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联系
西线工程 目前处于规划阶段,调水可能引发的生态环
境问题不容忽视
采取对策
国家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 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编制了全面 的治污规划。规划中提出了节水优先,治污 为本的原则,统筹协调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
(二)西气东输
思考:西气东输的主体工程经过哪些省级行政区? 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
(一)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
生
原材料价格
产 降低生产成本 成
产 业
工资与地价
本 地
开拓产品市场
转 移
公共事业费用 区
差 促进欠发达 带来生态
异 地区发展 环境问题
(二)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廉价劳动力
台 湾
广阔的市场
大 加速产业化步伐
产 业
较低的土地价格 陆
创造就业机会
众多的发展机会
(三)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三、资源跨区域调配 1 原因: 1 我国能源与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2 资源短缺现象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
2 主要工程: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3 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东西差距和 南北差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 南 水北调
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淮河、黄河、 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了 “四横三纵”的总体格局,实现我 连国接水了哪资几源条南大北河?调形配成和了东怎样西的互总济体。布局?
科技、信息 在东、西部地区合作中,东部地区选派大批优秀
和人才的联 人才支援内地、为西部地区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 系日益密切 献
实现了合作 东部地区企业在西部地区企业的合作中,在输出
双方的互相 资金、技术、管理等同时,也实现了合作方的
发展
“双赢”。尤其是合作,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
源得到了合理利用。
阅读P25资源跨区域调配1,2段
二、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特点
内容
对口帮扶成 使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
效明显
都有了明显增长。
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展较快,东部地区和西部地
区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多,西部地区实际引进的资
西部地区投 资加大
金逐年上升。同时,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政 策支持和投资力度,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极 大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可调水量
小
源地水质
地形、地 势对调水 线路的影 响
最好
黄河与长江之间有巴颜喀拉山阻隔, 黄河河床高于长江相应河床80~ 450m。调水工程需筑高坝壅水或用 泵站提水,并开挖长隧洞穿过巴颜 喀拉山,地形复杂,工程量大。
东、中、西线工程比较:
东线
中线
西线
调水源地 长江下游江 苏扬州附近
汉江上的丹 江口水库
1 东线:长江下游_扬__州__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 提水,至_天__津_, _烟__台_、__威__海__地
2 中线: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丹__江__口__水__库_引水, 到__北_京__、__天__津_
3 西线:从长__江__上__游__通__天_河__、__支__流__雅_砻__江__大__渡__河_ 引水至_黄__河__上_游__
现有可利 用的配套 设施
较大 较好
地形较复杂,修水渠工程量较大 (建设成本高,需要时间长);但地 势南高北低,水可自行流向北方(运 营成本低)
较好,有三峡、丹江口水库可 利用、利用三峡水库调节。
西线
调水 源地
从长江上游通天河、 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上游引水入黄河
线路走向 主要解决 西北
开凿穿过长江与黄 河的分水岭巴颜喀 拉山的输水隧洞
通天河、雅砻 江、大渡河
线路走向
具体见书
可调水量 大
较大
较小
源地水质 较差
较好
最好
地形地势 对调水线 路的影响
黄河以南需 逐级提水, 黄河以北可 顺地势自流
地形复杂,工 程量大;地势 南高北低,自流 引水
黄河与长江之 间有巴颜喀拉 山,地形复杂, 工程量大。
现有可利 好。可利用 较好。可利用丹
用的配套 京杭大运河 江口水库,三峡
环境质量提高
环境质量下降
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劳动力从第二产业转向 第三产业
国民经济收入提高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向 第二产业
国民经济收入提高
例。读我国“西气东输”主
干管线工程示意图,完成下
列问题
(1)下列因素中,修建“西 气东输”主干管线走向所考虑
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B
A.地形类型 B.城市分布 C.资源状况 D.人口
(2)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能积极推动新疆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B.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紧张 C.可有效改善我国东部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提高人民生活 质量
发 达
人口稠密 交通拥挤
生 产
经 济
资本
边
成 效 技术 远
产 业 集
地
资本过剩 污染严重
本 上
益 下
劳动力
地 区
升降
群 效 应
区 资源不足
粤东 粤西 粤北
主要有劳动力、资源密集型企业
出了向哪些地带转移的趋势?
