸是一种鲜爽物质,春茶芽叶中氨基酸的含量可以达到4%~5%,而夏茶只有1%~2%.另外,即使是春茶,要达到特级的标准,在采摘的过程中也有非常严格的规定,采茶女必须摘下最细嫩而且大小一致的茶树鲜叶。
一般情况下,制作特级龙井茶1千克需要8万个芽头,等级差的只要1万~2万个就够了。
所以,辨别茶叶的好坏先要看它的老嫩程度——越细嫩的,品质越好。
好绿茶还要会冲泡。
一般来说,水温80°C比较合适,这样不仅可以使茶叶保持味道清香和颜色嫩绿,更能使大量的维生素C不被破坏。
有了好茶,还要有好水,才能品出茶之味。
《茶经》中早已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记载。
这是因为山泉水含有较多对人体有益的营养元素,含氮化物极少,水色清澈明亮,滋味甘甜醇厚。
虎跑水之所以与龙井茶一起被誉为“杭州双绝”,就是因为虎跑山是由透气性好又深于水的砂岩构成,雨水渗入后形成的泉水,水分子结构密,水面张力大。
用它冲泡的龙井茶,汤色晶莹,香气纯正,最能体现出好茶的品质。
茶具的选择也非常重要。
今天,人们用玻璃杯或瓷杯来冲泡绿茶,目的是在品味茶香的同时还可以观赏绿茶出众的外形。
而乌龙茶则要用紫砂壶冲泡才能翻出其中的滋味。
在江苏宜兴丁蜀镇的黄龙山,有一种深藏在地下几十米处的山腹夹层中的矿石,这就是用来制作紫砂的重要原料——紫莎矿。
矿石分几十种,最普通的一种叫白麻子,最高档的是特紫。
特紫烧出的颜色比较纯,红里带点紫,烧出来后属于高档茶具。
开采出的矿石要经过2个月的风化,成为易碎的小块后,再被研磨成粉末。
粉末加水调和后就成为半成品泥。
这样的泥需放置2周左右进行陈腐。
如此反复两三次才能获得制壶用的成品泥。
紫砂壶做成后需要经过1100~1200°C的焙烧才能成为陶。
紫砂泥的奇特在于它含有石英、云母、赤铁等多种矿物质,在高温下,这些物质经过分解、融合、收缩,发生质变,产生了大量团聚体和少量断断续续的气孔,形成紫砂壶既保温又透气的特点。
这个特点非常适用于乌龙茶的冲泡。
由于乌龙茶叶片粗老,必须用100°C的沸水才能泡出茶中的有效成分,所以用紫砂壶泡茶既可以保持高温又不会有熟汤味儿,长时间放置也不会酸馊。
13.对文中两个画线句子中的“品质”一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品质”都指好茶叶中富含氨基酸和维生素CB.第一个“品质”是指茶叶越细嫩,氨基酸及各营养含量越高C.第二个“品质”是指使茶叶的含氮化物减少,滋味甘甜醇厚D.两个“品质”都指好茶叶汤色晶莹,香气纯正14.“乌龙茶则要用紫砂壶冲泡才能品尝其中的滋味”,其原因是()A.乌龙茶最好用沸水冲泡,而紫砂壶既可以保持高温,又有良好的透气性B.紫砂泥中含有石英、云母、赤铁等多种矿物质C.紫砂泥中的矿物质在高温下会产生大量团聚体和少量断断续续的气孔D.用紫砂壶冲泡的乌龙茶长时间放置也不会酸馊15.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不管是哪一种茶叶,春天都是最好的采摘季节B.若水温超过80°C,龙井茶中的维生素就会被全部破坏掉C.虎跑山的特殊地貌决定了这里的泉水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D.高温会使紫砂泥中的多种矿物质发生质变,影响乌龙茶的品质三、(10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16.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说得正确的一项是()①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②送之.至湖口③徐而察之.④汝识之.乎⑤周景王之.无射乎A.①⑤用法相同,②③④用法相同B.①②③用法相同,④⑤用法相同C.①③用法相同,②④⑤用法相同D.①②③④⑤用法全不相同17.下列各句中的“得”,意思是“收获”的一项是()A.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B.因得观所谓石钟者C.此余之所得也D.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18.不是“余心动欲还”的原因的一项是()A.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B.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中者C.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D.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19. 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居则曰:不吾知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今王鼓乐也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0.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探究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是“余尢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