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中职语文第三册第6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山东省中职语文第三册第6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2012级基础班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题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说明】1.把第Ⅰ卷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Ⅱ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只交第Ⅱ卷。

第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24分在每一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要求的选项选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壬.(rén)戌.(xū) 酗.酒(xiōng) 落蕊.(ruǐ) 横槊.(shuò)B、渔樵.(qiáo) 熨帖..(yù) 狭隘.( yì) 殷.红(yān)C、俨.然(yǎn) 羁.旅(jī) 嫠.妇(lí) 一椽.破屋(chuán)D、祈.求(qí) 属.客(shǔ) 歧.韵(qí) 混淆.(xiáo)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那天我穿着新奇的火红的上衣,很宽的柚了B、秋之于人,何偿有国别,更何偿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C、做母亲的既然那么能干而又负责,做父亲的也就乐得“垂拱而治”了。

D、但真正欣赏西湖的游客,对那些大红大绿的,人工雕逐的,车水马龙的浓丽景色,未必多么感到兴趣的。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法律考试中,有些同学竞对“法人”“行政处罚”等基本概念素昧平生....。

B、张明要被单位辞退的消息不胫而走....,大家议论纷纷。

C、读书多年,与书相濡以沫....,便觉得与书为友既是雅事,也是乐事。

D、这伙人利用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伪装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到处招摇撞骗,其手段之卑劣令人叹为观止....。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超女”是2005年出现的一个崭新名词。

被称为“超女”的这群女孩子在舞台上风光____,魅力四射。

②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并没有____渲染,却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双方互访,促进了关系的缓和并进而走向合作。

③陈水扁“废统论”是对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同胞昀严重挑衅,____是对台海地区______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构成的巨大威胁。

A.十足大肆更/和B.实足大事也/乃至C.实足大肆更/和 D. 十足大事也/乃至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每年人均总要吃四、五百斤粮食,还要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

B. 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C. 这儿的书真全,什么诗歌啊,小说呀,报告文学呀,全有!D.“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6.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对行政权力进行有效监督,是能否防治腐败的关键。

B.他的画作色调和谐,风格清新,得到了评论界的一致好评。

C.李经理同意挪用备用金要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

D.在奥运会上,许多运动员创造了一项又一项前所未有的新纪录。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作品主要有小说《阿q正传》,短篇小说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南宋着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

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

C、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当代小说家、散文家。

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D、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现代着名女作家,出生于黑龙江呼兰县。

1934年到上海,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8、下面四句话,措辞得体的一项是()A.张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赏识你的教学方法。

B.鲁迅先生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举国震惊。

C.你既然身体欠佳,那你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

D.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二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

9、选出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我国幅员广阔,____________。

因地制宜,努力发展本地区的特产,是切合实际的做法。

A.一些地区有不同的特产 B.许多地区有不同的特点C.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产 D.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点10.对下面这首诗歌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A.第一句写丛丛秋菊围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B.第二句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景。

C.三、四两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

D.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义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每题2分)人体免疫细胞能发现并杀死被感染的细胞而不伤害健康的细胞,其机理一直困惑着人们。

科学家最近初步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被感染的细胞能发出信号向免疫细胞求救。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最近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人体细胞中大都含有肽,它是细胞健康状态的标志物。

细菌或病毒侵入细胞后会破坏该细胞①,同时自己也分解繁殖。

这时肽分子就会与细菌或病毒碎片结合。

这样,附近的免疫细胞就得到该细胞②受感染的信号,然后通知其他免疫细胞一同将受感染的细胞及其中的感染物杀死。

该科研小组是利用X射线晶体分析法发现这一奥秘的。

他们选用了能诱发某些白血病的HTLV病毒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免疫细胞T细胞中发现了这一病毒的受体。

当肽分子与该病毒③残片结合后,就会激发附近的T细胞上该病毒④的受体,从而使T细胞发挥作用。

科学家说,T细胞上含有上百万个不同的受体,利用它可发现大量细菌或病毒并将受其感染的细包杀死。

11.下列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向免疫细胞发生求救信号的是人体细胞中的肽分子。

B.肽分子与细菌或病毒的碎片结合后,会激发T细胞内肽的受体。

C.最终杀死细菌或病毒的是T细胞中的细菌或病毒的受体。

细胞中的受体,不仅杀死了细菌或病毒,还杀死了受感染的细胞。

12.对本文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 马里兰大学科研小组发现肽与T细胞合作的奥秘,是利用了X射线晶体分析法。