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产业移出地
产业移入地
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
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
经济对自然资源消耗减少 经济对自然资源大量消耗
2 经济全球化—— 如:跨国公司、国际贸易
含义经济主要全指球生化产是内一、把贸双易刃、剑投,资既、加金速融世、管界理经等济经发济展行,为又在 加剧全全球球竞范争围中内利的益大失规衡模活,动带,来包风括险生。产资料、信息、资金、
1、人全力球资化源加等深生了产世要素界的各全地球的性经配济置联与系重,组拓。展它了是经世济界各活 动的空国间各,地有区利经于济商相品互和交织资、本逐的渐流融动合,的进重一要步表促现进国际贸 要 易求的发在展世和界吸范引围外内资,;需全要确球立化规有范利经于济高行新为技的术国的际扩规散则和,逐推 广,有步利建于立世经界济各运国行经的济全球发机挥制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 影 开响拓国它际给市世场界等各。国经济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也给包括我国
2、在全内球的化所拉有大国了家发和地达区国提家出与新发的展挑中战国。家的经济差距。
给我 1.大量外资的进入易于造成国内产业内部的结构矛 国经 盾;2.大量外资的吸引过分集中,造成中国地区经 济发 济差距不断扩大,易引发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展带 3.跨国公司在投资和建厂时非常注意对自己技术的 来的 保护,我国只是劳动力参与了国际资本循环,而很 挑战 少有先进技术的沉淀。
设施
及沿线湖泊。 水库。
差,可利用 的设施少
有利影响
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对受水区的有利 影响基本相同:缓解水资源紧张,促进经济 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利于回补地下水,控制 地面沉降,可有效遏止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 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环 东线工程 境
导致北方灌区、低洼地土壤次生盐渍化
问 中线工程 移民问题;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 题
D.该管线东西跨距大,沿线各自然带大致呈纬度地带性变化
(三)西电东送
我国水能资源分布不均衡,90%可开发 装机容量集中在西南、中南及西北地区(决定 水能丰欠的因素:落差、流量),水电资源分 布与用电负荷分布不平衡,客观制约了水电 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三西” (即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大水秦线力资源 则有70%在西南地区。而东南沿海供电中, 80%来自煤电。北煤南运,西煤东运朔黄。线在京 沪京广铁路线上,货运的40%运的是焦作发-电兖州用-日照 煤。黄金水道的30%、高速公路的四分之一 运的还是发电的煤。这个比率依然满足不了 需求。
• 西电东送是指开发青海、内蒙古、山西、陕 西、贵州、云南、广西、四川等西部省(区) 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 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
(三)西电东送
1、三条路线: 北线:黄河上游的水电和山
西、内蒙古的火电(坑口电站) 输往京津唐。
中线:将长江中上游的水电 (主要水电站有二滩、葛洲坝、 三峡)输往华东地区。
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是什么?
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这说明全球经济的联系在如何变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 经济全球化,说明 全球经济联系越来 越紧密
上图说明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趋 势是怎样的?
一、区域经济合作的概念和形成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
思考:西气东输的主体工程经过哪些地形区? 塔里木盆地、哈密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太行山区、华
北平原、江淮平原、长江三角洲等
西气东输的影响பைடு நூலகம்意义:……
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 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大 气污染,改善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珠江 三角洲人民的生活质量。
• 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 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东线
调水源地 长江下游江苏扬州。
线路走向
(解决华 北缺水的 问题)
可调水量 源地水质
利用京杭大运河提水北送。 一路向北,经隧洞穿越黄 河至天津;一路向东,干 线通过胶东地区,经济南 到烟台、威海
大
不太好,对环保的要求较 高
地形、地势 对调水线路 的影响
现有可利用的 配套设施
黄河以南需梯级提水北送(耗用 大量电能,运营成本高),黄河 以北可顺地势北流。
有京杭大运河及沿线湖泊 可利用,建设成本低。
中线
调水源地 从长江三峡引水至汉江上的 丹江口水库(加坝扩容)