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学年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语文学科第三册第1-3单元试卷【命题人:汽修(系、部)周红(教师)】本试卷分第I卷(客观题)和第II卷(主观题)两部分。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共50分)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乳.虎(rǔ)桑梓.(zǐ)书籍.(jí)炽.热(zhì)B.窥.探(kuǐ)循.环(xún)锻炼.(liàn)钻.研(zuān)C.名讳.(huì)激励.(lì)锱.铢(zhī)契.约(qì)D.垄.断(lǒng)严峻.(jùn)内涵.(hán)妥.善(tuǒ)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廖落。
B.于是我又知道读《伦语》是要这样读的。
C.旧式婚姻,过去叫做“天作之和”,是非常偶然的。
D.老实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
3.下列成语中加点字词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锲而不舍.﹙停止﹚真知灼.见﹙确凿的﹚按部.就班﹙门类﹚B.盛气凌.人﹙越过﹚大彻.大悟﹙明白﹚出类拔萃.﹙草丛生的样子,引申为聚集﹚C.骇.人听闻﹙震惊﹚斤斤..计较﹙琐碎细小﹚息息..相通﹙呼吸进出的气息﹚D.昭然若揭.﹙明了﹚重蹈.覆辙﹙跳动﹚锱铢..必较﹙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这个大约50人左右的班级,已经有35个共青团员。
B.我们肩负着早日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富强民主的现代化国家的重任。
C.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
D.是否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时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观点。
5.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的一项是()①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②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③这时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④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
A.反复对偶设问拟人B.反复对偶反问拟人C.拟人排比反问比喻D.拟人排比设问比喻6.下列作家、作品、国别、文体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A.《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巴尔蒙特美国诗歌B.《亡人逸事》孙犁中国散文C.《寻梦者》戴望舒中国现代诗歌D.《记念刘和珍君》鲁迅中国散文二、阅读理解(本大题共3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一)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7.本段文字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A.举例论证B.对比论证C.比喻论证D.类比论证8.“其”指代的是()A.煤的形成B.大量木材C.结果却只是一小块D.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9.鲁迅先生对徒手请愿的态度是()。
A.赞成B.不赞成C.认为有可取之处D.指出其消极的方面(二)她在娘家,因为是小闺女,娇惯一些,从小只会做些针线活,没有下场下地劳动过。
到了我们家,我母亲好下地劳动,尤其好打早起,麦秋两季,听见鸡叫,就叫起她来做饭。
又没个钟表,有时饭做熟了,天还不亮。
她颇以为苦。
回到娘家,曾向她父亲哭诉。
她父亲问:“婆婆叫你早起,她也起来吗?”“她比我起得更早。
还说心痛我,让我多睡了会儿哩!”“那你还哭什么呢?”我母亲知道她没有力气,常对她说:“人的力气是使出来的,要伸懒筋。
”有一天,母亲带她到场院去摘北瓜,摘了满满一大筐。
母亲问她:“试试,看你背得动吗?”她弯下腰,挎好筐系猛一立,因为北瓜太重,把她弄了个后仰,沾了满身土,北瓜也滚了满地。
她站起来哭了。
母亲倒笑了,自己把北瓜一个个拣起来,背到家里去了。
我们那村庄,自古以来兴织布,她不会。
后来孩子多了,穿衣困难,她就下决心学。
从纺线到织布,都学会了。
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她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
后来,因为闹日本,家境越来越不好,我又不在家,她带着孩子们下场下地。
到了集日,自己去卖线卖布,有时和大女儿轮换着背上二斗高粱,走三里路,到集上去粜卖。
从来没有对我叫过苦。
几个孩子,也都是她在战争的年月里,一手拉扯成人长大的。
农村少医药,我们十二岁的长子,竟以盲肠炎不治死亡。
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下走。
在她生前,我曾对孩子们说:“我对你们,没负什么责任。
母亲把你们弄大,可不容易,你们应该记着。
”10.对文中写妻子是家中的“小闺女”“娇惯一些”的原因分析准确的一项是()A. 因为妻子是家里的“小闺女”,所以很柔弱。
B. 为了说明妻子性格任性是因为她在家里很受娇惯。
C. 为了衬托妻子出嫁后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坚强品质。
D. 为了说明妻子在她自己家里只会做针线活。
1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她弯下腰,挎好筐系猛一立,因为北瓜太重,把她弄了个后仰,沾了满身土,北瓜也滚了满地。
她站起来哭了。
A. “猛一立”一方面说明她缺乏经验,另一方面说明她性格倔強。
B. “猛一立”说明妻子在生母亲的气,不想干农活,所以哭了。
C. “哭”是她本想在母亲面前做得好一点,结果却露出窘相,觉得难堪,自己没受过这种苦,又觉得委屈。
D. 这些细节描写主要突出了她初为人媳的柔弱,为她后来成长为吃苦耐劳的家庭主妇作对比和作铺垫。
12.“我对你们,没负什么责任。
母亲把你们弄大,可不容易,你们应该记着。
”这句话所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包括()A. 伤心 B. 愧疚 C. 感激 D. 爱怜13.结合全文分析“妻子”的性格、品质,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娇惯可爱B. 持家有道C. 性格倔强D. 死要面子(三)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它有海上的风涛声,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14.下列诗句在节奏划分上有错误的一项是()A.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B.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C.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D.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15.“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两个“放”字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A.童谣式的口吻,写出了作者对于这颗桃色宝珠的珍惜与爱。
B.写出作者获得无价珍宝后的珍惜和快乐、幸福和激动的心情。
C.写出当作者看到梦想像个孩童般轻盈而柔美的到来时,作者雀跃不已的心情。
D.作者顽皮地把一个又一个桃色的珠放在别人的怀里和枕边,因为他保有一颗天真烂漫的童趣之心。
16.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非常注意色彩的运用,可见对梦的追求是非常刻意的,作者用字精炼,内涵深厚。
B.诗人构思巧妙,将“寻梦”思绪寄寓在一个“寻找金色的贝”的民间故事里,一虚一实,巧妙交织在一起。
C.诗人将类似民歌的夸饰与意象朦胧的现代象征手法结合起来,语言亲切、精微。
D.作者在诗中阐述了“寻梦”的艰难性,表现作者在追求中的迷茫和感伤,以及对现实的极度不满。
三、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1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君子生非异也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金就砺则利D.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8.下列各句中,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A.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译文:劣马拉车走十天,成功在于不知道休息。
B.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译文: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
C.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本性没有差别,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
19.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
B.《劝学》节选自《荀子》,荀子,战国后期儒家的代表。
C.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D.《春望》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
20. 下列成语出自《诗经》的是()A.窈窕淑女B.入木三分C.门庭若市D.劳苦功高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四、古代诗文默写(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人无远虑,。
22.海上生明月,。
23.假舟楫者,,。
24.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25.真的猛士,,。
五、综合实践与应用(本题共2小题,10分)26. 我们在“如果我主办校刊”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已经了解到办校刊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
现在,请你来设计:(4分)⑴给校刊取名为:《》⑵设置的栏目有: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
27.为以上校刊某一个栏目拟一份征稿启事(6分)六、写作(30分)2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人生前进的每一步都是走进梦想的台阶。
心有多远,梦想就有多远;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只要心在更近处,我们成长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请以“心在更远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