B. 科研小组发现,肽分子向T细胞发出求救信号的方法是激发T细胞内存在的受体。

C. 科学家说,能发现并杀死各种不同的细菌或病毒的T细胞上的受体有上百万个。

D. 一些科学家说,发现细菌或病毒,杀死被细菌或病毒感染的细胞的是T细胞内的受。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㈠,完成13-15题。

(每小题3分)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

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沈的地方。

13、文中括号处所缺词语填写正确的一项是:()A 点缀落蕊遥想B 点缀落叶遥想C 装饰落蕊遐想D 装饰落叶遐想14、对以上文段所表现的意境分析部恰当的一项是:()A 文字像一片浮游的白云,作者以明白如话的语言,在娓娓叙述之中,创造了无穷的诗意。

B 文字亦动亦静,有声有色,亦情亦景。

C 文字情景交融,字里行间渗透了秋的意味,秋的情调。

D 文字中引古人之语流露出颓废伤感的悲情,略有缺憾。

15、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体现了故都之秋清、静、又悲凉的特点。

B 作者将主观情感自然地投射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

C 语言华丽而又工整自然。

D 表达出对北国秋天的热爱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段㈡,完成16-18题。

(每小题3分)火星上的水哪儿去了(1)美国“机遇”号火星车的最新探测结果显示,现在干燥寒冷的火星,历史上也许有过一番海涛拍岸的景象,火星表面过去可能部分为咸海所覆盖。

如此浩翰的大海现在究竟在哪里这一番“沧海桑田”的变化原因何在连日来,日本科学家不断对此发表看法。

(2)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水谷仁教授认为,金星过去也曾有水,但由于它离太阳太近,及大气中高浓度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金星表面温度极高,水因此被全部蒸发,消失在茫茫的宇宙,而火星水的消失好像和金星不太一样。

(3)水谷仁教授说,磁场毁坏在火星水的消失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在人类居住的地球上,磁场好比盾牌,挡住了太阳向地球倾注的高能粒子,防止太阳风暴直接光临大气层和地面。

现在的火星虽然还有很强的磁场,但已经没有像地球这样的规模。

火星磁场大概在30多亿年前伴随火星内部的冷却凝固而逐渐被毁坏,使火星难以避免太阳风暴的全面袭击,大气中的水蒸气因此被分解为氢和氧,消失在茫茫宇宙。

(4)另外,火星只有地球一半大,引力仅相当于地球引力的40%,维系大气的力量相对较弱,这对水的消失也有一定影响。

原苏联“福波斯”2号探测器还发现,在火星黑夜的一侧现在仍有大量氧气向宇宙流失。

科学家根据有关数据推测,过去火星的大气压曾是目前地球大气压的近3倍,而现在只有地球的五十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火星表面有少量水流出,马上就会气化。

(5)也许,并非火星上所有的水都消失在宇宙中。

东京大学副教授阿部丰说,随着大气中水、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效应减弱,火星逐渐变冷,大气中的水经冷冻之后降到地面,因此,火星上的水可能像冰川一样藏在地下。

(6)根据美国“奥德赛”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空观测的数据,以火星南极为中心的高纬度地区地下有大量氢分子存在,如果这些氢分子和氧结合以水的形式存在的话,会成为一片烟波浩渺的大海。

然而从上空观测只能观测地下一米的情形,阿部丰副教授认为,在高纬度地区更深的地下,可能会有冰川存在。

欧洲“火星快车”探测器前不久也发现了火星极地有水的痕迹。

(7)日本国立天文台渡边润一副教授认为,“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靠太阳能电池获得能量,因此着陆地点都选在阳光很强的火星赤道附近,而在火星赤道附近的地下现在基本上没有水。

按预定计划,美国和欧洲将于2007年再次分别发射火星探测器到火星中高纬度地区,如果获得成功,届时关于火星水的争论可能会一锤定音。

16.选出不属于说明火星水去向或原因的一项。

()A、温室效应使火星表面表面极高,水因此被全部蒸发,消失在茫茫的宇宙中。

B、磁场毁坏在火星水的消失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C、火星引力较小,维系大气的力量相对较弱,这对水的消失也有一定影响。

D、火星逐渐变冷,大气中的水经过冷冻之后降到地面,因此,火星上的水可能像冰川一样藏在地下。

17、选出对第⑦段“一锤定音”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